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9月9日,第39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山东大学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引领激励全体教职医务员工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切实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潜心教书育人、培养栋梁之才的实际行动,在全校营造了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2024年4月18日,校党委书记任友群、校长李术才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署名文章《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强调山东大学将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时代内涵,增强“双一流”建设使命担当。即日起,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特别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山大教师谈”专题,邀请校内专家学者、各领域骨干,对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等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广大教职医务员工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以教育家为榜样,以推进学校“全面图强”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际行动,为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不断书写赓续教育家精神的伟大华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何中华:教育家精神刍议
提出弘扬教育家精神这个问题很有针对性,很有意义。
上世纪80年代曾有人说,当时的中国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有企业却没有“企业家”,这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很难避免,也可以理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商人应该逐步成长为企业家。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所谓企业家应该是“儒商”。
一般的工匠式的教师同教育家的距离在哪里?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工匠式的教师只是把教育和教学当作谋生的手段,一种混饭吃的行当,也就是对待“职业”的态度不同;但教育家不然,他是把教育和教学工作当作目的本身,而不是身外之物,不是一块“敲门砖”,这才是“事业”甚至是“志业”的态度。
二是工匠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传授工具性的知识,而于文化道统和学统无涉;教育家却不然,他的天职在于“传道、授业和解惑”,他除了授人以“魚”,还授人以“漁”,不仅授人以“渔”,还注重学生的人格的成就,升华学生的人生境界。这就要求教师本身除了专业造诣深湛,还要有崇高的人格境界。唐代韩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就相当到位。
三是工匠式的教师往往只注重科学意义上的知识训练,而忽视人文精神的涵养;教育家需要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因为离开科学的人文是“跛”的,离开人文的科学是“盲”的,都是不健全的。
总之,工匠式的教师把“教育”仅仅当作狭隘的“教学”,教育家则对“教育”有广义的理解,持一种“大教育”观。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格外需要造就一大批教育家,不断弘扬教育家精神。这无疑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迫切需要。
作者简介:何中华,196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先后出版《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境》《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重读马克思》《历史地思》《马克思与孔夫子:一个历史的相遇》《人的存在之思》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文史哲》《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评为首批山东大学青年学科带头人,并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获第二届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获首批“山东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基金”资助;获首批“山东大学杰出学者奖励基金”资助;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入选中组部“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