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10日下午,李昌舒教授作题为“中国士人美学研究”的学术讲座。
李昌舒教授从中国美学应如何书写的问题谈起,认为中国美学应当是士人美学。李昌舒教授分析了士人阶层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古代无论政治还是文化的核心都是位于金字塔中间的士人阶层,也正因此,士人具有文人(学者)与官员的二重身份。
李昌舒教授指出士人美学的研究需要转换研究范式。一方面,士人美学意味着美学研究视野转向士人群体本身,从士人的身份与心态入手,考察士人群体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下如何选择、接受和创造这些美学成果。另一方面,士人美学研究也需要研究方法上的调整与更新,跨学科整合政治、文学、艺术、哲学等文献史料,从士人文官身份的场域还原出士人美学的精神内涵。李昌舒教授认为,士人美学的心态研究可以借鉴西方诠释学理论,并采用“同情的理解”和历史语境主义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地还原士人的多重身份与历史语境,考察其面临的问题、心态的变化以及所作出的调整,进而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美学思想。
进而,李昌舒教授分析了影响士人心态的政治和哲学两大因素。他认为,政治因素对士人心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处(仕隐)矛盾方面;哲学因素则需要着重关注中国哲学经由作为中介的士人心态对中国美学的间接影响。最后,李昌舒教授总结了士人美学的研究路径,他认为,士人群体通过审美才得以在“官”与“文”的身份、社会责任和个人自由之间获得一种平衡,同时,审美化的人生方式形成以后又反过来影响到士人心态,进而影响到士人政治。因此,士人美学的研究路径也从最初政治和哲学影响士人心态进而对美学产生影响,发展为审美对政治和哲学的反哺,即随着审美化人生方式的确立,审美又反过来影响到士人心态,并进而影响到士人对待政治和哲学的态度。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就中国士人与西方知识分子、“君子”与“士人”等问题进行提问,李昌舒教授给予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