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校长奖是山大设立的学生最高荣誉。在学校“全面图强”的新征程上,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2023年度研究生校长奖评审之际,组织优秀研究生菁英荟活动,为一校三地师生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充分展现各学院、学科优秀研究生风采,促进交流碰撞、交叉融合,开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同时激励广大研究生勤奋进取、刻苦钻研,树立正确荣誉观,努力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践行学术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
[本站讯]11月13日,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内人文学部菁英荟如期开展,来自相关培养单位的优秀研究生代表齐聚一堂,威海校区候选人也在网络另一端就位等待,温馨古雅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同学们都期待着人文领域优秀朋辈模范的经验分享。
活动伊始,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刘国亮在致辞中希望在座研究生争取校长奖等荣誉时保持自信豁达的态度,作为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人才,更应肩负起胸怀“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做有用之学问。
通幽达微掘新思,传承文化担大任
文化的力量“润物细无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部署,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山大人文研究生在生活中将此种文化使命浸润于言行,在学术研究中敢于采取多种方式开拓中华文明的独特表达方式,探索传统精华与现代学术的创新与结合。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张鑫分析自身研究角度的优势和面临的困难,为有志于从事“以新方法为传统文化资源赋能”研究的学子提供了关于寻找切点和深入学习不熟悉领域的方法和建议。她主要研究因果理论,曾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社会科学报》等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致力于为因果理论与人工智能哲学赋予有中式风格的创新视角。文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王春翔多年来沉潜于明代诗学研究,在诗学研究领域走在学术前沿,其论文在《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等多种古代文学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王春翔向参会同学分享了他的学习经历与学术研究心得,鼓励文学研究者要不怕困难,敢于涉足新的研究领域。外国语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周杰深耕二语写作的理论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学界的转载与认可。周杰真诚分享了自己在论文投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鼓励大家“好论文都是改出来的”,要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信心,培养对热门与前沿课题的敏锐性。
讲好文明故事,百般殊途致中华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几百万年的人类史仍然等待学者的探索,文化遗产研究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梁华响应国家号召,转而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在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为古人类学研究热点及难点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儒学高等研究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李若楠以查找古代汉学文献及域外汉籍为主题分享了相关领域文献检索与资讯关注方面的心得与经验,并向大家展现了古籍文献的现代媒体创新传播形式,相信随着古籍创新性表达形式的推进和汉学研究的丰富化,对中华古籍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之永恒魅力的重新评估必为现代观念注入新的视角。历史文化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刘洋洋聚焦档案在构建身份认同、承载社会记忆、传承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与机理,着重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从事档案学研究时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和广阔阅读建立的理论视野,她鼓励同学们与其他相关学科交流碰撞,时刻关注自身研究与国家、与个体的联系。
通过菁英荟分享,每位优秀研究生深厚的学养和自强不息、通幽达微的研究态度也鼓励了同辈山大学子自觉继承山大的学统,深挖中华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在各自的领域开拓进取、交流互鉴。
心系社会行胜于言,多彩生活奋斗有我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刘姝杉将自己帮助弱势群体的经历概括为“以生命影响生命”。她的志愿服务之旅启程于大一时加入山大“瓷爱”公益社团,为患病的孩子们提供远程的课程服务,志愿服务体会到的快乐随之奠定了她硕士生活的整体基调。随后,刘姝杉加入了第22届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前往山西作了一年的小学老师,大山时而严寒难耐、时而物资紧缺,但孩子们纯真灵动的面庞时刻碰撞着刘姝杉心灵最柔软的部分,鼓舞着她在社会保障领域课上课外以我所学,为弱势群体做事。艺术学院2021级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黄睿向同学们分享了个人的文化艺术成长之路。黄睿自入学以来就参加山大的民族乐团并担任首席,并借由百廿山大的文化沃土交流平台参与国内外艺术交流与表演活动,并经由选拔接受了国家汉办的委派赴英国交流演出,一直以来,黄睿专研自身演奏技艺,致力于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青衿之志,笃行致远。在时代脉搏的一起一伏中,在中华文化历史的一张一弛中,在文明交流互鉴的你来我往中,山大人文学子精神如炬,信念如磐,既有甘坐冷板凳、探无人之境的毅力与勇气,又有学贯古今、应时代之变的魄力与担当。同时,在学术领域之外,山大学子的成长各放异彩,他们以凌云壮志、以家国之思,或投身社会实践、或挑战国内外创新赛事、或现身于各类校内文体活动中。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孔勇、儒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代亮及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曲春梅就候选人们的发言作了点评。孔勇追忆多年前博士时期的学术生活,强调有志于学术奖的山大学子应在学术上“抓主流以成一流”,以闪光的面貌迎接学术发表。代亮肯定了候选人优异的学术成果,同时提醒同学们继承发扬人文学科经世致用的学术旨趣,在研究中注意自身的学科特点。曲春梅的点评着力于菁英荟分享中的跨学科方面,鼓励同学们发掘人文学科内部理论与方法交叉可能性,开拓学术视野。
在后续的提问环节中,参会同学踊跃提出自己对人文研究的困惑,候选人依次从容作答。山大人文榜样们正以个人的实例践行昂扬之姿,利用这个平台去表达、去呈现自己,去鼓舞、去激励同辈,让菁英荟如一粒掷出的石子,荡起一圈圈更大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