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校长奖是山大设立的学生最高荣誉。在学校“全面图强”的新征程上,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2023年度研究生校长奖评审之际,组织优秀研究生菁英荟活动,为一校三地师生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充分展现各学院、学科优秀研究生风采,促进思想的交流碰撞、学科的交叉融合,开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同时激励广大研究生勤奋进取、刻苦钻研,树立正确荣誉观,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践行学术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
[本站讯]11月12日,来自工学各培养单位的优秀研究生代表,齐聚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创新大厦进行经验分享。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刘国亮出席活动并致辞。活动开始前,会议室内就已经坐满了前来聆听的同学们,大家的热情冲淡了凛冽的冬意。
钩深致远,潮起正是扬帆时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山大工学学子始终秉持着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与勇于挑战现状的实干态度,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锐意开拓、积极进取。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将自己所学所思所为,融入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带着将初心与使命变成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动力,带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担当,走过祖国山河,赓续山大红色精神,用“山大红”点亮绿水青山。
机械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赵一铭从一项特殊的实验数据入手,深入探索水凝胶在交变滑动速度下的特殊摩擦润滑行为及其机理,并通过调节水凝胶的表界面性质,设计了可用于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功能性水凝胶,成果被中国聚合物网、生物纳米技术材料前沿等平台报道,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术成果奖等荣誉。
海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杨发明从“如何用安全、高产的酶解法制备高性能的多肽自组装材料”的问题出发,基于“食品-药品-材料”学科交叉,创新性地提出并制备“海洋贝肉活性多肽随机自组装超分子”新概念多用途功能材料,多次在重要学术会议作口头或特邀报告,并以第一/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国之需我之责,与国共振时不我待
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万熠、岳晓明作为本次会议的嘉宾在点评环节强调,工学发展要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将成果切实落地,实现产业化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晶体材料研究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郭非非的研究方向为新型钨碲酸盐光电功能材料设计与器件研究。郭非非围绕“四个面向”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价值:面向经济主战场,应用于ASML极紫外光刻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应用于激光武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应用于激光治疗白内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应用于超快过程探测。
环境与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苏瑞典围绕水中新污染物防治这一重大国家需求,以新型亚氯酸盐活化选择性氧化技术及其水污染控制应用,通过缺陷构筑手段,借助量子化学计算手段,阐明选择性氧化机制,为选择性氧化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范例,博士期间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高被引文章/封面文章)、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期刊,授权发明专利2项,相关成果被Environmental Advances等知名学术平台报道。
用脚步丈量山河,燃热血躬身笃行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永启在分享时用“涉过水、上过山、下过井、进过舱”概括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实践经历。“涉过水”源自一次实验经历,应用于柴油舷外机的新发动机进入实验室出现了一次熄火后,再也无法启动,在解决故障的过程中,他悟出“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全局视野”的重要性;围绕“双碳战略,节能环保“的重大需求,他以工程机械动力系统节能与低排放控制技术为主攻方向,研发复合强化被动再生技术,解决了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再生过程中热失控的难题;研究模型参数在线识别耦合均衡功能的预热技术,实现了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智能调控与热管理,形成了工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的解决方案。“上山、下井、进舱”,他与团队在广西、新疆以及山东新城、日照等地的工程实践,真正做到扎根能源行业,聚焦重大需求,围绕产业链部署技术链,通过价值链实现技术价值。坚持问题导向,扩展学识广度,深化知识层次,强化团队组织协作能力。
土建与水利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马晨阳以“得失”为主题,讲述了自己在山大求学的成长经历,分享了自己婚期与比赛日期意外冲突,最终选择早上简单完成婚礼后全心投入比赛的趣事。马晨阳说,没有妻子与家人的支持他无法取得今天的成绩。他与团队研发的针对极端复杂地质环境下堵水加固注浆材料已经应用于多项工程实践中,包括青岛地铁1号线TBM脱困处理、济南地铁2号线腊山站抢险以及滇中引水在建隧洞突涌水灾害治理等,“在不同工地总服务时长超3年,借此良机,也饱览了祖国大好山河”,马晨阳说这是在他科研之外的“诗和远方”。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山大工学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助力“中国号”科技巨轮不断壮大不断前进。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山大青年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