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心率正常,氧饱和度稳定……这样的话语,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每天要重复几十遍;吸痰、拍背、翻身……这样的动作,在重症医学科每天要重复几十次。
重症医学科是急危重症抢救的平台,这里收治的病人病情危重、病种复杂,且病情变化快,抢救治疗多,护理任务重,是距离死神最近的地方。
“只要来ICU就是危重症患者,我们是在和死神搏斗。”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郭海鹏说,他的使命就是用尽全力,当好患者“生命的守护者”,守好生命的最后一关。
在生与死的关头,他总是抓住每分每秒
“患者心源性休克、血压不稳,注意心肌酶,上球囊反搏,托住器官功能……”,深夜一位外地患者被转到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郭海鹏迅速起身,快步走进病房,一边紧盯着设备上的各项危险值,一边指导医护人员紧急处理。
救治刚刚过去一周,当郭海鹏向记者叙述救治的全过程,这种“生死时速”的紧张感,被一句“我们这行没有时间点儿”轻易带过。郭海鹏早已适应了这种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模式。在他看来,与死神的赛跑,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而有的时候,情况会更加复杂。
两个月前,一位外地患者因发烧喘憋,病情急剧恶化转入ICU科。不到一天时间,患者出现严重脓毒症休克、急性肾衰竭,炎症风暴、呼吸衰竭、氧和饱和度低到65%,血压难以维持,随时有心脏骤停风险。团队紧急启动体外膜氧合(ECMO)联合血液灌流,但患者病情反复加重,仍病因不明。郭海鹏组织多学科会诊,发现患者异常皮肤破损,遂建议进行组织活检和全基因筛查,结果证实患者为极罕见8号染色体三体诱发免疫紊乱。郭海鹏带领同事,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生的机会,一次次将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来。
“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进入ICU,很多患者生还渺茫,但郭海鹏总是选择坚持,有时就在“再努力试一试”中迎来一线曙光。生命仿佛也在以“奇迹”的方式,回应着他的坚持。
按照常规治疗,17岁的小文(化名)或许会带着全身疤痕度过一生。去年,小文因重型药疹诱发70%皮肤破溃和大面积剥脱,全身破溃加重症感染,死亡率高达80%,家长整日以泪洗面。面对殷切希望,郭海鹏团队创新技术,克服患者无法输液和导管血流感染的巨大难题,创新VAC保护下深静脉置管技术,不仅挽救了小文的生命,还保护了她干净的脸庞,重新开启新的人生。
“作为ICU医生,每天面对生死一线的患者,我们做科学研究、开展新技术,都是为了让病人更好地活下去。”这是以郭海鹏为代表的齐鲁重症人对患者与家属的承诺,也是他们坚持不懈的追求。郭海鹏团队技术发明十余项,在华东及省内重症领域率先开展成人体外二氧化碳清除、VV-ECMO联合双重灌流吸附、粪菌移植重建肠道微生态等技术,有效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
在小家与大家的天平上,他总是选择后者
11月24日晚9点,当记者连线郭海鹏时,他刚刚结束当天的疫情防控会议。5天前,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家,他被派往陕西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经历过疫情,我能够深刻体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含义。作为重症医生,我能做的就是尽力挽救更多的生命。”毫不犹豫选择的背后,是他在扮演儿子、丈夫、父亲角色上的“失衡”。
“忙完这段日子就一定……”他常常这样告诉父母、妻子、孩子。但家人知道,作为重症医生的家属,“忙”是常态,“这段日子”是个未知。
一次次“失约”家人的同时,郭海鹏一次次奉命出征。
2020年2月6日晚,郭海鹏收到医院通知,第二天上午紧急集合出征武汉。郭海鹏心里非常平静,早在疫情暴发时,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重症人的职责所在。”事实上,彼时的郭海鹏刚刚完成哈佛大学三年博士后培训,回国还不到三个月。面对肆虐的疫情,他没有犹豫,毅然选择踏上征途。
“让医学绽放人性的光辉是每一名医者的不懈追求”。驰援武汉时,郭海鹏主编的《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实用手册》,极大缓解了全国医疗队与患者的方言沟通障碍,被誉为“战时方言密码本”和“武汉方言齐鲁解决方案”。他全心全意对待每一名患者,用心制定诊疗方案,自愿加班加点,主动肩负起重症患者气道管理、呼吸机调试及脏器维护等任务,开展经鼻高流量氧疗培训和国际抗疫经验分享,为降低新冠肺炎病死率贡献重要力量。
在20年从医经历中,他总是传递着医者仁心
“患者今天怎么样?”从医20年,这是郭海鹏经常听到的问题。为了避免交叉感染,ICU患者与家属是分开的。家属不能看到最挂念的人,自然会产生担心情绪。“这对ICU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郭海鹏说,“我们要多花时间耐心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充分了解亲人的病情。也要在病情关键点或紧急情况下尽快取得家属信任,让家属打消顾虑,重拾信心。”
这份医者仁心来源于家庭的影响。郭海鹏的家族五代从医,爷爷行医时一心只想怎样能帮到患者,从来不收取诊金,在幼年郭海鹏心里留下了烙印。他的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父亲教会他换位思考,懂得用心去体会患者的需求和疾苦。五世悬壶济世的传承,医者仁心已经浸入郭海鹏的血脉,促使他向重症医学领域的优秀专家转变。多年来,郭海鹏获得很多令人艳羡的荣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齐鲁医院杰出青年人才、美国心脏病协会BCVS青年研究奖、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青年研究奖,山东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湖北省最美逆行者、山东大学青年突击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年来,郭海鹏还一直默守教育与宣传战线,弘扬齐鲁抗疫精神,谱写广智求真的医教传承,科室也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作为一名临床教师,同时担任研究生导师和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导师。他狠抓教学,增加《危重病医学》研究生课时,承担专业授课;兼职本科生班主任,主持齐鲁医学院“一院一品”学生思政重点项目;受聘齐鲁医学院内科带教培训项目组长,举办教师系列化培训《内科青年医师临床实践的教与学》;开展医患沟通与“角色模拟病历评价工作坊”,提高师资带教和医学生的临床思维、病历书写和医患沟通能力;创新CBL案例教学、探索PBL及BOPPPS教学实践,组织开展急危重症心电图及血气分析技能大赛;立项齐鲁医学院研究生在线开放课程重点项目及大学生慕课《危重症救治技术新进展》;参加山东省委组织部《榜样讲党课》,弘扬齐鲁抗疫精神……
“选择医生就选择了一生奉献”。郭海鹏说,“ICU患者在生死线上徘徊,我们是危急时刻最后能拉他一把的人。我们会竭尽全力抢救到最后一秒,当好患者生命守护人。”
(文章转载自《济南日报》2022年12月8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