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医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陈雨历:小儿患者的生命守护神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18日 15:23  点击次数:

陈雨历,山东省第一位小儿外科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评山东省“十大凡人善举”、山东省委组织部“发现榜样”活动榜样人物,荣获阿里巴巴正能量奖、第二届“山东健康卫士”终身成就奖、第四届“敬佑生命 荣耀医者”公益活动(山东)“金柳叶刀”奖。

陈雨历在泌尿和肛肠外科等方面,特别是小儿大小便失禁领域有独到的建树,是国内小儿大小便失禁治疗领域的权威,先后独创、改进和开展了数十项手术和新技术,承担了国家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资助——大小便失禁的功能重建项目。在国内,他的成就也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作为小儿外科的引领者,被赞为小儿患者的“守护神”。

大医精诚,医心习业

“只要患者需要,你们就把我的手机号告诉他,不论白天还是晚上,有诊治方面的需求让他们联系我就行。”这是他经常对科里医护人员说的一句话,也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2018年3月20日,来自山东莱芜的亓先生慕名来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找陈雨历。他的女儿身患巨结肠,病情的急速发展让孩子的生命面临危险,陈雨历成为他最后的“救命稻草”。而此时陈雨历刚刚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四天,正处于绝对卧床的恢复期,一路打听找到病房的亓先生有些手足无措。陈雨历用笑容化解了他的尴尬:“片子给我看看,说说孩子的病情吧。”于是,陈雨历躺在病床上看起了片子。20分钟后,亓先生带着陈雨历的医嘱走出了病房。陈雨历挪动着上身,在家人的帮助下艰难地侧了个身,对床边的女儿说:“把药给我吧。”他缓缓地从药盒里取出两粒镇痛药,和着水吞了下去,不一会儿,在病床上睡着了。病榻上的问诊,成为那个春天最温情的问诊姿势。

“陈老住院后一再强调,如果这段时间有患者前来找他,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的护士告诉记者,陈雨历说,躺在病床上他也是个大夫。病榻上问诊的照片在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澎湃新闻等众多媒体联系采访,陈雨历坚决拒绝,他说道,“我就是一个普通医生,这都是应该做的”。

重视临床,医术高明

已是耄耋之年的陈雨历,作为小儿外科的引领者,一直没有离开过临床一线,是国内小儿大小便失禁治疗领域的权威。他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不断探索难治之症的解决办法。

现代医学不断发展,但当前仍有一些疾病无法被治愈,克罗恩病就是其中一种。绿色癌症、肠道绝症、反复发作、终身吃药、随时并发症……患者小琪(化名)在14岁那年背负上了这些词语。小琪第一次听说克罗恩病,是在省城某家三甲医院。当时她已经被肚子疼、排便困难、便血问题困扰了许久,父母带她跑遍了当地医院,治疗结果总不见好。她当时不知道,这种听起来很陌生的疾病,被很多知情人称为“肠道绝症”。接诊医生建议做肠造瘘手术。小小年纪就要带着粪袋生活,以后还能正常读书、正常生活吗?父亲带着厚厚的病历去了北京大医院,得到的消息也不乐观。小琪的父母偶尔得知,当地有个先天性肛肠发育异常的重病号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通过手术得到很大改善,就这样,小琪被带到了山大二院,找到了小儿外科陈雨历教授。

“肠镜下存在明显铺路石样改变,这是克罗恩病的特征性表现。”陈雨历说。综合判断,小琪患的确实是克罗恩病,同时,伴有继发性巨结肠病。

据了解,克罗恩病多被认作是一种免疫相关性疾病,治疗手段不完善,属于慢性病,且容易复发。陈雨历告诉记者,常规的药物治疗多是应用抗炎药物和抗生素,如果症状严重,可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等。除此以外,手术和受损组织的移除也是可行的治疗手段。但是,手术治疗不能根治克罗恩病,它可以在肠道的任何部位复发。也许想要完全治愈,还需要时日,但陈雨历有一例治疗比较成功的病例。

“病人之前做过造瘘,后来出现了会阴瘘。后来接连做了五六次修补手术,大便全靠灌肠。”陈雨历说,传统治疗方案带来的痛苦,这个病例都经历过了,不过,也有惊喜。到现在,这名克罗恩病人已经近十年没有复发。对于小琪一家而言,这就是莫大的希望。

其实,对于陈雨历来说,这个克罗恩病例的成功,也是一笔珍贵的经验。他细细回想,多次推敲,最终认为,促使其疾病被“治愈”的主要原因,是双氧水灌肠的应用。

“这是一种治疗严重便秘的方法,我也是从护士那里学来的。”陈雨历说,普通便秘很少会用到双氧水,因为其浓度和用量若掌握不好,会对肠道黏膜有一定的侵蚀性,临床上更多短暂性地用于排便异常困难的巨结肠病人。小琪在克罗恩病之余,也患有巨结肠。所以,陈雨历在斟酌过后,改进了用量和浓度,用双氧水灌肠的方法为其进行治疗。

住院一段时间后,小琪的排便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得以出院回家,此后病情一直在好转。

2019年12月18日,对于小琪来说,应该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这天,她照例来医院复查。电子肠镜检查提示肠道各部分黏膜光滑。肠道的光滑意味着,先前的铺路石样改变,没了。而这,正是克罗恩病的特征性表现。

“都说这病是‘绝症’,没啥好的治疗办法,遇到陈教授,是我们这些病人的幸运。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孜孜以求不放弃……”小琪一家很高兴,也很感激。

陈雨历教授更谨慎:“初步来看,克罗恩病现在是好了,不过还是需要继续观察,定期复查吧。”

医匠精神,勇攀高峰

1956年,怀着对在当地享有盛誉的齐鲁大学的向往,年仅17岁的陈雨历从几千里外的福建来到当时的济南山东医学院求学。谁也没有预料到,他从风景秀丽的南国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北国,这一跨就是六十多年。从此,整整一甲子的时光,陈雨历深深地扎根于山东大地,而无数儿童的命运,也跟陈雨历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那时,小儿先天性脊柱裂伴脊膜膨出这种儿科先天性发育不全的疾病一直很少有人涉足研究。“研究的人虽然很少,但总得有人去研究”,陈雨历说。他认为,作为一名小儿外科医生,那么无论再苦再难,都有责任、有义务去解决病人的痛苦,因此,他决定向这一难以攻克的堡垒发起冲击。

在不断攻克难关的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许多人都劝他:“别再费劲了,何必因此而毁了你的声誉。”但是,从不向困难低头的陈雨历决不轻言放弃。他觉得,作为医生就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于是,他顶着压力,义无反顾地继续向这一世界性难题进行挑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小便失禁的治疗终于有了突破,不少患儿获得了治愈,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滴水穿石,铁杵磨针。陈雨历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小儿科领域的开拓上,还体现在八十年代他出国交流时的一个事件上。

1985年,陈雨历获得了去澳大利亚进修学习的机会,为了能够与国外同行更好地交流,他利用一切时间强化英语,甚至是边吃饭边背英语。尽管以前英语基础并不是太好,但对于他来说,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在出国前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已经能够达到听、说、读、写应用自如的地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皇家儿童医院学习期间,他有关大便失禁的研究内容,引起了同行的兴趣,多家医院邀请他去作学术讲座。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他与澳大利亚同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997年山大二院开诊,作为一个新建医院,非常需要各学科的人才,为了帮助二院小儿外科的发展,当时担任齐鲁医院小儿外科主任的他,毫不犹豫地来到了二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相关研究室和研究机构。承担了国家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资助——大小便失禁的功能重建项目,很快确立了二院小儿外科在国内和省内的地位。在国内,他的成就也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成为公认的治疗大小便失禁领域的权威。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不计其数,陈雨历成了患者口口相传的名医,成了无数父母最后的希望,也成为无数被病魔折磨的患儿健康的最后守护者。

对本职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励着陈雨历成为了山东省第一个小儿外科博士生导师。到目前为止,他先后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4人,硕士研究生9人。他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都已成为小儿外科领域的中流砥柱。作为我省小儿外科的前辈,他积极推动小儿外科在山东省的发展,帮助同行开展工作,他的足迹遍布全省各地,为很多地市小儿外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在山东省几乎每一个地市,甚至县级医院都有小儿外科专业,这在全国来说都是走在前列的,这一切都与陈雨历的贡献密不可分。

患者至重,医德永贵

自从医以来,陈雨历就把治好病人的病当成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他把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医学事业上,牺牲了许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两个孩子出生时他都不在身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没有给予太多的照顾,把时间几乎都给了医院中患病的孩子。在他的病人当中,有的已经是跑遍了很多医院,有的是从几千里之外的地方慕名而来,甚至国内著名的医院和专家都束手无策,但他决不会轻易放弃对病人的治疗,他总会想尽一切办法解除病人的痛苦。

临沂患者小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诊断出患有小儿先天性脊柱裂伴脊膜膨出的疾病,身上总是有股难闻的味道,老师嫌弃她,同学喊她臭鸡蛋,邻居们也议论说她活不长。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不仅让她在身体上受到摧残,精神上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更令她恐惧和绝望的是,她不知道自己的病到底有没有希望治好。小王感觉整个人生都被阴影笼罩,再看不到一丝丝亮光。2004年,被疾病困扰了整个童年时光的小王,听说陈雨历能够治疗这个病,心里非常高兴,“感觉自己有救了”,陈雨历的治疗成为了她生命中最后的希望和曙光。

回忆那段就医经历,小王感慨万千,“当时我就觉得自己是个累赘,生活一点自信也没有,当时站在一座楼上,特别想跳下去。正好巧了,陈爷爷给我打了个电话。”那个电话把濒临崩溃的小王从轻生的边缘拉了回来。在陈雨历的精心治疗下,她的病情渐渐好转,最终战胜了病魔,也慢慢有了自信。现在,她已经成了家,有了自己可爱的孩子,更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陈雨历不仅技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他告诫身边的同事,要先做人,后做事。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只有把病人当亲人,才能更好的肩负责任。”只要遇到经济困难或需要长期、多次手术的患者,陈雨历都会通过从家里带营养品、提供医疗费资助、帮助订车票、提供免费住宿等方式给予帮助,有时来自南方的病人不适应北方饮食,他也会从家里给他们做饭。在病人眼里,陈雨历就是亲人。

时间的刻度,是坚守的长度,也是医者仁心的温度。他说:“我这一生最宝贵的,就是我的小儿外科和我的医学。”用温暖驱赶绝望,用最精湛的医术,为病人带去生命的曙光。现如今,这位年近80的老人依然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坚持临床工作,定期查房,指导年轻医生做手术,甚至节假日都到办公室查阅、整理资料,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开展新的技术。他还非常关注年轻医生的发展,时常给于鼓励,积极为他们创造学习机会。他觉得,既然人们都把医生称为天使,那么作为一个医生的责任就是好好保护他们的健康。“患者的病症是多种多样的,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就要找到最好治疗方法,而这个最好治疗方法,不是凭空想象就能得来,就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心血。这是医德,更是精神。”

【供稿单位:第二医院    作者:林雨 秦聪聪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宋广鑫 谢婷婷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