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24日,第七次来山东大学访问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做客“大家讲坛”,再次与山大师生面对面交流,畅谈科研、学术经历,让师生再次领略了大师的魅力。
针对主持人提出的AMS项目的现实意义,丁肇中教授做了生动解释:对于物理学者来说,首先是满足人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探求;而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就像100年前最尖端的X光和电子、30年代的量子、40年代的原子核物理一样,当时不被认可,但现在却在通讯、电子、能源、天文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与运用会存在一段时间差,但是这些尖端技术一旦运用,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对于山大在AMS计划中的工作,丁肇中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山大担任的热控制系统工作非常重要,而山大的成绩也得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宇航局的认可。
对于自然科学研究,丁肇中教授认为要以兴趣为主,要甘愿为兴趣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不要为名利而学习。他回忆了自己1956年初到美国时的情况。当时虽然有很多困难,但他有一个很坚定的信念,就是要与别人竞争,必须先打入别人的社会,否则只能永远站在外面。因此,在导师的指点下,他放弃机电工程,转到物理研究院,得益于密执安大学优越的制度,仅用四年时间便拿到了博士学位。对研究中出现的瓶颈和问题,他教导同学们不要畏惧和害怕,要懂得坚持。丁肇中教授说,因为自己永远都在怀疑有没有错误,内心并不安宁,并放弃了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自己的科研之路。正是靠着这种坚持,丁肇中教授才能在当年那种巨大的压力与反对声中,保持了一个科学家追求真理的信念,利用质子加速器寻找到一种长寿命中性粒子。J离子的发现推翻了所有人对物理结构的看法,也让丁肇中教授于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从发现到获奖仅用了18个月,这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快的一次,堪称科学中的一个奇迹。
作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教授是诺贝尔奖颁奖大厅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用汉语发表致辞的。面对美国大使的反对,他表示中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自己选择汉语致辞与政治无关。这个选择蕴含着多少丁肇中教授对祖国、对母语的深切热爱,同时也使大家更能理解他那句感人至深的话:“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永远属于他的祖国。”活动临近结束,丁肇中教授表达了他对当代大学生的期待,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对人类知识的贡献能够与人口成正比;相信山大的学子们一定能够成就自己的梦想,开创祖国的未来。
活动中,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程林教授还讲述了自己参加AMS计划的感受。他表示,与丁肇中教授一起工作的日子,非常幸运,也很激动,因为自己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同时也是推动者和建构者。虽然工作中很多时候充满困惑,但工作是富有激情和勇气的。南新区5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大家讲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