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由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召集、山东大学主办的“山东省孤独症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班”开班。本次培训项目由山东省残联通过竞争性评审的方式公开招标,山东大学因突出的专业技术优势和丰富的培训经验在众多单位中胜出中标。

培训班由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大学临床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从11月1日开始,将历时三个月,来自全省的88名康复骨干师资受训。培训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举行,线上课程聚焦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专业人员的相关职业规范、知识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内容,旨在提升参加本次培训的孤独症康复专业骨干人员的业务水平。线下课程中,学员将在省内知名康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丰富的实操训练。
培训班对标国际康复师资质标准,邀请了孤独症及言语康复领域的21位知名专家学者、临床医生及康复师授课。香港教育大学语言学及语言研究中心总监、博士生导师张显达教授为学员讲授“运用为本”的语言习得理论在孤独症中的应用。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马文教授为学员讲授 “健康中国”视域下语言康复行业发展的现状、趋势与展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刘心洁教授为学员讲解了典型发展儿童的发育。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赵冬梅主任为学员讲授孤独症早期识别与筛查相关知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副主任曹爱华教授讲解孤独症的临床表现、检测方法、鉴别诊断等。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卢敏教授讲授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的相关内容。
此外,本次培训班还特邀了来自中国台湾的5名资深治疗师王丽雪、张筱苓、罗一凯、吴定谚、李佩谕,以及部分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行业从业多年的资深专家为学员授课。其中,王丽雪讲解了扩大和替代沟通(AAC)干预系统。张筱苓讲解了融合及家庭教育。罗一凯讲解了孤独症问题行为和情绪问题。吴定谚讲解了基于发展、个别差异和人际关系的模式(DIR)的孤独症干预。李佩谕讲解了感觉统合与生活技巧。各位老师的课程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和一致好评。
在线下实操讲解和演练环节,刘璐、王月、黄瑶、侯丽丽、华育文、陈杰等资深康复治疗师将会就具体的治疗技术和训练技巧为学员进行实操培训,学员将在督导老师的集中讲解与个别指导下,与孤独症儿童面对面进行康复技能实操演练,进一步提升康复水平。学员在按时完成各门课程并通过考试后将会获得结业证书。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交障碍、沟通障碍、行为受限或重复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性脑疾病。《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IV》显示,国内目前已约有超1000万孤独症障碍人群,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有200多万。由于患病率的逐年攀升,加之诊断与干预资源严重匮乏,孤独症的早期干预与诊断已演变成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课题。然而,据估计,我国仅康复师的人才缺口就达10万人,数倍于目前康复从业人员,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而绝大多数从业者未接受过系统的岗位培训,且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对标行业规范,尽快培养出具备系统、全面且高质量的业务水平的康复师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大学临床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语言学+医学”跨学科研究机构,长年来致力于儿童、成人语言障碍、语言与精神卫生、语言分析辅助临床诊断、语言与医学人文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本次孤独症康复师规范化培训,将极大地提高我省孤独症康复师的理论素养与实操技能,对于有效提升我省孤独症儿童的救助质量与康复行业的行业水平,缓解我省康复人才需求压力,促进我省康复事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有效实现了校地同频共振,是山东大学“服务山东”发展战略的又一项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