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24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总结研讨会在中心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君松、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周作福出席研讨会,心理中心主任傅艺娜主持研讨会,2020-2021学年任课教师、新聘兼职教师和学生助教参加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于2000年,2020年起成为必修课程。为解决学校学生体量大的难题,让所有学生在大一年级完成课程学习,课程组创造性地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开设、教研团队分组备课、教学团队接力上课的教学方式,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和更新课程管理制度。2020-2021学年共有来自40个不同学院或职能部门的98名教师和来自18个学院的30位学生助教参与教学,覆盖全校48个学院106个课程班级。课程组注重学情分析,每次线下课均进行课前测评、课后评价,根据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和反馈不断进行调整。两个学期以来,学生对课程效果均给予高度评价,普遍认为本门课有助于提升自身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吴天柱、李永卫、朱蕾等多位教师在研讨会上发言。他们认为,课程内容符合“00”后学生特点和大一学生需求,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要求,教学形式丰富有趣,学生期待高,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线上线下结合的授课方式,标准化课件、课前集体备课、课后总结研讨、过程中助教辅助的教学组织,以及多方面的教学培训,使得新手辅导员也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不断熟悉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渐把控,提高授课信心。
助教团队获得老师们的一致好评。9名助教代表分享了自己担任助教工作以来的收获与思考。他们认为,一方面,两学期工作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促使自己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拓展思路方法,在与老师、其他助教的相互配合中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另一方面,担任助教工作的过程也使得自身能够从老师角度看授课过程,了解老师对于课程的准备,了解背后课程团队的努力,更能体谅老师的辛苦,锻炼自身的耐心、细心,设身处地考虑和理解他人。此外,跟课的过程也促进了自身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对自己的生活和其他工作起到很大帮助作用。
周作福在发言中肯定了课程一直以来的创新性。他谈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很重要、很有意义的工作。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减少不良情绪,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方向;而授课过程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能够了解学生的心声,看到学生的问题所在,相信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教学,能够对学生有积极影响。
王君松在讲话中表示,课程的开设不仅向学生传授了心理健康知识,教师自身本领也得到了提高。学生进入大学后,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道重要屏障,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在明理的基础上自助、助人。能够在学生体量大的情况下实现全覆盖,课程团队克服了困难,进行了很多创新,很好地完成了教学工作。下一步,要继续提高理论性、实践性,增加师资开放性,将调研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进行课堂引领,继续大力创新,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打造一门基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金课。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山东省教育厅新近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高校把建立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心理中心在学校教学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20年正式开课,走在国内高校前列。今后,心理中心将继续努力,持续创新,不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进行完善和调整,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打造成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道有力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