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师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山大面孔 | 工训中心的“工匠师傅”们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2日 08:00  点击次数:

今年,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正在开启75岁的新发展篇章。从校办实习工厂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代代工训教师坚守育人初心,躬耕工程实践教育一线,为造就大批实战型、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贡献着力量。他们为工业人才培养筑基,为工程实践教育夯墙,为学科交叉融合架梁,用一片丹心育万千桃李,报一腔赤诚书教泽绵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周小泉:教师之职责,在于尽心竭力做好教书育人的每一项工作

周小泉老师在中心主讲“数控车”“普车”等工程实践创新课程,近40年间,秉持着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他累计教授学生10000余人次,指导参加各级各类工程训练大赛学生总数达400余名。他说:“学生们获得知识、快乐成长,能够为山大赢得荣誉,那份喜悦与自豪,是对教学成效最生动、最有力的证明。”

周小泉老师常将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挂在嘴边,他说:“教师之职责,在于尽心竭力做好教书育人的每一项工作,全心全意引领学生成长的每一步足迹。”

2018年,机械工程学院一位博士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缺少精准可靠的验证数据,而省内多家高校与企业的实验室均无法帮上忙,沉重的心理压力如同巨石般压在学生心头。周小泉得知情况后迅速与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细致分析、精心总结在前期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挑战,周小泉动手对机床进行了全面调整与改善,并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他与学生并肩作战,连续不断地进行了6组实验,经过30多天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获得了精准可靠有效的实验数据。事后,学生对周小泉充满了感激之情,感谢他在科研的关键节点用一双粗糙有力的手托举起了自己的学术梦想。

几年前,周小泉以裁判身份出席全国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决赛,一名选手的参赛作品零件在三爪卡盘上卡住无法卸下,现场组织方、裁判组、其他参赛队伍反复尝试都束手无策,选手泪光中满是无助。一筹莫展之际,裁判长说“问问山大的周小泉老师,或许他有办法”。周小泉说:“我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期待,既让我感到沉甸甸的压力,又激发起我内心深处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深吸一口气上前查看,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经过细致入微的检查和分析,判断是三爪卡盘的平面螺纹发生了弹性形变,于是他把卡盘扳手置于卡盘上,用力一挥,迅速敲击卡盘扳手横杆,零件应声卸除,参赛设备完好无损,现场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周小泉向在场的选手讲解了解决此次故障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巧,人群中有裁判发出赞叹:“山大的老师果然厉害!”。

在今年中心组织的首届“最美工匠”与“工匠新秀”结对活动中,周小泉与青年教师赵子峥结了对子。临近退休,他想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心得毫无保留地传递给青年教师,把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责任继续传递下去……

张宝枚:四十一载坚守教育事业

秉持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张宝枚已经在工训中心从教了41年。除了为本科生讲授课程,指导博士、硕士开展研究性实验,他还参与指导学生创新竞赛并获得多项奖项。五度荣获中心“教学能手”称号,是对他教学技能与育人成就的肯定和赞誉。

临近退休,2023年寒假,张宝枚一直忙着编写教材、设计教案,作为对过往教学生涯的总结和对未来教育事业的期许。家人不解他为何如此着急,他说,希望自己的教育事业能善始善终。

40多年来,张宝枚老师心中始终涌动着对工程实践教育事业的澎湃热情。在今年的“最美工匠”和“工匠新秀”选育活动中,尽管他在职执教时间只剩下培育周期的一半(培育周期为2年),但作为中心机械加工工艺的专长教师,他仍主动报名参加了选育活动,与3位青年教师结对,在与时间赛跑中,将他在数控铣、刨床、铣床、制齿加工、线切割、磨床、车床等领域的教学经验不遗余力地传授给青年教师。

退休后,张宝枚有两大心愿:一是继续助力“加工中心”课程在讲授内容和教学理念上有新的飞跃;二是通过青年教师的接力,让“水下机器人”项目焕发新生,继续攀登科研高峰。他说,即便退休,只要中心需要,他愿意继续贡献自己的余热,为青年教师提供指导与帮助。

洪新伟:精研教学育英严谨

传道授业,诲人不倦。在洪新伟长达30年的教师生涯中,始终秉持“教学相长、以学促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原则。他承担无人机创新团队的教学任务,组织开放实验室项目和创新团队建设,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自主设计并制作的无碳小车、无人机等创新训练装备,在多项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6年9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办开学典礼暨校区全面启用仪式,受学校委托,洪新伟所在的无人机团队需要在典礼仪式上操作9架无人机,由无人机编队并拉条幅,彰显学校风姿。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洪新伟和秦峰、牟琳两位老师带领无人机团队23名学生踏上了去青岛校区训练的征途。

训练中,团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考验。海滨城市的风向受潮汐影响,在温柔轻抚与狂野不羁之间频繁变换,为无人机的精准操控带来了更多变数。他们仔细规划,确保了无人机起降航线的精准无误,并通过巧妙的小孔设计,优化了条幅材质并减轻了其重量;同时,他们还设计出了精巧的外挂支架,让每一个条幅都能以最优雅的姿态稳稳地翱翔于蓝天。30多个日夜,他们与海风同频,与骄阳并肩,将每一次模拟飞行都视作实战。终于,在典礼仪式上,9架无人机按照预计效果共同绘就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壮丽图景。

洪新伟说:“能与青春洋溢的学子们并肩作战,共同探索、实践、创新,是生命中难能可贵的幸运。”每逢教师节,总有学生到工训中心探望他,这份师生情谊,让他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温暖与感动。更令他欣慰的是,他指导的学生孙震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后选择回到工训中心任教,成为中心引进的第一位博士后,成为一段师道传承、青蓝相继的佳话。

柴锦:课赛相融教研相长

2016年踏上教育沃土后,柴锦秉持“课赛相融,教研相长,实践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通过翻转课堂及KAPIV项目一体化教学的创新,让课堂焕发生机活力。近年来,柴锦指导学生在各种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6项、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获各类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1次。

2023年举办的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全国总决赛是一个集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项目,对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利用跨学科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赛事通知发布后,柴锦迅速在中心成立了跨学科的竞赛指导小组。在距国赛仅有1个多月时,柴锦意识到双传送带分类方案稳定性不够,便与参赛学生进行了深入沟通,明确了机械臂方案的可行性、技术难点和实施步骤,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方案转换的高效完成,避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时间,她带领指导团队将赛前所有晚上、周末以及各类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全部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与学生一起研讨方案,精细加工部件,耐心调试系统,仅就机械臂的末端抓取装置就设计了超过20个版本。终于,历经421天的辛勤耕耘,参赛队伍收获了全国金奖的荣誉。

在通过比赛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创新能力进行集中检验后,她又带领团队将胜利的果实转化为教学资源,反向设计了融合知识、能力、实践、创新、品德于一体的生活垃圾分类高阶性教学项目,并于今年春季学期纳入工程训练KAPIV课程。参加了该项目的尚庆轩同学说:“通过课赛结合的形式,我亲自设计、制造、测试,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也增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最终加工出一个精致的成品,激发了我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心成就感满满。”

星光熠熠,汇流成海。以上几位老师是工训中心老师们的缩影,也是山大无数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老师们的缩影。他们淡泊名利,爱生如子,以爱为笔,以梦为墨,以无声却坚韧的力量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他们如夜空中的闪烁星辰,点亮了学子们璀璨的求知梦想,让山大的星河画卷熠熠生辉,而此画卷,未完待续……

【供稿单位:工训中心 宣传部    作者:杨梦宇    摄影:洪新伟 赵子峥 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林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