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丰富疫情防控期间校区师生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在清明节假期当天临时开放。本次开馆共开放6个展览,分别为《百年学府——山东大学校史展》《树蕙滋兰——馆藏现当代书画展》《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成就展》《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图鉴》《文韵齐鲁——山东大学文物考古成果展》和《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唐仲英基金会项目成果展》。
为确保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顺利开馆,博物馆提前制定了周密的开馆方案,做足了充分准备。虽然前期工作已经做到事无巨细,但开馆当天,副馆长肖贵田还是早早就来到展厅,进行最后的检查,迎接参观者的到来。“从4月1日开始,博物馆就协同校区相关部门,对各场馆进行了多次勘察和实地演练;组织在校员工和学生志愿者共29人,统筹开展安保、后勤服务、导览咨询和讲解等方面工作;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场馆消杀,确保防疫物资到位,留观室随时可启用;在博物馆公众号和校区网站发布临时开馆通知,并通过参观须知提醒广大观众做好防护,有序参观。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尽全力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愉快的参展氛围。”
文物保卫办公室负责人马国庆自疫情以来一直留守校园,默默守护着展馆和文物。在接到开馆通知后,他和同事们迅速开展准备工作,加强人员力量配备,充分研判各种安全问题,尤其针对疫情防控安全,做了大量准备。“这是疫情防控形势紧张以来的第一次开馆,意义非凡,让沉寂已久的博物馆热闹起来,同时也为在校师生的假期活动增添了一个选择。”
业务部王珍珍老师作博物馆讲解,后勤服务“展翼计划”团队的同学们也参与到本次开馆服务工作当中。作为讲解团队的一员,法学院2020级硕士生王巧在接到任务时,心情兴奋又带有一丝紧张,既期待着博物馆的“重新营业”,也担心因为长时间没有面对观众讲解而业务生疏。因此,她认真温习讲解词和讲解礼仪,提前了解来访者的基本信息,精心准备讲解服装和设备,重点学习了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安全知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我们希望通过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地为来访者提供优质的讲解。博物馆在清明节当天开馆,呼应了清明节怀念祖先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同学们提供了充分感受历史底蕴和祖先智慧的窗口。在疫情防控的当下,既能为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增添意趣,又能够传播历史文化。作为工作人员,我感到十分喜悦和荣幸。”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杨久歆是展厅服务志愿者,为了迎接开馆,他在认真熟悉各个展厅和功能间位置的同时,也温习了展厅简介,以便为来访者答疑解惑、提供便利服务。“今天在博物馆的工作是非常充实的。我遇到了一位同学在展厅一角徘徊,上前询问原来是因为独自过来观展,没有人帮忙打卡拍照。于是我主动提出帮他拍照,他表达了感谢,并且说博物馆真的很有趣,下次有机会一定再来。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脸上洋溢起的笑容,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博物馆工作的每一天,都让我感受到这里的美好。”
博物馆的精心准备和工作人员的贴心服务得到了来访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的刘静同学被工作人员的热情深深感染,“博物馆的防疫工作做得一丝不苟,志愿者们的服务也非常到位。在他们形象生动地讲解下,我了解了很多校史知识和齐鲁大地的文明演进过程,感觉每件文物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同时,每件文物的背后也凝结着无数考古工作者的汗水。此次博物馆之行让我受益匪浅,为博物馆点赞!”
为了增加参观的趣味性,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性,博物馆幕后宣传团队举办了“清明寻宝”活动,提供藏宝图及相关线索,供师生深入历史、了解文物,并为前15名成功解密的参与者送上博物馆文创衍生品。
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还特别举办了“博物馆云游览”线上直播活动,带领没有实地到馆参观的师生领略博物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所国家一级博物馆,让青岛校区校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漫步在博物馆的陈列之间,仿佛可以听到那穿越时光的低语。选择在清明节当天特别开馆,也是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向悠久的中华历史文明致敬。
山大文物,与你一起,同心战疫。
【供稿单位:博物馆(青岛) 青岛校区组宣统部 作者:王昭力 吴桐 韩若彤 摄影:范庆贺 蒋天齐 苏瑞鑫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