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校奖得主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校长奖、学术之星奖获得者王曼:在纳米材料上书写抗癌誓言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6日 11:29  点击次数:

“研究的意义?我觉得癌症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癌症患者和家人都会饱受痛苦。目前免疫治疗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希望,但是这个治疗只对极少部分人有效,所以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的研究能借助纳米材料,探索出适合更多人的治疗方式,就会特别有意义。”王曼用谦和却坚定的话语,谈论着她正在做的研究。


王曼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李春霞教授。研究方向为纳米酶的合成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设计合成一系列在正常组织中保持惰性、在肿瘤微环境发生特异性响应的纳米酶。创新性使用开源节流新方法,用于增强活性氧产生,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为高效癌症治疗提供新思路。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2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Advanced Science、Nano Today、Small、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期刊发表论文6 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 项。获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校长奖、学术之星奖、优秀学术成果奖、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探索纳米材料:向癌症举起埃癸斯之盾

相传埃癸斯是古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护盾,抵挡着邪恶、灾难和病痛。王曼的研究,就是通过纳米材料,在人体中构筑埃癸斯之盾,驱除癌症病魔的侵扰和折磨。

那么纳米材料抗癌的原理是什么呢?从细胞层面来说,治疗癌症,就是要杀死癌细胞。但这会面临着一个问题:一般的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会杀伤正常细胞。“所以如果我们能研究出来一种纳米材料,既可以杀伤癌细胞,又不会危害正常细胞,人类就能在癌症治疗之路上更进一步了”。基于上述想法,王曼和她所在的课题组针对肿瘤微环境设计的“刺激-响应型纳米材料”,力图做到在正常的人体细胞环境中保持安全无毒的状态,同时又能被癌细胞特有的环境刺激激活,产生毒性,杀死肿瘤细胞,从而实现高效的抗肿瘤免疫治疗。

“不过真实的细胞环境并没有那么理想化”,王曼补充说。人体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刺激纳米材料的特异性环境可能只是在肿瘤细胞里表现得更为显著,并不代表它不存在于其他的正常细胞中,可能人体的某个器官也会表现出和肿瘤细胞内相似的环境。“所以研究的难点就是如何不断提高纳米材料的特异性,实现药物的精准投递,这也是我未来需要钻研的方向。”面对科学上的未知,从未停下探索脚步的王曼掷下这句铿锵之言。

虽然科研的道路曲折坎坷,但是选择走上这条道路的理由却可以十分简单。“癌症的纠缠让我见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世事炎凉。我想,如果真的能为抗肿瘤做出一些贡献的话,那是一件挺了不起的事。”怀揣着这份初衷,王曼来到了李春霞教授的门下。“李老师研究的抗肿瘤治疗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方向,同时,李老师的科研履历丰富,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一提到自己的导师,王曼的话语里满是尊敬。

在科研的旅途开始之前,人们总是充满期待,然而行至途中却难免经历困难与艰辛,王曼也不例外。本科是化学专业出身的她,在涉足用于抗癌治疗的纳米材料这一医学和化学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时,常有手足无措的时候。“特别是医学领域的问题,我对这方面的知识几乎是空白,所以只能一点点学,一点点去探索。”王曼说道。李春霞教授的指导给了王曼极大的帮助。“老师时常会分享医学领域的文献,还买了两本医学专著供组里的同学参考。”就这样,在自身的刻苦努力和李春霞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当初那个满怀憧憬和热忱的女孩已经扎根科研七年有余,从稚嫩到成熟,王曼已经成长为了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科研工作者。

不久前,王曼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完成了论文“Tumor Microenvironment-activat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mplifier for Enzymatic Cascade Cancer Starvation/Chemodynamic/Immunotherapy”,并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化学一区,IF:30.849)上发表。“真的非常开心,”王曼在谈到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难掩激动,“这其实是对我长久付出的一个明确的肯定,也给了我信心继续探索下去。”那个“想为抗肿瘤作贡献”的朴实的愿望也在她的努力下逐渐走向了现实。“我的最终的目标,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对百姓有贡献的人,能做出来一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我的研究能使即使一部分人少受一点痛苦,或者多延长一点寿命,就是有价值的。”

研究生生活:极致的简单与快活

当人们谈及科研人的生活,一个不可避免的印象就是枯燥呆板的“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有时候真的是这样。”王曼笑着说。不过在紧张的科研之余,王曼为自己保留了轻松快活的一隅。

褪去科研的神圣光环,王曼是一个青春洋溢、热爱生活的普通人。她非常喜欢旅游,足迹遍布了祖国南北,领略过西安的厚重历史,漫步过上海的繁华街头,也品尝过长沙的市井烟火。不论去哪里王曼总是保持轻松心态:“科研是很磨人的,所以我旅游时会把科研抛在脑后,每天要想的只是今天吃什么好吃的,去哪里玩。”这种简单纯粹的快乐帮助王曼驱散低落的情绪,也将她的生活装点得有滋有味。

实验室的同学们也在生活上给了王曼很大的支持。由于具体研究方向上的不同,同学们在进行科研工作的时候遇到的困难也各不相同,大家会分享自己遇到的难题,互相鼓励、互相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王曼平衡自己的心态。虽然在科研上遇到难题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当这件事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独自承受或多或少还是让人感到挫败。“大家的交流和鼓励会让我用一种更平常的心态看待挫折和失败,既然每个人都难免遇到困难,那就尽快调整好状态,继续投入到研究中。”

科研生活里的荆棘和苦涩常常与成功的激动与甘甜相伴。王曼提到自己曾经尝试了一个全课题组都没有做过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王曼在测量酶活性和酶动力学的时候在文献上读到的,于是她也想测测看自己的材料有没有文献中提及的性质。“当时课题组能够给予我的技术上的帮助和指导非常少,所以只能自己通过文献一点点探索。实验花了很长时间,但是当我算出预期结果的时候,真的非常有成就感。”

回顾与展望:行行重行行

回顾过去,王曼很感激曾经那个选择了这条道路的自己,更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如果要对过去的自己说点什么,我会鼓励她,不要因前方道路的未知和困难感到害怕和犹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做的就是勇敢向前。”这是王曼留给过去的自己的话,也是她对科研的态度。

“新的一年的愿望,是想顺利毕业,然后继续留学深造。以后想当高校老师,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研究。”

对有志于科研的学弟学妹们,王曼说:“想做就做,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王曼的故事是一个浪漫的故事,也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故事。尚且懵懂时许下的宏伟理想是少年的浪漫,而将理想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则是一个人生命力量的迸发,是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希望。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郑博轩 孙嘉路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苗立群 张丹丹 林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