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教育家精神(11)| 李平生:大力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8日 18:56 点击次数:

编者按:2023年9月9日,第39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山东大学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引领激励全体教职医务员工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切实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潜心教书育人、培养栋梁之才的实际行动,在全校营造了学习、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

2024年4月18日,校党委书记任友群、校长李术才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署名文章《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强调山东大学将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时代内涵,增强“双一流”建设使命担当。即日起,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特别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山大教师谈”专题,邀请校内专家学者、各领域骨干,对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等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广大教职医务员工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以教育家为榜样,以推进学校“全面图强”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际行动,为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不断书写赓续教育家精神的伟大华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平生:大力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2023年9月9日,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方面全面完整地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这种精神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沃土,熔铸了历代师者的精神品格,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教师的精神风貌,构成了内涵丰富、自成体系的有机整体。新征程上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条路径予以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工作,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中国教育家秉承着“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作为公民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模范代表,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明大德,就是要铸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国教育承载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征程上,中国教育家要胸怀国之大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承担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这五项高等教育使命,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守公德,就是要有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师道传承的重要精神内核。在新的征程上,中国教育家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真理,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要关爱学生,用爱去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中国教育家应有的时代风貌,从“四海之内皆兄弟”“尽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到在新时代转化为践行中华美德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中国教育家应有的胸襟气度。

严私德,就是教育家本人应有基本素质和品德。《论语》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在教育家身上就是关于“言传身教”的坚守与践行。一方面,将职业道德与个人素质结合起来,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的育人智慧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学笃行是中国教育的底气,求是创新是中国教育的锐气。中国教育家具有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独特优势,遵循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治学态度,知行合一,在新时代体现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将法律规定和个人品德结合起来,有明确的底线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行为,多积尺寸之功,慎独慎微,注重修身齐家,成为“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践行者。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之中,自古至今都体现为对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学生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感。在新的征程上,中国教育家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坚定文化自信,致力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教育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李平生,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山东省公益慈善研究会会长,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曾担任过山东大学社科处副处长、文史哲研究院副院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兼新闻发言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兼中华美德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务。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从事《文史哲》编辑工作近20年,先后发表相关学术文章60余篇,个人独立出版著作3部,主编或者参与编写著作10余部。近年来重点探讨文化自信与中华美德、“文化两创”“两结合”,研究儒商文化,关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宣讲推广品牌。


【供稿单位:教工部 宣传部    作者:李平生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冯刚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