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世界古典学大会第六分论坛—儒家思想与古希腊哲学的伦理对话举行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8日 22:07 点击次数:

[本站讯]11月7至8日,由山东大学承办世界古典学大会第六分论坛“儒家思想与古希腊哲学的伦理对话”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儒家思想与古希腊哲学的伦理对话”这一主题展开学术交流。

从研究内容上看,本次研讨会主要聚焦于四大论题。第一,关于儒家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中的伦理思想在理论基础、基本观念和相关难题等方面的对话与互动。围绕亚里士多德幸福理论及其中国意义这一议题,山东大学教授陈治国从《尼各马可伦理学》关于幸福定义的辩证法探究进路、功能论证蕴含的诸种理论科学基础、沉思活动展开方式和主要特征等方面,辨明了一种严格理智主义的解释立场,并认为,这种幸福理论,对于从中国和希腊两大古代思想文明互鉴视域下创造性促进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和转化事业,以及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自主性创新和发展等重大时代议题而言,仍具有十分宝贵的重要意蕴。华侨大学副教授常旭旻以辩驳的方式指出,早期希腊哲学的根源不是宗教,而是社会及其政治活动,在这个意义上,早期希腊哲学与先秦儒家思想的起源皆是实践性的。但就二者的发展趋势与方向而言,前者走向理论总结和分类,后者则来源于并服务于社会实践。中山大学副教授江璐比较了晚期希腊哲学斯多亚学派的亲近概念和儒家的世界大同概念,并认为,儒家伦理观是一种合乎人性的伦理秩序,这种同心圆结构能更符合实践地将人类融合到一个追求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共同体。英国伦敦大学教授莉娜·鲁宾斯坦从比较视野探究了古希腊和古代中国都存在的一个两难困境,即孝道和亲父犯罪之间的张力,尤其是以明确的历史学方法考察了当时雅典社会处理这一难题的基本方式。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儒家思想的对话性研究中,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教授白安雅提出了具体德性意义上的正义类型,即经济和贸易领域具有算术或数学特征的正义类型,并在古代中国与古希腊之间进行了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方旭东从李约瑟先生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阶梯论和荀子、朱熹等中国儒家类似思想的比较着手,提出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乃是气论”这一观点,富有创新性。

第二,关于儒家伦理思想以及一般中国传统思想主要内涵、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海明指出,儒家经典《论语》一书真实描绘了孔子引领他所逢遇的人生、社会和世界的发展,孔子的领导力通过孔子一生的意向性向后人展示出来,成为后世儒家领导力的关键,而这种领导力中的“仁人之意”特征对于当代世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授伍晓明认为,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仁、义、礼、智、孝、忠等道德概念,清楚表明了一个高尚的道德主体即“君子”必须对他人履行的自身责任,而成为君子的必经之路,乃是持续进行自我提升、反省和研习经书。山东大学教授郑杰文认为,以人为中心而论,中华文明认知体系可分为三大板块,即揭示生死关系的“生往之学”、研究人际关系以维系社会运行的“人人之学”、揭示自然奥秘及为人所用的“天人之学”。山东大学副教授蔡杰通过对传统语境中“伦理”概念的特征剖析,主张中华文明是一种“伦理”之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伟驰以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来华传教士同纯道德主义的儒家、主张儒释道合一的儒家以及释道之间的远近关系为背景,考察了儒家以及基督教乃至释家所论的“德”“福”定义及其相称问题。德国特里尔大学荣休教授卜松山比较性地探究了西方和中国两大思想传统中关于“道其不可道者”的悖论问题,并且主张,在中国思想传统中,含蓄的诗意模式,即言外之意模式,是言说不可言说者的独特方式。

第三,关于中国和希腊的古典学概念的内涵、形态和作用等。山东大学教授杨朝明提出,雅思贝尔斯“轴心时代”理论并不适合古代中国的实际,因为中华文明精神基础的形成应厘定在西周初年文王、武王、周公时代。希腊克里特大学教授康斯坦丁诺斯·斯帕诺达基斯考察了希腊古典传统的各种使用和误用,标画了它在希腊当前处境,探究了古典学作为跨文化对话一个柱石的可能性。希腊克里特大学副教授阿西娜·卡沃拉基、助理教授阿尔忒弥斯·卡尔纳瓦,分别依据希腊古风时期的诗歌、和书写作品大量出现以前更早时期的墓葬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来揭示当时希腊人们的正义观、生死观和社会文化价值观等。

第四,关于古希腊哲学和艺术的跨文化影响与传播效应。关于早期基督教思想家保罗的“灵体”概念的来源问题,山东大学研究员李曦论证说,它应源于希伯来传统,因为,它对人的三重性的暗示更接近《旧约》中的相应著作,而不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格雷戈里·斯特林考察了这一情形,尝试回答哲学家对神的理解对于其德性理解的作用和机制。英国斯旺西大学副教授玛丽亚·普雷茨勒以保萨尼亚斯写于公元160—180年间的《希腊志》为例,揭示了罗马帝国时期各地知识分子阶层对希腊身份认同的相关情况。希腊帕特雷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乔治娅·迪莫普卢探讨了当代中国导演罗锦鳞对希腊戏剧的重构,及其对中希文明交流与互鉴的作用。英国雷丁大学研究员安德烈亚斯·加夫列拉托斯将视野拓展至古罗马和中国古代的讽刺文学所涉及的伦理和政治问题、修辞手法以及讽刺作家对社会的看法等。此外,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教授邓红,厦门大学教授谢晓东,山东大学教授田洁、副教授邹晓东、副教授曾美珠,中山大学研究员汉伊理、副教授江璐等学者,分别围绕性善论、至善论、中道、诚、知行合一、大同与诚意等伦理议题,在儒家思想和古希腊哲学之间展开比较性探究。

从研究方式上看,本次研讨会展现了多手段、多方法、多角度相互竞放、协同并进的明显学术特色。学者们或者是对经典文本的深层义理和论证逻辑进行挖掘性的解析,或者是围绕某一理论或观念进行融贯的思想史考察,或者是把理论难题的思考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证分析紧密结合起来,或者是力求针对某一个案材料进行多方位的透视与把握,或者是在不同观念和见解的相互碰撞下促进一种自我认识、自我批判,或者是经由相互对话与合理镜鉴走向更高的创新性、生成性的探究之路。

从研究领域上看,本次研讨会具有显著的多学科、跨学科特征。涉及学科包括哲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艺术学、宗教学、法学、政治学等众多门类,体现了古典学这一学术观念的高度凝聚力和辐射力,充分体现了文明互鉴这一人类伟大事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光明前途,也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和古希腊哲学这两种典范性的思想形态内在具有的丰富性、深厚性和开放性特征。

来自英国、德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希腊、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等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儒家思想与古希腊哲学的伦理对话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希腊文化部、希腊雅典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世界古典学大会的平行分论坛之一,旨在深入探讨儒家思想与古希腊哲学在伦理领域的共通与互补之处,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和经典文本的时代价值,将古老文明的智慧遗产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为应对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挑战、创造更加和谐、公正、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贡献文明力量。


【供稿单位:儒学院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