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朱志荣教授谈“中国古代审美意象的本体特点”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6日 13:46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志荣做客第378期“新杏坛”,于知新楼作题为“中国古代审美意象的本体特点”的学术讲座。山东大学韩清玉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韩清玉教授介绍了朱志荣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与学术成果。

朱志荣教授从“本体”概念谈起,指出“本体”概念在中西方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他使用的是基于中国传统语境的“本体”概念,这主要受到了成中英教授的“本体”概念的启发。梳理中国古代的“本体”思想资源后,朱志荣教授认为,“本体”概念包含“本”和“体”两面,“本”指的是本源、本根,体现出时间的维度;“体”指的是体性和体貌的统一,体现了空间的维度,意象作为美的本体,是本、体、貌的统一。朱志荣教授强调,意象本体是审美活动的结果和物我交融的产物,意象本体的生成过程深刻体现了物我统一的体用关系。

朱志荣教授分析了意象本体的动态生成过程,认为中国古代的意象本体是审美活动中动态生成的本体,它不等同于客观的、静态的、预成的审美对象,而是一个由本到体、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物我交融的动态过程。意象的生成首先需要“取象”,即主体从客观事物中获得物色、世情,进而感发情思,为意象的创构准备素材。在这过程中,主体需要发挥感悟、判断和想象的能力对客观事物进行能动的取舍。朱志荣教授提到,意象的动态生成与比兴的思维有密切关联。此外,意象本体的动态生成既包括瞬间直觉的个体生成,还包括历史的生成:一方面,个体审美活动既具有特定审美瞬间独特性,也呈现出审美趣味与欣赏能力上的共同性;另一方面,意象本体的动态生成存在于具体的社会历史当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文化和历史的影响。

朱志荣教授总结了意象本体的结构,指出意象本体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既包括感性形态,也具有内在精神,以象传神,神合体道。具体来看,意象本体包含了气象、神气和道三个方面:气由象而得以呈现故称气象,意象中的气象是物我之气交融的结果,这体现出自然之气与精神之气的统一;第二是神气,即审美意象中所呈现出来的内在精神风貌,神气是意象本体中内在生命精神的体现;第三是道,在意象本体中,气象和神气的统一构成感性形态的整体,其中体现着道,道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源和依据,也是意象存在的依据。朱志荣教授强调,意象作为审美创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其最高境界必然是体道的。

朱志荣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意象是物我交融、主客统一的本体,是本源、本性与体性、体貌的统一,也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意象本体在审美活动中动态生成,是个体生成与历史生成的统一。艺术意象的生成,是主体师法自然,通过比兴、想象等思维方式创造的成果。在意象本体中,气象和神气共同构成感性形态的整体,并臻于体道境界。艺术意象则是艺术语言与气象、神气和体道的统一,从中体现了生命意识。

韩清玉教授作总结发言。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就审美意识、本体的含义、意象的生成机制、得意忘言和得意忘象的内涵等问题进行提问,朱志荣教授耐心解答。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马迎春    摄影:李楠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陈婉燕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