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12日至13日,山东大学举办劳动教育工作坊线上专题培训,一校三地50余位劳动教育教师代表参加课程。
12日,工作坊以“劳动教育实施推进中的困惑与廓清”为主题,围绕“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从理论、教育、实践、保障、评估等五个方面系统回答了“劳动教育与劳动实践的区别”“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教育体系”等10个劳育课程建设推动环节的疑难困惑,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落地落实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随后开展的“学校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与校园劳动文化培育”专题讲座,从“课程体系”“保障体系”“资源体系”“评价体系”等角度发力,强化劳动教育顶层设计,从“符号形态”“制度形态”“活动形态”“物化形态”等多个视角设计劳动实践活动,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引导山大学子树立正确劳动观念。13日,工作坊通过分析德国高校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与建设经验,从回应需求、教学实践、培养标准三个方面,为学校劳动教育专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随后,培训围绕“劳动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专题,从政策解读、理论探索、实践探索三个维度进行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分析,强调学校应在支撑保障、评价文化等方面对症下药,补齐短板,持续优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活动最后,授课嘉宾对劳动教育建设典型案例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充分展示了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发展潜力与枝繁叶茂的创新活力。
培训结束后,教师代表们纷纷交流心得体会,总结分享学习经验。化学与化工学院团委书记张洁表示,学院一直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组织多项“专业+劳动教育”实践,开展化学文化节、趣味化学文化节、大型仪器公共技术平台劳动岗位、本科教学实验室及测试平台6s劳动岗位等实践育人项目。劳动教育在学生身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两天的培训点面结合,干货满满,指导性针对性强,对我们继续做好“专业+劳动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青岛校区团工委张如懿谈到,本次培训内容丰富,点面结合,详实有据。大学生劳动教育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实现劳育课程校本化的实践探索,青岛校区因地制宜建设校内劳动农场,开展耕种、实验、教学、科研等多位一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下一步,校区团工委将根据引导学生体验浸入式劳动实践的思路,升级劳动教育方式,最大化利用空间资源,打造多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创新实践模式,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升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效果。
本次劳动教育工作坊使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者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有利于加快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点、扎实育人内涵、突出山大特色的劳动教育格局。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广大劳动教育工作者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持续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