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竹,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发表第一/通讯SCI论文100余篇,正面SCI引用2000余次。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环境学科顶级刊物Environ.Sci.Technol.上发表论文12篇。获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均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6项,“973”和“863”子课题各一项。与王文兴院士共同指导了山东大学环境学科唯一的一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履忠职;驰而不息,再接再厉创新高。作为环境量子化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她始终奔走在教学科研一线,以严谨态度和丰硕成果推动了山东大学环境学科的接续发展,用行胜于言的坚持为山东省生态环境绿色转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她是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张庆竹,一位“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践行者,一名在磨砺中见风雨、长才干、壮筋骨的山大人。
赤子真心,山大情长
1989年,身背行囊、怀揣梦想的张庆竹如愿考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迈上了自己的追梦之旅。这段求学经历持续了十几年,直至她取得博士学位。面对山东大学提供的宝贵资源,渴求知识的她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科研的种子在山大这片沃土中不断汲取养分。
在山东大学学习的生活是阳光灿烂的,张庆竹回忆起当时的校园氛围,周围同学们潜心钻研,老师们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精彩。正是这种崇实求新、不辍耕耘的氛围给正处在科学素养养成黄金时段、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也与山东大学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快速成熟起来,共发表SCI论文18篇,获得了包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在内的一系列荣誉,成为当时山东大学的学术新星。
张庆竹与王文兴院士进行学术交流
2003年11月,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正式成立。正在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的张庆竹收到了王文兴院士的任职邀请,她不问待遇、不计得失,毅然投身到母校环境学科的建设工作中,成为加入环境研究院的首批教师之一。回忆起当年情形,她说:“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山大人,能够回到山大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梦想。”
科研路漫,上下求索
2004年,年仅34岁的张庆竹被山东大学破格聘为教授,同年她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正是在这一年,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从自己本硕博时期专攻的材料量子化学学科领域转向环境量子化学研究。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这一跨学科的决定将成为她科研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对于我的'转行',当时有很多人都不理解”。此前,张庆竹已经在材料化学研究的科研道路上“得心应手”。对于自己跳出舒适圈的行为,她说:“当前大气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国外已将量子化学研究方法引入环境化学领域,我们也不能落后。”
张庆竹主持量子化学研究团队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启动会
当时,全国从事环境理论研究的人比较少,而女性更是凤毛麟角。作为环境专业的“门外汉”,从对环境专业名词一窍不通,到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 Sci. Technol.上发表论文,她只用了3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张庆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凭着报效国家环保建设的决心,全身心投入工作,一干就是近20年。厚厚的资料看卷了边,翻得破旧的文献画满了标注,摘抄的英文语句记满了笔记本,一步一个脚印,科研的嫩芽冲破了土壤,成为了参天大树。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Petryanov Gold Medal奖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这些荣誉与奖项见证了她的栉风沐雨,也照亮了那些废寝忘食的夜晚。这些年来,她也收到过国外工作的邀约,都被她婉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始终记得我的初心是什么。”
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与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签约仪式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张庆竹凭借她卓越的科研能力与在科研方面敏锐的嗅觉,在环境量子化学方向勇于创新,开设了大气环境量子化学、环境生物酶量子化学等前沿研究方向,并较早地建立起生态环境大数据创新研究中心,助力山东大学环境学科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巾帼情怀,独当一面
谈到自身的前进方向,张庆竹认为“做管理”和“做科研”之间并不一定是矛盾的关系。“二者并不冲突,行政管理可以给科研的紧张思维松松弦,而做科研培训出的计划性是把行政管理做好的一把利器。”2007年,张庆竹成为环境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2016年挂职济南市环境研究院副院长。在积累多年管理工作经验后,2017年11月,张庆竹被正式任命为环境研究院第二任院长。
张庆竹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
2018年夏天,她迎来了成为院长后的第一次大考:研究院整体搬迁青岛。在校领导有条不紊的部署下,院长张庆竹和副院长薛丽坤带领环境研究院全体师生,圆满完成了环境研究院搬迁青岛校区的历史性任务。
第24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
2018年11月,张庆竹作为执行主席组织筹办了第24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10位院士、1500余名国内外大气环境专家学者齐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出谋划策,分享研究成果,其规模之大创下校区记录。会议期间,为保障会议的正常运行,张庆竹和执委会的其他同仁们每天休息时间都不足5个小时。她说:“只要能保障会议顺利召开,为专家学者们的思想碰撞提供宽阔的平台,自己累点苦点不怕。”从“能顶半边天”到独当一面,张庆竹的成长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的女性风采。
薪火相传,桃李天下
无论是给予张庆竹严谨科学训练的博士导师顾月姝教授,还是引领张庆竹“干一行、钻一行”的重要引路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文兴教授,都深深地影响着她。她尤其重视立德树人,善于启发学生,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鼓励学生们勇于探索,独立思考。
王文兴院士与张庆竹教授共同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屈小辉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誉,这是山东大学环境学科的第一篇,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篇。张庆竹独立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徐菲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四季更迭,春华秋实。张庆竹培养的学生已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任职。他们将在今后成为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的中坚力量。
2016年张庆竹与团队成员合影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要闭门造车,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组会上张庆竹常常强调的内容。她带领学生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多次深入工厂一线,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山东省工业源全口径VOCs分物种排放清单编制,助力山东省和青岛市生态环境绿色转型,为山东省生态环境精准管控与持续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庆竹与课题组毕业生合影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干一行,钻一行”的科研追求,看到了“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工作坚守,看到了“心怀感恩,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看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力量。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这片知识的热土,见证着张庆竹的付出与努力,成为她用行动守护着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