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翟文铖教授谈“‘五四’文学革命与文学性的生成”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3日 15:27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助理翟文铖做客文学院第22期(总第1359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知新楼作题为“‘五四’文学革命与文学性的生成”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史建国主持。

翟文铖教授首先从“何为文学性”谈起,系统梳理了西方理论界在探索、分析文学性时取得的成就,总结出整体性、情感性、想象性、审美性、形象性、叙事技巧、“诗性的语言”、创造性等八个文学性维度。他强调,“文学性必须包含思想性”,提倡研究者们在寻找文学性时兼顾形式与思想两个层面。

随后,翟文铖教授从文学的自律性、思想性、语言形式、审美性、情感性、想象力、叙事技巧等维度出发,介绍王国维、周氏兄弟、胡适、陈独秀、梁实秋、傅斯年、王统照、郁达夫、郭沫若、夏丏尊、赵景深等“五四”时期的理论家们结合中国固有的理论资源建设、建构文学性所取得的成就。他认为,“五四”文学的基本精神包含了对人本位(生命本位)与文学本位(艺术本位)两个本位的认识。各理论家正是围绕着这两个本位展开理论探索,从而使“文学性”问题具备了基本的雏形,甚至在某些领域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史建国教授作总结发言。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高书婷    摄影:李楠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董宇妍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