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又开始了,今年好几百人报咱这儿了!”见面之初,徐春晓就与记者说起了这一喜人的现象。9月底,正是各个学院忙于推免事务的时候,在准备推免生复试报、笔试、面试、录取等繁多事务的间隙中,徐春晓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采访结束后,她一转身,就去请分管领导监督拆封试题、到考务组印推免生试卷了。
在2018年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山东大学数学学院研究生秘书徐春晓被评为“山东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这也是她在山大的32年中第三次获此殊荣。在她看来,奖项只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往后她需要加倍地严格要求自己。“可能我只是1%的纰漏,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是100%失误”。在数学学院的32年里,她兢兢业业甘于奉献,有艰辛,有欣慰,有汗水,有欢笑,谈起这些,徐春晓眉眼弯弯,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透出初心不改干劲十足的活力。
(2018年山东大学教师节表彰大会现场,左二为徐春晓)
从“妹妹”到“妈妈”
为了方便照顾生病的母亲,1986年徐春晓从市政府调到山东大学工作。当时数学学院研究生秘书、科研秘书职位长期空缺,时任数学学院科研院长的于秀源听说学校调来了新人,亲自去要人,徐春晓因此到数学学院工作,一干就是32年。
刚到数学学院,她23岁,担任学院研究生秘书和科研秘书。日常接触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年龄都比她大。一开始,这些博士生们都喊徐春晓“妹妹”,把她当小孩看待,出差回来还会带糖给她。过了几年,新同学开始叫她“姐姐”,后来叫“大姐”,再后来就变成了“妈妈”。不少学生对她说,“您孩子在外学习,在这里我就是您孩子”。
每学年的研究生工作,包含六次招生、四次毕业答辩。招生前,徐春晓早早地就把学院招生简章、接收推免生信息、复试安排挂到网上;新生入学前,再把学院各专业硕士、博士和硕博连读培养方案挂在网站上。60多套培养方案,她记得每一个细节。新生入学后,徐春晓会在入学教育期间替他们梳理好未来三年应该做的事情,包括何时选导师、如何选课、怎么学好课程、中期考核时间、论文撰写及发表要求、毕业审核答辩、硕博连读、出国深造……等一系列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项。每当这时,她总会耐心提醒兴冲冲的新同学,珍惜时光,不能放松,要认真踏实地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路。在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毕业生答辩时期,徐春晓需要组织老师命题。毕业季,她还得把所有毕业生的答辩材料整理、审核、装订。
32年里,徐春晓带的学生不计其数。让她印象最深的还是2009年秋天的一个背着行囊的身影。那些年研究生招生名额不满,新老师苦于找不到好学生,这时,来了一位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的学生,名叫欧昱伟。因为仰慕山大数学之名,他从广东来到山东,独自一人背着偌大的行囊。复试时他不能提供推免证明(因中山大学推免生证明出的晚),本科专业不是数学,并且他“执意”要学数论(其实是数学,因方言所致),复试老师不敢贸然接下这个学生。徐春晓得知结果时已经晚上七八点了,她打电话向欧昱伟解释数学与数论的关系,问他愿不愿意学数学其他分支学科。徐春晓又联系新来的胡锡俊老师,向他解释情况,问他是否愿意再给这位学生一个机会。在徐春晓看来,“你来了我们欢迎你,我们要多为学生着想,一个学生背着行囊,甚至就要在外头风餐露宿,就奔着山大来学习,走了该多遗憾”。当晚,学院重新组织专家对他进行复试,经慎重考虑,决定接收这名学生。不久,欧昱伟的推免证明和成绩单寄到了——他的成绩位列全年级第一,与数学相关的学科都拿到了满分。之后的这些年里,胡锡俊教授多次表示感谢徐春晓为他招进来这么优秀的学生。
徐春晓关怀学生,学生也对她心怀感激。最让徐春晓感动的,是毕业生临走前给她的拥抱。她把自己比喻成山大的窗口,坚信学生从她身上获得的任何好感,最终都会变成对山大的好感,这也是她工作32年来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从“临危受命”到“得心应手”
2006年,徐春晓第一次与学科评估结缘。3月份,学位办安排自愿参加第二轮学科评估的任务,要求8月底提交报告。暑假前,徐春晓临危受命,负责山大数学学科评估的全部事宜,此时留给她的时间仅剩两个月了。
由于暑假的来临,也仅仅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徐春晓一个人忙碌着。曾在她办公室做过助管的毕业生研究生高芸,不忍老师一人承担如此庞大的工作任务,主动提出义务帮忙。于是两人就在办公室一点点准备着评估材料。她们拿着学院存档的纸质论文,一字一句地把题目输入到电脑里,查询和检索论文近千篇。为查找SCI论文的DOI号,徐春晓在学院帮助下找到一名在北大数理学院任职的校友,利用他们校园数据库资源免费查找了申报论文DOI号,省去大笔费用。
当时,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做这些的意义是什么,结果会怎样。最后一天,她把所有材料看过一遍核对过后,终点下了提交键。第二天就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徐春晓立马投入了新学期的工作中。
2007年春节前,中心校区校园内,主干道上的大树上挂满了彩带,拉着横幅写到“热烈祝贺山东大学数学学科评估与清华并列第六”。徐春晓骑着车来到校园,看到这些,午睡后仍有点恍惚着,“这就是我上次弄的那个评估吗?”又想了想,似乎应该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她就将这件事抛之脑后了。
2012年,迎来第三轮学科评估,这次全校都非常重视。因为徐春晓有参评经验,学院再次任命她为总申报人,负责收集、索要、核实、汇总、编辑、检索上报学科评估材料。和以往不同的是,从第三轮学科评估开始,统计学科需要作为单独的评估学科,所申报的材料在数学和统计学两个学科不能有重复的地方。保六争五是学校给数学学科的工作目标,统计学作为单独的学科拿出来评估,势必分走了数学学科评估资源,徐春晓更感觉压力增大,更得挖掘好学院的有效资源,把每一个亮点展现出来。她说,要填10个优秀毕业生,就按百人材料整理挖掘,总能找出最优秀的。
除考察论文质量外,学科评估还增加了论文博弈机制与毕业生考核。一篇论文可能是不同院校多作者合作完成,或者作者工作单位发生过变动,这些都会导致在学科评估时多所学校提交同一篇论文,此时就需要各单位进行博弈,争取最后的申报权。徐春晓需要核实每篇论文发表时间、所有作者的单位是否都为山东大学,山大作者的成分有多少。不像2006年时只需要论文的DOI号,这次只需提交最好的30篇论文,因此徐春晓主动请缨组织研究生检索了学院四年中发表的全部论文,查询所有论文的相关信息,从中挑选出影响因子高、他引高、高被引且作者单独属于山东大学的论文信息,为学院领导筛选论文提供了最详实的依据。与此同时,支撑材料也越来越繁多,为填写公派留学出国交流情况,徐春晓甚至收集到百余人的回国报到证明或出国护照扫描件作为填报材料的佐证。
每天上班前,徐春晓先列出一份清单,列出今天必须完成的任务、需要整理的资料,再带领助管一起完成。评估材料里要求提交的表格大概有四五十种,涉及各方面内容超过三四百项,包括老师们的工作成果、论文质量数据信息和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各个环节数据及学院平台资源。有些材料可能只是需要统计一个总数,但是徐春晓希望给这个数字一个“材料支撑”。就这样,徐春晓一步一步推动着学科评估工作的进度。
经过半年多的专家评审,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山大数学学科位列全国第三、统计学位列前八。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山大和北大、复旦共同位列数学A+学科。
从“操劳奔波”到“融为一体”
徐春晓的父亲也是一位山大人,父亲身上严于律己的品质一直影响着她。
2016年学科评估期间,徐春晓家中三位老人住院。那段时间,她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做好药膳,六点多送到医院,七点多赶回办公室工作;中午休息时间,她跑到菜市场去买第二天要做饭的食材;晚上在办公室忙到八九点,再赶到医院把饭盒带回家,一边吃晚饭一边准备明天的药膳。20多天,徐春晓瘦了20斤。欣慰的是老人们相继健康出了院,学科评估工作也圆满完成。
很难想象,徐春晓是如何做到这些的,何况她自己也是个病人。在2012年学科评估前一个月,她在医院检查心脏时查出心肌劳损,医生建议马上入院检查。她犹豫了,临近春节,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她操劳,她想至少先过完年,等初八到院里请个假,请学院安排好临时接替自己的教务员,交接好工作自己再去治病。当她准备提出请假时,首先得知的是马上要进行的学科评估的第三轮学科评估的消息,而且学院非常需要她,口袋里的病假条始终没有拿出来,她只说:“既然需要我来做,我就尽力把它做好吧。”
由于家里有生病的老人,徐春晓喜欢研读医书,医术颇有成效,办公室里同事有个头疼脑热也会找她咨询。她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了解,知道自己该如何用中药调养。神奇的是,学科评估结束后,徐春晓的身体也没有了大碍。“有时候我倒挺庆幸,要是没有2012年的学科评估,我的心脏说不定要做手术。现在什么也没做,身体也就这么好了!”
更惊险的一次,她甚至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徐春晓在工作时发生了严重的脱水状况,后来误打抗生素,因抗生素过敏,被送到齐鲁医院抢救。有人问她,之前几个小时在办公室是怎么撑下来的,她说,我的材料还没交出去。
原来,徐春晓为了让毕业生尽早工作,就用周末时间为他们提前准备好了人事档案移交材料,只差做交接。“我总怕学生有事等我,我懂他们焦急的心情,我不能耽误他们”。
一批批的学生来,一批批的学生走,徐春晓将一代代学生的变化看在眼里,有人说这一代年轻人凡事爱问“凭什么”会计较。徐春晓认为这一代人更善于独立思考。她始终认为,言传不如身教,在她身上,学生们看到了一个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热爱工作的温暖形象。
在数学学院的32年转瞬即逝,徐春晓说:“我自己的骨子里好像已经融进学院了,我不仅把它作为一份职业,也当成了一种义务。我想让学院更好,我已经和它融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