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齐鲁医院收到一封来自中共江西省委的感谢信,信中对齐鲁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姜先洲表示感谢。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14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姜先洲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信中说:姜先洲挂职期间,“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特长为地方服务,以广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出色的工作业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赢得了当地的一致赞誉。”
思想观念上碰撞,为当地带来一股清风
2013年11月,姜先洲第一次踏上江西这片土地。初冬时节,北方的室内已经温暖如春,但是南昌仍然是一片湿冷。阴冷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姜先洲的热情,从踏上红土地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暗下决心:要把自己所学所能,竭尽全力奉献给老区人民。
新的工作,新的要求;新的环境,新的挑战。作为一名资深专家,从到岗的第一天开始,姜先洲就把自己定位在入院新人的位置上,留心观察、虚心请教、用心思考,从熟悉医院基本情况开始,从学习规章制度和职工手册入手,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定期与挂职小组的同志讨论工作交流心得,使自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转变角色,适应新环境新工作,热情饱满地投入到崭新的工作中。
通过深入临床第一线认真调研,姜先洲仔细比较江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优势以及与全国先进水平医院相比存在的差距,协助医院“量体裁衣”制定了发展规划。
作为分管外科的副院长,姜先洲参与了普外科专业划分工作,对专业设置、人员分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都提供了大量参考意见,特别是对科教工作在绩效考核的实施进行方案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他在泌尿外科中积极推广《泌尿外科诊疗指南2014版》,倡导全科医师规范从医,按标准实施医疗的观念,初步改变了部分医师医疗工作随意性较大的习惯。“与技术相比,我带来的主要是思想观念的碰撞”,姜先洲的到来好似“一股清风”,把齐鲁医院的先进管理方法与理念付诸具体工作,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带教、查房、绩效管理乃至护理管理中。
江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很多设备仍然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长此以往制约了科室的发展。姜先洲建议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向泌尿外科拨款300万,结束了泌尿外科8年没有新设备引进的历史。他利用引进设备的契机,开展输尿管软镜技术,加上先期开展的腹腔镜技术,目前可以实施临床绝大部分相关微创手术,并形成规范化的系统性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使江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姜先洲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扩大了所在博士服务团的影响力,真正实现了双赢。作为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会的秘书组成员,姜先洲利用在省内兄弟单位、基层医院讲学、调研、义诊的机会,大力宣传江西省人民医院和泌尿外科,突出学术与医疗优点,鼓舞职工士气,从“精、气、神”上为医院鼓劲。2014年6月23日,江西省人民医院一行首次对齐鲁医院进行了访问,随后江西省人民医院又多次来访,进一步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两所医院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救治病人,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放弃抢救
“治好病,少花钱,把病人当亲人。”这是姜先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导师、全国医德模范许纯孝教授在姜先洲耳边念叨了3年的人生经验总结。“话虽简单,但道理很实在。”姜先洲深情回忆道:“其他理论、学识、手术技术等东西,慢慢都在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只有这句话没有忘记,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践行,成为我的座右铭,也是我行医20年没有发生一例医疗事故、没有受到一次患者投诉的护身符。”他把这个座右铭带到了江西,也像他的导师一样向身边工作人员念叨着、传授着。
2014年6月初,一名肾衰竭患者从ICU转入泌尿外科,要求进行急诊手术。该患者入院时已经出现多脏器衰竭。经过检查,发现血肌酐值达到2888μmoI/L ,远远高于110μmoI/L 的正常值。患者已经无尿,完全靠血滤维持生命。这是一名肾结石患者,多年前在外院进行了右肾超声碎石术,失败后导致右肾萎缩,丧失功能。不久后,左肾出现结石,又进行了碎石手术。然而碎石进入输尿管造成了堵塞,导致急性尿毒症、代谢异常,其他脏器同时受到影响,情况十分危急。
术中发现,患者左肾因为结石肿得非常厉害,当务之急是保全肾功能,计划采取肾穿刺造瘘,引流尿以排出毒素,这一手术由主治医师朱遵伟实施,开始很顺利,穿刺成功、置管成功,但是短时间内造成肾脏出血,手术无法继续进行。手术组决定采用二套方案,改用输尿管镜,姜先洲立即亲自上台接续手术。他拔掉造瘘管,由外引流改为内引流,进行输尿管镜碎石。凭借高超的技术,姜先洲成功排除掉输尿管中的碎石。患者的肾功能得到保全,第二天就不再出血,度过了危机。术后10天,患者血肌酐恢复到正常水平。
此台手术难度极大,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成功概率低,稍有不慎就可能死亡。面对这样的情况,姜先洲没有犹豫,“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放弃抢救”。朱遵伟事后回忆:“别人在手术中遇到困难,他能马上挑起重担,亲自上台重新开展,这样的品德令同行敬仰,有大家风范。”在高难度的手术当中,姜先洲没有选择“明哲保身”,而是主动肩负起风险和职责,实现了他对生命的承诺。
同事眼中的姜先洲是这样的,对病人“随叫随到”、“有求必应”,入院以来基本泌尿科所有大手术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不在台上就在台下,随时准备上台。
不单是对病人,姜先洲对于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也总是尽可能地伸出援手。江西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有一名员工身患癌症,姜先洲多次给予他精神、工作、经济上的帮助。他还跟随博士服务团到赣州地区,对那里的孩子进行捐资助学。
倾囊相授,让技术理念落地江西
挂职江西,对姜先洲来说只有一年的时间,相比于具体的几台手术而言,如何让先进理念、技术在江西扎根是更重要的问题。姜先洲在科里选了5个“学生”,通过现场演示、口述指导等形式,在手术室内进行业务传授,手把手地与他们交流腔镜手术的基本功和手术理念。对于当地医生拿不准的手术,姜先洲总是在台下待命,“学生”遇到困难了,姜先洲就上台接替,等到手术顺畅的时候再交给“学生”。他成为大家的强大后盾,朱遵伟说:“只要姜教授在后面站着,心里就特别有底。”就是这样在实践中的教与学,实现了技术的传承与人才的增长。一年时间内,姜先洲先后参加和指导手术210台,对高难度手术中的关键技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此外,姜先洲还重点选择开展高难度肿瘤手术,先后在医院演示了高清3D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腹腔镜巨大肾上腺嗜硌细胞瘤切除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原位膀胱术等先进的高难度手术。他还率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开展了输尿管软镜手术、下尿路腹腔镜等技术,这标志着该院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水平跻身江西省领先行列,自主掌握了目前所有常规泌尿系微创手术技术。
通过细心观察,姜先洲还搞起了“发明”,率先启用“小棉垫”包裹引流管。泌尿外科护士长说:“可不要小看了这块小小的棉垫,用它包裹住引流管、敷在创口上或垫在皮肤下,能起到擦拭污渍、清洁创面、提高舒适感的作用,降低了感染、褥疮的发生率,又保持了被褥的清洁,另外成本还低。”一包小棉垫只要2元钱,换洗一套被褥床单的成本却超过40元。小小的“发明”,既节约了医院的成本,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可谓“方寸之间,理念凸显”。
扎根基层,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长期的医务工作使姜先洲落下了肩周炎的毛病,江西的冬天阴冷潮湿,更加重了他的病情,一场手术下来经常肩膀、背部疼痛难忍。但是对于各种手术、教学,他从来没有推诿,有时候人在宿舍接到急诊,也是立即赶往医院。
初来乍到的时候,姜先洲还听不懂江西话,离开的时候他俨然已经成了一个“江西通”,能和病人顺畅地沟通。
2014年9月,姜先洲90多岁的奶奶病重去世。他赶回家见了奶奶最后一面,虽然没能在老人生病期间侍奉床畔有些遗憾,但是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同时姜先洲也在这里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寻找着自己梦想的支点。“江西需要我,我更需要江西,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这一年是感知社会最直接、体查民情最丰富的一年,也是观念更新最多、能力提高最快的一年。”
2014年的11月,又是一个隆冬时节,姜先洲离开了江西。但这个冬天不像先前一般阴冷,因为一年时间里的收获正像火一般温暖着他的内心,也将永远指导他的为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