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山东大学扎实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学校进行了“1意见+N方案”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出台了《关于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产教融合培养专项为牵引,全面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行业导师队伍、案例库等教育资源建设,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效不断显现,各专业领域立足自身特色和学生职业发展,坚持立德树人,面向需求、厚植齐鲁,使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创新,坚定理想信念,增长学识才干,深入行业产业,领略专业之美。为起到品牌示范和榜样引领作用,特推出“研·产教育人”系列报道,总结培养单位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进入产业链、创新链而不断探索。
走进川藏线 描绘新时代
艺术学院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将课堂上到祖国大地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创作热情,将艺术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深化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6月15日至19日,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邢小震、教师牛金岭带领研究生张雨婷、潘敬雨赴四川康定,参加为期5天的山东大学首批多学科研究生联合学习实践活动。6月16日,在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川藏铁路建设的工地现场,山东大学—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川藏铁路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暨首批多学科研究生联合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正式吹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五育协同工程”的前行号角。
在“走进川藏线”学习实践活动中,艺术学院师生来到李术才院士领衔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工程科研一线,开展学科交叉融合实践环节育人新模式探索。同时举办了山东大学川藏铁路工程临时党支部“学党史、驻初心”主题党日活动,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贤的使命绘制波澜壮阔的山川画卷、传播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让同学们切身感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昂扬场景。
师生团队实地考察康定铁路隧道施工现场,近距离感受铁路工人的工作环境。通过拍摄以及速写的形式搜集素材,为学校百廿校庆提供新的创作思路与作品。与此同时,秉承艺术创作“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引导学生们观察感受川藏地区独特的人文气息与自然景观,扎根祖国大地,投身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以艺术语言来描绘祖国的绿水青山,让家国情怀扎根学生心灵。
小稿创作显神通 工匠精神跃然生
考察归来,根据所搜集的相关素材,学生们开始了小稿创作。此幅创作,采用大场景构图形式,突显川藏线的特色。画面描绘的是李术才院士、杨为民教授、石少帅教授等正在对工程图进行讨论的情景。以当地特有的壮丽雪山风景和康定2号隧道1号横洞为背景,在画面中加入了党支部工作宣传栏、公告牌、电缆以及厂房来丰富画面,渲染其工作氛围,前景左侧的河岸与后方的绿植相呼应,从横洞驶出的运输废料的车辆、工人、以及前方的工程车来营造施工状态。此幅创作通过写实油画的艺术手法来描绘川藏线铁路工程的施工环境,展现了铁路工人的工匠精神。
“把论文写作大地上”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图为《青邱古遗址 一 考古发掘 》,通过对青邱遗址考古现场的实际考察和遗址背景的资料搜集,表达对山大考古人的艰辛付出、科研精神以及丰硕成果的崇高敬意。
从川藏起步,艺术学院研究生师生团队还将与其他学科团队陆续走进各个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基地、走进考古挖掘现场、走进医疗救治现场、走进玛迦山天文台、走进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着重开展以学科交叉创新和产教融合为特征的多学科研究生学习实践活动。
学院加强研究生教育五育并举,让学生在实践考察中扎根大地,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产教融合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将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这种创新型学习方式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创作中不断地进步。
【供稿单位:研究生院、研工部 艺术学院 作者:李雪 郑彬 李啸闻 张雨婷 摄影:张雨婷 潘敬雨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郎玉茁 蒋晓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