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师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山东大学优秀教师冯俊娥教授:当老师,平生所愿,终生所爱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9日 11:42  点击次数:

即使没见过冯俊娥教授本人,只在电话或者网络的一头听她开口说几句话,就会被她清亮绵长、抑扬顿挫的声音所深深吸引。听着这样的声音上课,仿佛知识都带上了特殊的韵律,被愉快地分享、铭记。她喜欢称自己的学生为“孩子们”,喜欢输出知识的同时跟孩子们分享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喜欢站在讲台上教授那群“小朋友们”的感觉。做老师,是她自始至终的选择与奔赴,也是她始终不渝的热爱与专注。

冯俊娥,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中国自动化协会TCCT逻辑系统控制学组主任,泰山学堂数学取向教授小组成员,省部级以上高水平命题专家。香港政府基金委员会网评专家,ESCI杂志Cogent Engineering、EI杂志《控制与决策》、IEEE国际控制系统学会的编委。先后教授10余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曾荣获山东省首届高等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山东大学“教学能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等。为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承担数学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等各类教学项目。此外,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奖等。

除了想当老师,没想过其他的职业

即使已经过了20多年,回想起第一次登上讲台的场景,冯俊娥教授依然印象深刻。那时,她大四即将毕业,按照学校要求,要去中学实习一段时间。初登讲台,即便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但她仍然觉得“腿发抖,声音发颤”,但随着讲课的深入,她慢慢找到了状态,那堂课的课堂反应效果也很不错。

冯俊娥想当老师的想法由来已久。小时候,母亲是育红班(类似于现在的幼儿园)的老师,已经是小学生的冯俊娥有时候会带着小朋友们一起读书,这让小小的她觉得很有成就感。有位小学数学老师让冯俊娥至今印象深刻。这位老师特别善于运用引导式和鼓励式的教学方式。“老师每节课后都会给我们留一些稍微有难度的题目让我们解决,”冯俊娥回忆道,“当我想到一种方法后,她会夸我做得不错,鼓励我再去想一想其他的解法。”这种鼓励与引导,让原本就对数学感兴趣的冯俊娥更增加了解题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也让她慢慢养成了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精神。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数学老师因为身体缘故无法到校授课,冯俊娥主动带领班级里其他同学一起学数学,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她笑称,这些经历在她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想当老师的种子。此后的学生生涯中,每经历一位老师,她都会在老师身上看到不同的闪光点。这种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与老师们对她的启发和帮助让她的内心越来越坚定做老师的信念。她说:“除了做老师,我从没想过其他的职业。”

如今,冯俊娥教授已经在三尺讲台耕耘了20多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育人方面也有了很多自己的心得与方法。之前小学数学老师用在她身上的启发式教学法也成为她激发学生的方法之一。教学、育人,已经成为她的职业本能,以至于有段时间不上讲台的话,她会觉得“难受”。 冯俊娥教授说,每当看着教室里那一双双齐刷刷望向你的眼睛,都会让你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和思想掏给学生,让他们多汲取一点,再多汲取一点……

因材施教的严师,谆谆善诱的慈母

谈起自己的学生们,冯俊娥教授满含热忱,她称学生们为“小朋友们”“我的学生们”,聊起他们,仿佛自家孩子般亲切自然。

她善于把思想教育和专业教学结合起来,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因材施教。思想教育是润物无声式的,课堂上某个数学家的小故事,课下面对面的谈心交流,很多好的品质、学习态度在无形中就流进了孩子们的心田,一些学生心里的小问题,也在一次次的谈心中被慢慢化解。专业培养方面,冯俊娥教授认为最应该培养学生们扎实的基本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专业的学习最忌眼高手低,数学基础知识打得牢固不牢固,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科研提高。有时候,班里有的学生自觉已经掌握了课堂知识,会自行学习下面的课程,或忽视课下大量的题型演练。这时候,冯俊娥教授就会在课堂上出题,小小地“刺激”一下学生,指出他们的不严谨、不扎实之处。她还会以自己为例子,讲述自己大学时在学习数学分析时因为没听老师的话加强题型演练而需要恶补知识的经历,告诫同学们打好基础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冯俊娥会时常在课堂上抛出一些需要用数学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准备一段时间,然后专门拿出时间集中展示各自的解决方法,很多同学的解法都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冯俊娥说:“孩子们的能力都很强的,就看你有没有用心开发。”

提起导师对自己的影响,硕士生穆甜甜列举了很多:学术严谨、科研勤奋、待人和善、责任心强,最让她感动的,是导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优缺点,分阶段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冯俊娥教授回忆,有一年,她带的一位女学生特别内向,不怎么爱说话。她就找机会带着“小丫头”去喝茶,跟学生讲她自己的经历和困惑,学生也向她敞开了心扉,道出了自己不爱说话的原因。后来,再上讨论课的时候,冯俊娥教授指定让这位学生讲解,还会让她带着学弟学妹们一起学习提升,慢慢地,这位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越来越强。如今,她早已成为国内某高校的教授了。对于性格相对坚强的学生,冯俊娥教授采取的则是另一种教育方式。曾经有位男生论文写作能力相对较弱,有一次,冯俊娥教授看着手里学生的论文实在改不下去了,就专门找了个时间,作为修改范文,在讨论班上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修改。课下,又专门鼓励了一番。此后,这位男生的论文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多篇论文发表在本专业知名期刊上,在学术道路上也越走越远,目前已成为国内某高校的副研究员。

冯俊娥受聘为数学学院2020级强基班学业导师(右四)

她对学生们的教育引导柔中有刚,一边严格要求着,一边谆谆教诲着。她要求研究生们必须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哪怕学习的时间短一些,但决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作为强基班的学业导师,冯俊娥教授每学期都会固定跟孩子们聊三次,学期初聊学习计划和未来规划,学期中聊聊大家的执行情况,学期末的时候再让大家梳理一下一学期来的收获、不足以及下学期的发力方向。对学生们来说,只要冯老师在办公室,随时可以找她。即使不在,也可以微信私信她。她的硕士研究生王彦斐说:“老师像妈妈一样,不仅希望我们飞得高,也很在乎我们飞得累不累。她常叮嘱我们别只顾学习,要注意运动,去操场跑跑步活动活动,还帮助我们调整心态,让我们能快乐地、全神贯注地学习。”

而冯俊娥教授却说,教学是相长的,很多时候,是学生在“推着”她往前走,“在学生们身上,我也学到了许多”。

努力推广中国人的原创性数学理论——矩阵半张量积

近年来,冯俊娥教授以Lypunov稳定性理论为基础,以矩阵半张量积为工具,深入探究了逻辑网络的分析与控制等问题,并将所得的理论结果应用于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生化振荡器、细胞凋零网络、逻辑电路等实际模型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矩阵半张量积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提出的,”冯俊娥教授说,“确切地说,是由我的博士后导师程代展教授提出的。”

矩阵半张量积是高等代数中矩阵乘积概念的推广,具有很多优点。起初,程代展教授提出这一理论工具时,是为了解决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设计问题。后来发现,这一工具在有限值动态系统里面有非常关键的应用。有限值动态系统中最简单的一种模型就是逻辑动态网络,这一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基因调控网络中节点的逻辑关系,在生物系统、人的大脑机制、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细胞凋零网络、逻辑电路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使用矩阵半张量积工具可以分析这些模型的数学性质,进而调控这些系统,达到应用的目的。

冯俊娥在矩阵半张量积暑期班上与学员讨论

冯俊娥教授一直专注于研究矩阵半张量积与逻辑网络的问题。近期,她进一步扩大了研究领域,开始深入研究矩阵半张量积在博弈论与非线性移位寄存器中的应用问题。她说,矩阵半张量积还有很广泛的应用空间,如动态博弈、模糊控制、编码、线路设计、有限自动机等等。当前,国内和国际上有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们都在从事这一理论工具的研究,不断开发着这一工具在更多应用场景中的应用,冯俊娥教授也在积极推广着这一工具。

程代展教授如今已76岁高龄,仍然在致力于矩阵半张量积理论的研究,每天都坚持伏案工作,敲电脑、编程序、推演数学公式。导师的这种治学精神一直影响、鼓励着冯俊娥教授,她觉得,老师在本该歇一歇的年纪仍然不辍脚步,努力钻研、工作,自己如果不努力工作,“心里会特别过意不去”。

转身回望,冯俊娥教授感慨道:“有时候想想,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前面有老师‘拉’着,后面有学生‘推’着,因为有他们,我才做出了一点点的成绩,所以,对老师和学生,我一直心怀感激之情。”

带着这份感激与热爱之情,冯俊娥教授继续在科研和育人的道路上耕耘着、奉献着……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马艺荣 张丹丹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