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王韶兴:潜心学术,为国育贤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0日 16:30  点击次数: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政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材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学科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库首批专家,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山东省党委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2018年入选《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山东社会科学名家名作展》,荣获山东社会科学名家称号。长期从事政党政治问题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专项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研究工程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等各类项目20余项,出版《政党政治论》等学术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高端学术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2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5项。围绕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理论与实践问题,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7篇中英文学术论文,提出的标识性概念、形成的学术见解和理论观点,奠定了社会主义政党政治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被称之为社会主义政党政治问题研究的“学术地标”。

潜心学术,深耕理论悟思想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1980年,王韶兴考入山东大学,从青年学生到留校任教到知名教授,他一步一步前行,一点一滴积累,孜孜不倦育人,勤心耕耘学术,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对学术使命初心如磐。四十多年来,他将全部心血投入到教书育人、学术创新、学科建设以及学院建设之中。他在山东大学这片肥沃的学术土壤中成长起来,并扎根于此,奉献于此。他是山大历史的见证者,马院发展的建设者,政党研究的突破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王韶兴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社会主义政党政治问题研究,他秉持“究政党政治之原理,发政党学术之先声”的价值追求,围绕政党政治问题展开长期、深入的研究。政党政治理论研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王韶兴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生活的常态和灵魂的寄托。在学术道路上行走40多年,王韶兴经历了登上学术小山的“飘飘然”,爬上学术大山的“茫茫然”,走进学术深山的“惶惶然”以及不断获取学术路标“所以然”的学术历练。他率领的山东大学政党政治研究团队致力于中国特色政党政治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彰显了政党政治研究的山大优势。他打造的山东大学世界政党研究中心,发展为特色优势明显、具有重大影响的政党理论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智库咨政中心,且形成了中国政党研究论坛、世界政党研究论坛、政党理论博士生论坛等学术品牌。

2023年,是山东大学世界政党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该中心的前身是2003年成立的“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是全国高校首家专门性的政党研究机构。作为创办者和建设者,王韶兴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回望山东大学政党研究20年来的发展历程,王韶兴热忱而坚定地说“要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政党政治研究。”2023年底,“政党价值与人类文明”国际会议暨第十二届中国政党研究论坛、第三届政党理论博士生论坛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旨在深化世界政党理论与实践研究交流互鉴,为科学回答人类前途命运,推动世界政党文明进步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山大力量。王韶兴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深刻改变了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格局,开拓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政党的自身发展和价值实现是迄今为止最为波澜壮阔的政治现象,直接影响着现代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

近年来,王韶兴依据政党政治核心要义和内容构造的不同,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解释。他认为,作为现代化这一历史性运动的有机产物和重要成果之一,政党政治及其实践是现代国家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性要素构成,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进而决定了政党政治必然成为现代国家体系化构造与运行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催生的政治成果,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性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呈现出相应的价值指向和实践样态,构成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政治逻辑。

谈及教师的光荣使命,王韶兴说,要知晓使命,践行使命。在知晓和践行使命中,将个人生命融入集体生命,从而标注生命的方向,涵养生命的本质,彰显生命的价值,将自己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与进一步提升山大政党研究品质、加快形成山大政党研究学派的学术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

落实改革,漫步思政这五年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王韶兴作为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有幸现场聆听。为深入学习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山东大学实施了“两对照双提升”工程。当问及五年来的学习、实践体会时,王韶兴深有感触地说:其一,方位决定思政课地位。新时代的思政课建设,要放在思政课建设的历史实践和历史经验中来审视,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强大政党建设、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来对待。只有坚持这样的认识自觉,才能在“客观需求”与“主观能动”相统一的规律层面,切实把握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价值定位和实践要求,并有机融入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以及话语体系的建设之中。其二,方向决定思政课命运。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把思政课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决策部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思政课建设大格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思政课建设实践成效。课程目标进一步明确、课程内容进一步丰富、课程支撑进一步完善、课程优势进一步打造、课程价值进一步凸显、课程保障进一步加强,从而形成了思政课建设的最好时期。其三,方略决定思政课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点要求”与“八个统一”,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新阶段思政课教师的本质属性及应有素养,明确表达了争做合格思政课教师的努力方向和衡量标准。二者在“主观供给”与“客观需求”相互促进的机制层面,构成新时代新阶段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略。在这一“基本方略”的价值体系中,党性、政治性是根本,决定思政课的方向;思想性、学术性是灵魂,决定思政课的生命;亲和力、针对性是关键,决定思政课的成效。“固守根本”“活化灵魂”与“把握关键”的有机统一与相互促进,统一于新时代新阶段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创造之中。

为国育贤,一枝一叶总关情

新时代新阶段,面对“两个大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日益凸显。王韶兴执教四十年来,先后从事过中共党史、政党建设、“中特”理论、政党理论等领域的教学与理论研究,相继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讲授过《中共党史》《党务管理学》《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献选读》《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政党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等课程。谈及教学,他说自己经历了从“讲知识”到“讲方法”到“讲境界”的转变。谈及育人,他说自己的生命早已与学生的成长成材深深联结。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名好老师,不仅是有学识、有思想的师者,也是师德品格的集大成者,更是立德树人、助力学生成长、影响学生立世的“大先生”。王韶兴不仅治学有术,教学亦有方。他总是率先垂范、身教言传,在潜移默化间使学生感悟治学准则和人生道理,告诫学生既要潜心做学问、更要努力学做人。关于治学,王韶兴一贯严谨,对文章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句观点,都要反复推敲、斟酌,容不得丝毫差池。关于做人,王韶兴更重德行。他教育学生做真实、善良、美好、智慧之人,做厚实、朴实、务实、扎实之人,做有骨气、有底气、有志气之人。他认为读书、做学问和做人要厚实,厚积才能薄发;要朴实,切忌华而不实;要务实,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扎实,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王韶兴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对于学生,他的理念是“弟子不必不如师”,他勉励大家追求卓越,并把自己比作楼梯的扶手、登山的台阶、成长的助手,充分体现出一位良师宽宏的胸襟、治学的远见及教育的智慧。他引导学生不断寻找学术的制高点,实现自我超越与提升,着力培养学生会听、会看、会想、会说、会写的五种能力,以及自觉、自信、自强的“三自”精神。他对学生的发展,总是充满关爱与期盼,希望学生实现“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从新知到思想、从思想到智慧”的渐进转变,努力把所学内化为素养、外化于能力,彰显当代青年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他的一位学生曾谈到:“也许多年后,导师教给我的专业知识会淡忘,但那些忘不掉的才是最有价值的,譬如人格魅力、道德修为、思想境界和精神力量,而那些更多难以言喻的影响和感悟令我毕生珍藏和受益。”

在任院长期间,他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带领马院在许多方面都上了一个大台阶。2015年12月,马院入选首批9所全国重点马院;2017年6月,率先开设“党的建设”二级学科;2018年9月,招收全国首批马理论本科生……马院的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愈发完善。如今,马院队伍愈发壮大、成果愈发显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认可山大马院,也有更多的学生渴望来到山大马院学习深造。他对学生讲“青春无限好,奋斗正当时。如今的你们正值最好的年华,也恰逢中国式现代化大发展的新时代。愿你们厚植家国情怀,涵养浩然之气,将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世界大同的历史伟业紧密相联,在时代坐标中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努力做出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山大的新的更大贡献!”

王韶兴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常常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以扎实学识和前沿研究支撑高水平教学,在教学评价中获得学生的高度认可。他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要定性,领悟学习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能够指导当代、影响未来的,蕴含着强大的真理与道义力量,同学们应将这种高大而又高尚的力量内化为素养、转化为能力、应用于生活;其次,要定位,深刻理解身处的民族复兴征程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国内环境,深刻感悟大环境下的专业价值与人才格局,努力做一个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栋梁之材。最后,要定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思维能力,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伟大的创造中寻找学术思考点,作出学术新贡献。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生活与工作是相通的。他热爱学术,也热爱生活。读大学时,他就是摄影爱好者,一拍就是40多年。他镜头下的作品,多是大气、辽阔的自然景象,这与他博大的气度和格局相契合。他连摄影爱好都如此专注,更何况他视为生命一部分的政党政治研究呢。我们目之所及的“作品”都是王韶兴自己生命价值的生动阐释,深刻反映对于人生的定义。潜心学术、深耕理论,已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和生命要素;而传道授业、为国育贤也是他的炽热情怀与永恒追求。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赵蕊、王英兵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苗立群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