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0月1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兼职特聘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温海明做客山东大学“文渊讲堂”第十五期,作主题为“孔子‘仁人之意’的纯粹意识圣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黄玉顺主持,与谈人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王新春和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张克宾,哲社学院党委书记梅强出席讲座。
温海明教授以建构“仁人之意”为中心,认可安乐哲、张祥龙、林安梧等前辈的比较哲学解读径路,重建关于儒家之“仁”的哲学,无论是现象学还是过程哲学的阐释,都将有利于推动儒家传统哲学,并使之得到理解。安乐哲试图将西方哲学“实体本体”的意味从儒家哲学的解读当中化解掉,而张祥龙试图重构孔子礼乐哲学的兴发语境,林安梧试图重构夫子的生存活力和哲思气象,相比之下,意哲学试图继承他们的解读,强调孔子的哲学中心思想“仁”可以从“仁人之意”的角度加以哲学解读和重构,这本身就是仁人之意之意识生生(意生)的过程。孔子的人生意识生发过程,就是仁人之意识之生机的实化过程,孔子的意识本体之前被称为“仁本体”,或者“情本体”,其“仁人之意”无疑是一元的、连续的,成为后世儒者看待世界的基本意识状态,塑造了中国文化的文化无意识,并因其“亲亲”“仁民”的经验基础,化为中国人个人潜意识的深层部分,只要家庭不败,社群不灭,儒家“仁人之意”文化潜意识的深层影响就会久恒存在。
在讲座第二阶段,王新春教授、张克宾教授分别与温海明教授进行学术会谈。张克宾教授则就《周易》诸卦取象成象及立意的文本和历史依据关于温海明教授的“意能”理论分享见解。黄玉顺教授作总结发言。
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主办,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