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动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22年退休后,陈忠科参与教育部实施的“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前往新疆喀什大学支教。
1981年,他踏入山东大学的校门,成为了一名“山大人”, 自此开启了长达41年在山大学习、工作的时间。2022年,他挥别母校,前往祖国边疆,成为了一名“银龄教师”,在喀什播撒下教育的火种。他是陈忠科,他用四十余载岁月诠释了“教师”这份职业。
遇见生科: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
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有科学家预言:“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于是,19岁的陈忠科选择了山东大学的生物学专业。
初入山东大学的陈忠科,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由于农村的高中不开设英语课,陈忠科的英语学习基础薄弱,不会读、不会写、不会讲,导致专业课学习受到影响。但陈忠科并不畏惧困难,他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四年后,陈忠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从一名“寒门”学子,到一名科研教师,陈忠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扎实的实践能力。与实验课的按部就班不同,科研工作即使逻辑上设计得天衣无缝,也不一定会出现理想的实验结果,周而复始的失败是科研生活的常态。陈忠科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逐步改进、不断尝试,寻找成功的可能性。而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获得成功之后,他又会马不停蹄地进入下一个“失败-成功”的循环。对陈忠科而言,“科学不是玄学”,而是不断试错、追求真理的过程。即使有时研究经费有限、研究方向受阻,他仍然坚守本心、严谨求实,这也是他成为生物人的初心。
驿站守护者:做“经师”和“人师”统一的“大先生”
雅斯贝尔斯曾这样赞美教师:“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陈忠科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像是分叉路口上的驿站,教师则像是驿站中的“守护者”,启智润心,为学生走向未来提供继续前行的力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近四十年,陈忠科始终满怀热忱,孜孜不倦地加强知识储备,精益求精地准备每一堂课。在讲授“生理学”课程之前,他还会提前学习医学知识,了解生理与医学的联系。在课堂上和课后常常会有学生提出,生理上的某些症状能否对应医学上的某些疾病,这时又该采取何种治疗方法。陈忠科热衷于为学生们解答他们天马行空的问题,他笑称自己是一位没有行医执照的医生。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做学生的先生必须先做学生的朋友。”作为一名教师,陈忠科积极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所思所想,跨越年龄的鸿沟,努力做学生的“同龄人”。曾经,有学生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他无法给予解答,便和学生一同去探究,收集相关的知识点,讨论问题背后的原因,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陈忠科乐于与学生一同去探索生物的奥秘,他们不仅是师生,更是朋友。
生命科学学院为陈忠科(中)举行荣休仪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忠科始终秉承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育人理念。他常常教导学生,除了要完成培养方案之外,更要传承山大文化,用好山大教书育人的优良资源,支撑人生之路行稳致远。作为山大驿站的“守护者”,陈忠科始终热情而真诚,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不负韶华,做完、做好该做的事。任教期间,陈忠科手把手培养过几十位研究生,每个人都在他的心中留下了独一无二的记忆。他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科研方向,设计实验内容,积累科研成果,为今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创造良好开端。
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陈忠科表示,这是一段平淡的、纯粹的路途。“世上风景万千,而心中风景独幽” ,这是他的人生信条,他就像山间的一股溪流,怀揣着最真诚的愿景,不急不躁地流淌,分支成无数涓涓细流。
银龄生辉:以信念与爱,传育人薪火
为调动优秀教师继续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促进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2020年,教育部启动了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遴选各级各类学校学科所需的银龄教师,前往西部地区开展为期不少于1年的支教活动。陈忠科积极响应国家需求,退休后便报名参加了“银龄计划”,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入选,成为了喀什大学的一名银龄支教教师。
到喀什之前,陈忠科心中的边疆是历史悠久、风情浓郁、神秘而美丽的抽象存在。真正踏上那片土地后,他感受到的边疆是社会安稳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天山南北安定祥和的具象家园。初到喀什大学,陈忠科便赶上了喀什大学60周年校庆,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竟与喀什大学“同岁”,多么奇妙的缘分!同龄“老友”的相遇,迅速拉近了山高水远的距离。
“退休后再回到教学岗位,其实也顾虑能否适应,但是站上讲台之后,就自然而然找回状态了。”在喀什大学,陈忠科主要承担专业课的教学工作。2023年春季学期,学院安排陈忠科讲授“细胞生物学”,学生纷纷评价“教学效果很好”“老师知识储备很丰富”。陈忠科在喀什已经一年多了,每个学期负责不同的课程,先后讲授了“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理学”,但无论什么课程,他都会当作全新的内容,重新写教案、搞教学设计、准备课件,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所有的教学任务。
在喀什大学,民族学生的比例较高,陈忠科会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培养方案。他因材施教,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懂、学通课程知识点。从中心校区生物楼,到青岛校区第周苑,再到祖国边疆的喀什大学,陈忠科始终站在黑板前,不断点亮学生心中对生物学的向往。
西部地区师资紧缺,特别是高水平师资不足。银龄教师们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能够有效充实受援高校的师资力量,成为西部高校的“银龄智库”。陈忠科来到喀什大学之后,参与了“传帮带”活动,与当地一位年轻教师结为帮扶对子,并将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科研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校内的青年教师。和其他银龄教师一样,陈忠科除了是一名任课教师,还“身兼数职”。他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督导、实验室建设、教学竞赛评判、青年教师培训、本科生/研究生论文答辩、研究生招生面试等各项工作。
山东大学支援喀什大学银龄教师合影(右一为陈忠科)
2023年4月中旬,陈忠科发现自己左侧面神经麻痹,被诊断为面神经炎,每天需要乘公交车去医院进行针灸治疗。在长达三周的治疗期内,尽管面部不适、说话困难,他依然坚持按时讲课,从未请过一次假。陈忠科表示,作为银龄教师,作为山大人,他希望能够发挥余热,贡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他很开心能够再次接触到学生,感觉自己的心态又变得年轻了。闲暇时间,陈忠科也会外出旅行。越过高山,走过低谷,他领略到风景壮阔的自然景观,也震撼于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亲身感受魅力新疆带来的感动与美好。
在结束一年的支教工作后,陈忠科主动提出延期一年,继续在喀什大学贡献力量。今年的教师节当天,喀什大学举行了优秀银龄教师的颁奖仪式,来自山东大学的所有银龄教师都受到了表彰。作为其中一员,陈忠科感到非常自豪!
陈忠科从一位支教“新兵”,响应号召来到新疆,成为如今的银龄“老兵”,奉献余热深扎边疆。他希望更多渴望老有所为的退休教师,能够到祖国的边疆走一走、看一看,为边疆地区的教育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十月的喀什,秋风乍起,胡杨渐黄,但清澈的夜空下,陈忠科备课桌前的灯光依旧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