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陆侃如、冯沅君教授的《中国古典文学简史》、葛本仪教授的《语言学概论》(修订本)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再版发行。这两本书都被纳入山东大学文学院“高等学校中文一流学科参考教材”系列,并已获得2022年山东大学高质量教材出版资助。
《中国古典文学简史》:“大家小书”,六万字凝练千年文学史

《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以下简称《简史》)是我国重要的古代文学史著作,由著名的文学史家陆侃如、冯沅君先生合著,二人是志同道合的学术伉俪,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双子星”,也是山大中文系20世纪50年代的名家代表。
《简史》于1957年出版后,陆续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俄文、捷克文、西班牙文、罗马尼亚文等,在国外发行,是最早介绍给外国读者的中国文学史,也是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唯一一本被译成外文的中国文学史,甚至在美国多次重版。而在国内,《简史》也起到了为当时的青年普及文学史知识的重要作用,陆侃如先生对普及古代文学史知识是满怀热忱的,他主张把“过去只有少数人能接触到的(古典文学)宝藏交到广大人民手里”。因此,在撰写这部6万余字的“小书”时,他们曾征求过一些中学教师和中学水平的青年的意见,以便使《简史》适合广大青年读者的需求。
《简史》当时固然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青年的文学普及所作,但在今天,除了可以继续供中学师生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参考读物,对于社会上热爱古典文学、文学史的读者来说,也是极好的入门读物。此次《简史》再版,谨遵修旧如旧的原则,瞻仰前璧,尊重作者当时的表达习惯。
《语言学概论》:历久弥新,深入浅出地讲清语言规律

自1988年第一版面世以来,葛本仪先生的《语言学概论》得到了国内多所大学的肯定和采用,历经30多年,经久不衰,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也出版了繁体版,此次已是第四次修订再版。而此次修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修正了一些语言文字、标点符号、语音符号方面的问题。二是纠正了少量的知识错误。三是替换或删减了几处例证。四是修订了附录中的“世界语言系属表”。
葛本仪先生的《语言学概论》,其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系统性,这也是最为突出的特点。其总论到分论是一个很严密和全面的系统。总论涵盖了语言的本质、起源、发展等内容,其中语言的本质涉及语言的本身属性、社会功能属性和思维功能属性。分论涉及语音、语义、语法、语用以及文字等内容,系统性强。第二,该教材在突显系统性的同时,也注重语言理论的前沿性和发展性。如总论部分中语言的静态和动态存在形式问题,是其他教材很少提及的。第三,语言上的通俗性。该教材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讲义基础上形成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深奥的语言学理论是其突出特点,便于阅读者理解和学习。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基础教材,葛本仪先生的《语言学概论》无法“大而全”,也不应“大而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批语言学经典教材,其理论内核仍然稳固。从1955年到1988年,这本20多万字的教材凝聚了葛本仪先生30多年的研究心得,更是在与学生“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不断打磨出来的。相信这本教材在传授语言学核心理论和知识方面仍然适用,可以继续为语言学人才培养“发光发热”。
教材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基本标志,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评价体系的建设,成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的通知,旨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为响应中央号召,山东大学文学院决定组织出版“高等学校中文一流学科参考教材”,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具有参考价值的教材修订重印,同时把正在使用而尚未出版的优秀教材进行完善并正式出版。
“高等学校中文一流学科参考教材”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担纲总主编。第一批“中文一流教材”收揽了文学院建院几十年来的诸多经典之作,除了已经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简史》和《语言学概论》,陆侃如、冯沅君教授的《中国文学史简编》,徐超教授的《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吉发涵教授的《中国古代文化纲目举要》,杨端志教授的《训诂学》,冯浩菲教授的《中国训诂学》,路广正教授的《训诂学通论》,姜宝昌教授的《文字学教程》等也将陆续出版。希望这些教材可以经过检验和修改,成为适应新时代课程体系的成熟教材,为国家教材建设作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