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青春的可贵并不是因为那些年轻时光,而是那颗盈满了勇敢和热情的心”。自学校实行封闭化管理以来,驻守在校园里的女辅导员老师们克服种种困难,用一颗爱护学生和充满热情的心,第一时间投身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迅速进入“战时状态”,肩负起学院学生的疫情防控管理工作,用她们的坚毅和细腻坚守在学生思政工作的一线,用实际行动讲述着勇敢又不失温馨的防疫故事。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大考中,每一个“她”都是答卷人,她们用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书写了不平凡的精彩,以坚定与热爱,展现了防疫“她”力量。
驻守中心校区的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马艳妮说,回想起学院上下一起完成的志愿服务任务,“感动”和“振奋”仍充盈着内心。
——感动于师生“使命必达”的奉献精神。学校封闭化管理之初,国际教育学院团委接到志愿服务任务,要求2小时内协助整理疫情防控腾空楼,供应急医疗服务队入住。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群中发布了志愿服务任务要求后,马艳妮立即赶到留园。发现很多房间还没有清理后,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尧美也带着学院的教师志愿者们加入到房间清理中,搬运杂物、清扫地面、擦拭家具、清点物资、排查故障……师生志愿者最终早于规定时间,以净房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大家都眼里含笑说:“这是疫情防控中参与的最有意义的志愿服务工作。”国教志愿服务队使命必达,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着绚丽光彩!
——振奋于师生“乐观通达”的处世态度。驻守以来,学院领导带着驻守学校的老师们到学生宿舍一一走访慰问,同学们对学校高效的疫情防控举措表示支持和理解,并不约而同地向老师们进行了反向慰问:“老师们住在办公室里冷不冷?有没有被褥?”“老师您孩子还那么小,会不会想妈妈”……驻守的老师们说,不想孩子是假的,不牵挂家里也是假的,但是此刻老师们更想和学生们待在一起,携手防疫,共克时艰。学校提前做好了应急预案,给所有的驻楼辅导员都安排了宿舍,也给没有宿舍住的老师们准备了折叠床和被褥,生活物资一应俱全,辅导员老师的手机已经从24小时待机模式转为24小时工作模式,有事随时找辅导员,老师们都在。马艳妮说,新形势会有新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成长机遇。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我们的既定规划,也让我们有机会可以沉静下来反思、复盘、再出发。老师们会好好珍惜这段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难忘时光,也期待同学们保有从容乐观的心态,惜时勤勉,学业精进。只要有一颗勇敢和热情的心,青春征途的远方必将是星辰大海!
驻守洪家楼校区的管理学院辅导员刘蓓蓓选择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始终与同学们站在一起,共同面对挑战。学校在3月中上旬便做好了疫情防控预案,管理学院也做好了部署,刘蓓蓓随即将一些生活必需品放在了洪家楼校区办公室内,时刻做好准备。校园封闭化管理当日,她来不及与还在睡梦中的孩子当面道别,8点即赶到洪家楼校区指挥部报道,正式入驻洪家楼校区开展工作。
——带着使命与温暖入住宿舍。入住学生宿舍后,同学们热情地询问刘蓓蓓的需求,送来了衣架、水壶、水杯、拖鞋等日用品,刘蓓蓓带着感动仔细做好了记录,告诉大家:等她还给大家这些东西时,就是取得阶段性胜利之时,大家一起加油!从此以后,每天晚上,她的宿舍变成了多功能室,既是休息的场所,又是与学生谈心谈话的聊天室,还是研讨工作的会议室。
——聚焦需求与特点开展工作。为了让同学们尽快适应当下的学习生活,刘蓓蓓深入学生调研、认真落实学校学院各项要求、与驻校区兄弟学院积极交流沟通,聚焦学生需求与特点开展系列工作。作为楼长,刘蓓蓓与副楼长一起建立了15号楼临时党支部,积极推动“楼长-层长-舍长”学生基层服务体系的构建,多次走访学生宿舍,为同学及时反馈需求和思想动态提供了沟通渠道。作为辅导员,她始终将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关注学生求医问药需求,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关心同学的学习主业,旁听同学们线上网课的情况;和兄弟院系共同开展读书分享会活动,和不同学院的同学们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同时,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她指导研究生会、党支部、班级骨干开展了校园户外拓展、春日撕名牌等多项活动,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和一致好评。令她感动的是,很多同学们自发地组建退役士兵志愿服务队、宿舍楼志愿服务队、文体活动小组等,积极为同学们提供服务,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驻守趵突泉校区的护理与康复学院辅导员潘玫杏有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4岁。潘玫杏还有一群“孩子”封闭化管理在校园里,需要关怀、鼓励与支持。怎样抉择成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一边是担忧两个幼子的学习生活问题,另一边是担忧孩子们的生活学习问题。但她始终牢记自己作为辅导员曾经给学生们的承诺“只要你们需要,我随时在你们身边”。“妈妈,你放心在学校待着吧,我会好好照顾弟弟和姥爷的”,7岁的小小男子汉也给她莫大的鼓励与支持。于是她义无反顾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为孩子做出最好的榜样。
关怀——有心、有爱、有力量。学校封闭化管理以来,及时走到学生生活学习中去是辅导员的使命。潘玫杏多次走访各年级学生宿舍,主动关心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及身心健康,及时解决学生现实困难与需求,关注毕业生升学就业状况、职业规划,重点解决线上面试、签约等问题;定期走进学生线上课堂,协助任课教师做好课堂监督;为有需要的同学安排线下自习室……同时,她也格外关注经济、学业困难学生的状况,为有需要的同学们带去水果,并针对有学业困难的学生开展帮扶工作。在紧张的疫情防控时期,她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为同学们最好的“安心剂”,提升了大家的坚定信心。心理的“防护”和建设同样是学生工作的重点。这期间,潘玫杏坚持学习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知识,实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多次与同学谈心谈话,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发起多场“走近心灵”讲座,进一步缓解学生在就业、考研、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压力,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培养和发展健康的自我意识,学会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拥抱——用心连接,让爱传递。学校封闭化管理期间虽然不能外出,但为了鼓励同学们走出宿舍,潘玫杏带头参与了一系列体育及美育活动。同学们在她的带领下走进校园,到操场放风筝、跳大绳、跑步、踢球,享受美好春日时光。考虑到不聚集、不扎堆,她还为同学们购置了跳绳、仰卧起坐辅助器、羽毛球拍等器械,鼓励大家动起来,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来装点这个不一样的春天。为解除学生家长的忧虑,潘玫杏多次在线上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将学校当前的疫情防控举措、学生管理服务情况及时向家长汇报,包括线上教育教学、多轮核酸检测、应急处置流程、物资供应等内容,让家长安心、放心,共同筑牢家院防疫堡垒,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驻守千佛山校区的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宋小霞说,校园防疫是对我们师生各方面的一次大考。一早接到驻守校园的通知时,虽然有些突然,但宋小霞还是快速帮助独自在家学习的女儿做好心理建设,拿起准备好的生活用品开始了驻校的工作和生活。
驻守校园意味着时刻处于工作状态,在这特殊时期,宋小霞深知作为驻守校园的辅导员对学生们的影响深刻。她一方面有条不紊地处理日常工作,利用研究生数据信息库和防疫网格化层级管理体系与学院500多名硕士每天密切互动。她及时传达解读学校相关要求,引导学生将防疫要求内化为公约;在宿舍、工作室、操场以及与学生相遇的每个空间,深入关注学生心理,做好意见收集;组建千佛山校区快递志愿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研究生趣味篮球赛、红色电影展播、心理讲座等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她细致深入地关注重点人群。学院一名研究生脚部受伤在宿舍无法行动,宋小霞多次前去宿舍探望,关心安慰,推他前去做核酸检测,与导师一起送其离校,来自老师们的温暖让学生感动不已。宋小霞还与毕业困难和就业困难学生一对一谈心谈话,一起分析问题,提供帮助,给学生以关怀和鼓励。
在疫情防控中也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学生们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对老师们的关心,相互之间的帮助和关爱,以及共同克服困难的信心,都让老师们看到了同学们在特殊时期的成长。驻校期间,宋小霞因腰部囊肿切开引流,每天要去校医院换药,学生们贴心叮嘱不能沾水,少运动,让她十分欣慰。来自亲人和同事们的支持和鼓励,是她安心投入校园驻守工作的坚强后盾。虽然不能每天陪伴,但每天晚上与女儿的视频交流,让她看到了女儿的进步和成长;因疫情许久未能探望的父母,也每天送来平安和关心。学院校内外志愿者老师们的协同互助,减轻了她工作的压力。
宋小霞说,作为一名平凡而普通的驻校辅导员,立足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用最佳身心状态辐射影响身边学生,坚信我们在这场大考中一定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驻守兴隆山校区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刘慧慧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坚守岗位,乐于奉献,与同事和学生们一起共克时艰、携手防疫,全面筑牢学院疫情防控安全线。回首进驻校园的每时每刻,满满的都是领导的关爱、家人的支持、暖心的陪伴和同事的互助。
领导关爱——全力保障有序工作。自学校封闭化管理以来,学院领导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和支持着刘慧慧和她的同事们,让大家深深感受到家的温暖。院领导提出,“要全力保障驻守在校园内老师的需求”“同志们需要什么,学院就帮大家准备什么!”他们不到三个小时便组织了被褥等全套急需生活物资送到每一位驻守老师手中,还时刻关注着大家工作上的困惑和生活上的困难,让大家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
家人支持——全身心投入防疫工作。3月30日早上的一通电话打乱了刘慧慧的正常节奏:学校通知她进驻校园,上初三的大儿子的班主任老师通知孩子在家开始线上学习,小女儿的幼儿园通知停课。正当她艰难抉择时,爱人那句“听从组织的安排,干好你的工作,家里有我”的话语让她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有力支持,毅然投入到学校防疫的工作中。
暖心陪伴——多维度增强师生友谊。驻校以来,刘慧慧始终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网格化管理模式,打通各项工作渠道,确保动态管控信息、核酸检测、每日考勤等学校各项部署落实到位;关注每名学生思想学习状况,组织制定五育活动方案,定期进宿舍摸排,及时回应学生就业问题、帮助考研复试同学解决面试地点等实际需求。忙碌而充实的陪伴学生的每一天成为常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时间里,刘慧慧进一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同事互助——激发无穷动力。兴隆山校区实验楼609办公室是个充满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办公室,刘慧慧和同事们在吴晓晴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心无旁骛,紧张而不忙乱,坚定而又沉着地推动各项工作平稳运行,为学生们的安全筑起坚实的保护屏障。
驻守软件园校区的微电子学院党委副书记崔剑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与辅导员张欣欣习惯性地来到学生公寓,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促膝谈心,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生活状况,倾听学生们的需求和反馈,给予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建议。
“最近食堂饭菜好不好吃?学校超市有没有涨价?校医院有没有人值班?疫情期间会不会感到压抑?上网课对学习影响大不大?校园网速度怎么样?毕业设计进展如何?毕业之后有何打算?”两位老师与学生从生活细节谈到学习科研,从升学就业谈到未来规划。交流过程中,她们不仅热心地解答学生们关于疫情防控、考研推免、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问题,还认真记录了学生们反馈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建议。在了解到学生们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时,她们深感欣慰,并鼓励学生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负大好青春时光。
感情的交流是双向的,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也关心起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在得知张欣欣为了留守校园照顾同学们而推迟了自己婚期后,几位女同学走上前给了张欣欣一个大大的拥抱。每次和学生们交流完之后的喜悦与幸福都会冲散老师们一天的疲惫与辛劳。
从学生公寓出来后,天已经黑了。崔剑接到了丈夫和孩子打来的视频电话。“妈妈,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呀,我想你了”,当4岁的小儿子问出这句话时,崔剑湿了眼眶,“因为学校里还有800多个大哥哥大姐姐也需要妈妈去当他们的‘妈妈’,妈妈要在学校陪着他们,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在家好好听爸爸的话,妈妈相信你和哥哥一定可以帮爸爸照顾好家里的”。看着两个孩子稚嫩的脸庞,崔剑心里的牵挂与思念涌上了心头,但她知道,她不能放松,更不能退缩,校园里还有813个孩子需要她,她必须坚守在校园里,和所有的学生站在一起,为学生们撑起这片天。
在接到学校封闭化管理命令的第一时间,崔剑、张欣欣就赶到了学校,并同其他留校的党员同志们迅速组建了微电子学院齐“芯”保障临时党支部,初步形成了每日疫情研判、专题工作交流、党员集体学习、文体生活策划四维工作推进模式,策划并形成了院领导听课计划、“芯”系未来云课堂、齐“芯”随行生涯伴随计划等系列品牌,在落实线上教学质量监督、开展师生心理生涯服务、活跃学院学习文化氛围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保障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在疫情防控中,没有旁观者。防疫时刻,驻守校园的女辅导员老师们立足岗位职责,以实际行动“守小家、护大家”,真正做到了疫情防控到哪里、学生在哪里,她们的“身影”就在哪里。一句句暖人心房的问候,一通通饱含关心的电话,一个个精心筹划的防疫活动,就是最好的诠释……她们用柔肩膀担起了硬担子,用真情和奉献诠释了用爱坚守、用心育人的信念。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全体辅导员们成为坚守、陪伴的代名词,也成为此次防疫战线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供稿单位:工会、妇委会 学工部 作者:朱伟 刘淑红组稿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高子芸 王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