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校园实行封闭化管理以来,校医院近140名医务员工和附属医院、检验机构增援队100名队员驻守在济南6个校区。他们舍家为校冲锋防疫一线,日夜坚守奋战在疫情防控前沿,用行动践行医者誓言,用爱心守护师生健康。
他们是迎难而上的逆行者
5月11日起,校医院中心院区医务人员协同第二医院核酸采样队,每天为返校后静态管理的万余名师生上门进行全员核酸检测。为高效顺利规范地做好这项工作,校医院及时调整排班,组织人手,除保留年长的几位医护人员值守基本医疗外,院区25名中青年医务人员全部加入到采样队伍,与二院采样队员一起,分组分楼展开工作。没有小推车,采样过程中放置耗材、收纳样本不方便,她们就在耗材整理箱两端的提手上绑上自制的布条肩带,改造成背在肩上的“单肩箱”。不能刷身份证采集师生信息,她们就把登记信息二维码打印出来,醒目的贴到“单肩箱”外侧,方便师生扫描登记。每天早晨7点,她们身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背着装满耗材的“单肩箱”,分赴各自负责的楼宇,逐层逐房采集,确保不漏一人。在规定时间之前,他们再将采集的样本仔细核对清点,快速汇总装箱,确保规范及时地交接给转运人员。
50多名采样人员来自医疗、护理、医技、药剂等各个卫生技术岗位,其中绝大部分为女性医务员工,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控任务,她们早早地就按照医院部署学习练就了核酸检测采样技能。但即便如此,每天五六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身着厚重的防护装备,在多个楼层、百十级台阶、几十个房间穿梭,千百次的抬臂收臂、开盖折签,对每一名采样人员来说仍是严峻的挑战。但是,大家没有丝毫抱怨和退缩。爬楼时实在憋气了,他们挨着栏杆稍稍缓一缓;采样的胳膊酸了,插空适当地甩一甩;鼻梁和耳后勒痕磨破了,擦点碘伏又继续工作。
静态管理期间的核酸检测服务只是一个缩影。40多天以来,来自第二医院、校医院、华曦公司的核酸采样队员一直坚守校园,每天几万人次的检测操作,一天都未休息过。他们坚持将平凡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为的就是高效规范地做好每一天、每一位师生的检测,助力学校早日恢复线下教学。
他们是为公舍己的奉献者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医务员工在以不同形式守护着校园安全和师生健康。
80后党员王花,近两年逐渐磨炼成为兴隆山校区医疗和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门诊部原主任退休后,王花临危受命承担起门诊部的管理和校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负责人。校园封闭化管理之初,由于被封控在家,王花未能第一时间留守校园,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由线下转为线上,一套纸笔、一部手机、一台电脑是她流调、排查工作的标配。4月1日晚11:30,电话响起,刚刚入睡的王花接起电话,听到次密接几个字,瞬间清醒,立即开始了线上紧急排查、流调工作。她联系当事人和学院联络员,从最基本的人员信息、密接者信息,到与密接者接触时间、近期的行程轨迹及核酸检测情况等,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流调溯源。同时密切保持与市中区疾控中心的联系,在对方指导下对次密接者及其接触者进行了应急处置,随后,王花又迅速将流调、处置情况整理成报告,及时上报给校区疫情防控指挥小组。完成一系列工作后已经到了凌晨2点多,虽然很疲累,但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校园安全,她心里却非常满足。
4月28日,接到学校通知,所有在校师生需要进行连续三天的全员核酸检测。兴隆山校区在校师生7000余人,医护组加采样队只有15人,在保证临时医疗点24小时医疗服务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要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非常艰巨。当天晚上,已进校工作的王花召集医护组15人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动员,研讨策略,最终组建了“5+2”核酸采样编制,即常规安排5组采样队,中午11点到下午2点加2组备用采样队,在学生集中采样的时段有效避免了学生排长队的现象,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证工作人员的休息调整时间,圆满完成了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邱丽萍2021已从校医院内科医疗岗位退休,因医院人员短缺,她受邀返聘回岗工作。接到学校封闭化管理的消息后,作为“非正式”员工,她本可以选择暂离岗位,但她选择留守医院,充分发挥一名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门诊急诊医疗岗位上撑起服务半边天,成为科室的“主心骨”。
在普通门诊,她认真接待每一位患者,做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在发热哨点诊室,她不分昼夜为发热学生流调、转诊,安排好隔离流程,进行核酸检测后的复查、解除隔离等一系列工作。在门规医保诊室值班时,因定点医保病人无法进院看诊,她往返于医院大门和诊室、药房、收费室之间,为定点医保病人取医保卡、做好卡片和病例材料的消毒、看诊问诊,再回诊室为病人开药,然后下楼缴费、取药,最后送至大门口的病人手中……对于一名年近六旬的医生来说,这种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但邱丽萍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懈怠。“老师,我嗓子疼,需要多久的核酸可以开药?”“老师,我体温有点高”“老师,我肚子疼,晚上实在受不了了”“老师,我跑完步一直头晕恶心、心慌”“老师,我是留守职工,我的高血压药吃完了,校医院能开么?”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值班室进行着,邱丽萍耐心地倾听,细致地问诊,为师生开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用实际行动为师生提供贴心的医疗保障服务。她深知,当下,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名一线医务人员肩负的不仅仅是防疫工作,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学校实行封闭化管理后,趵突泉校区分院将临时医疗点搭建在校园大学生活动中心,党员郭鹏果敢地承担起临时医疗点负责人的职责。
这一天7:40,一名来就诊的外伤学生拉开了郭鹏一天的工作序幕。这名学生早起锻炼扭伤踝关节导致局部肿痛,活动受限。郭鹏经过仔细检查,初步判断没有骨折,嘱其马上做冷敷,并配以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嘱其按时用药,回去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8:00,值班医护人员到位,郭鹏确认好值班表后,安排两名护士值守门口预检分诊,登记信息、测体温,测血压、血糖;巡诊护士王希负责取药、缺药登记;郭鹏与医生刘奥接诊病人。因最近气候变化、花粉、柳絮等因素,学生过敏性皮炎、结膜炎、鼻炎患者特别多,一上午郭鹏就接诊了多位这样的患者。
10:30,物业一位大姐急急忙忙跑了进来,分诊登记后迫不及待地要求郭鹏出诊,一位员工腰部扭伤,疼痛剧烈躺在床上不能活动。郭鹏二话没说来到员工宿舍,经过问诊与检查,判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伴急性腰扭伤,建议立即转往齐鲁医院骨科就诊。郭鹏熟练地书写病历、开具校外就诊证明单后,迅速联系校内专车将病人转运送出。返回医疗点后,郭鹏又迅速投入工作,一上午她和同事接诊了40多位病人,除了上感、腹泻、过敏、跌打损伤的急性病患,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前来来取药。
中午调整为郭鹏和1名护士值守,匆匆吃口盒饭,郭鹏又开始中午的诊疗工作。一名女同学背部疖肿疼痛难忍,经过触诊判断已成脓,需要切开引流,在护士的配合下,经过局麻后,郭鹏为其进行了切开、清创、引流手术,术后无菌敷贴包扎,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嘱其每日来换药。
下午虽然不当主班,仍有很多工作需要郭鹏参与、协调:为没有24小时核酸报告的患病学生安排就诊、定时登记上报药品、填报上级卫生部门的防疫报表、到夜间还经常接诊急症病人……忙忙碌碌又井然有序就是郭鹏和医疗点同事们的工作常态。
他们是身先士卒的冲锋者
洪家楼校区医务室于3月15日开诊,开诊不足半月,便按照学校部署进入封闭化管理应战状态。
由于医务室刚开始试运行,多项工作尚未完全步入正轨,校园封闭化管理更是带来新的挑战。紧急形势下,以王群为负责人的工作组成员迅速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细致梳理各项工作,制定任务清单,紧锣密鼓地展开各项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协调配备了校园封闭化管理期间所需的药品、心电图机、外伤换药包等常用及应急处置物资。除了保证学生医保的正常运转,还迅速协调增设了省医保系统,保证了校园封闭化管理期间师生的诊疗需求。
为给师生提供便捷的医疗保障,医务室的工作时间从以往的早9点到晚6点,改成了24小时值班制。不管白天还是凌晨,学生随时有需求,医护人员随叫随到。碰到病情严重急需转诊的急症学生来不及回宿舍准备东西,值班人员会把自己的卫生纸、纸杯、饼干等送给学生,帮助满足他们出校的最基本需求。遇到系统升级、学生校园卡余额不足等特殊情况,值班人员总是把师生病情放在第一位,采取借药等灵活方式,解决患病师生的燃眉之急。
人员紧张是制约工作的重要难题。开诊和校园封闭化管理之初,派驻的三四名员工都是身兼数职,一人多岗。第二医院派驻医生和齐鲁医院医疗小分队的到来,极大缓解了人员紧缺的困难局面。大家及时了解校园医疗特点,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校园医疗保健等各项工作迅速步入正轨。医护人员除了承担正常的医疗工作以外,还积极为学生的健步走、升旗仪式等各项活动提供医疗保障。同时还创新性地开展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急救、健康知识等线上或线下培训,获得学生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护士,从事着最平凡琐碎而又繁忙的工作,不胖脏、不怕苦、不怕累、不惧感染的风险,是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巾帼奋斗者,是为患者减少痛苦带来幸福的使者。
校医院各院区护士姐妹团结一心坚守岗位。她们是护理能手。校园封闭化管理后,医院门诊量翻了一番,输液人次也大幅上升,病房隔离留观的学生也增多了。值班护士24小时进行门、急诊值班,为来诊师生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同时为隔离病房的发热和传染病隔离学生做好观察登记。
她们是预检哨兵。按照行业规范,值班护士对每一位入院患者要进行预检分诊,做好病例的初筛和排查,详细测量体温、询问旅居史、查验健康码、做好细致的信息登记,不管天气好坏,气温是冷是热,她们在门诊大厅门口一待就是一整天。
她们是学生亲人。她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每一位病房留观学生,每日定时为学生测量记录体温,提醒学生按时服药、适时添减衣物,勤喝水、多通风。有的学生转诊深夜返回病房,值班护士会给学生留好晚餐,主动加热后送到病房,让学生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有的学生隔离期间缺少生活用品,轮休护士会立刻到学校超市帮他们购买;有的学生隔离期间情绪低落,值班护士细心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开导沟通,和学生聊天,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
她们是核检骨干。从护理、预检岗位上下了班,她们又要承担起发热留观学生、出校返回留观师生、校外专班工作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穿上厚重的防护服、笨重地推着耗材小推车,在医院病房和酒店房间逐个楼层、逐个房间穿梭,这每天三点一线、近200人次的核酸采样是她们的又一工作常态。
中心院区最年长的护士张承敏、张万荣明年就要退休了,但她们选择坚守,为的是做好传帮带,帮助年轻同志尽快熟悉、胜任工作;孙传秋、潘星竹2名新同志两个月前刚刚入职,便积极服从工作安排,义无反顾、迅速地融入角色;其他护士面对各项任务和挑战,也是驾轻就熟,勤勤恳恳,毫无惧色。
不少留观学生解除隔离后,给护士们发来信息或感谢信:“老师我回到校区了,感谢老师们连日来的悉心照顾”“在校医院隔离期间,各位护士老师积极为我们奔波,尽全力满足我们的需要,经常忙到深夜”……简短的话语,带给护士们的却是满满的感动和继续坚定前行的力量。
基层中讲奉献,平凡中显担当。全体校园医务工作者将持续坚守 一线,为校园、为师生,倾情暖心陪伴,共期夏花烂漫。
【供稿单位:校医院 作者:刘洪花 摄影:迟元卫 陈飞宇 栾颖妮 李娜 孙婕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黄静 王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