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师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图强报国山大人 | 王金星:为学生服务,是我最大的幸福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07日 16:15  点击次数:

王金星,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荣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动物学会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山东大学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突出贡献科学家等荣誉。多次获评山东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和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科研成果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一位)和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相关成果发表SCI论文120余篇。

2018年,王金星在第11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上作报告

朝暮不辞栽苗苦,年岁只为育才忙。“只要学生来找我,不管我正在做什么事,都会停下来。”不论身上的科研工作多么繁重,王金星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他心里,“为学生服务,就是老师最大的幸福”。

结缘生物,初登三尺讲台

王金星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他十分珍惜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我们那一届大学生可以说是卧虎藏龙的一代,很多同学在政界、商界、学界都有很高的成就”。从当年高考4.74%的录取率中突出重围,在生命科学领域追逐了数十载,王金星也是这一代人中的冲锋者。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王金星感慨道:“我的学习经历很复杂,但当时我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要放弃,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要放弃,要持之以恒,这样机会来了才能够抓住。”

“我们中学阶段根本就没有学过生物,到高中也只有农业基础知识这一门课。”在上大学之前,王金星对“生物学”这一门学科知之甚少,但缘分使他们相遇,本科四年,从相遇到相识,从陌生到热爱,王金星已经深深地喜欢上这个专业了。于是,在研究生阶段,他依旧坚定地选择了生物学,选择来到让他驻足半生的学校——山东大学。1984年12月研究生毕业后,王金星入职山东大学生物系工作至今,已有40年了。王金星的科研工作成果斐然,相关成果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对虾抗细菌与抗病毒的先天免疫防疫机理”研究获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谈起这些成果,王金星强调:“做科研,首先选题很重要,要有足够的经验积累才能选择出合适的、新颖的选题;同时要有时间保证,坐得住冷板凳,不要随意更换选题,坚持下去才能有所成就。”

2009年,王金星(右四)与山东动物学会相关领导一起带学生参加中国动物学会会员代表大会

为什么选择做老师?用四十载岁月诠释了“教师”这份职业之后,再回首自己的初心,王金星露出了阳光般温暖的笑容,自豪地说:“从小到大,我都非常崇拜老师,教书是一份值得尊敬的职业。”王金星高中毕业后进行了为期几年的回乡劳动,担任过民办教师,从那个时候起就喜欢上了这一职业。同时,王金星学生时代与自己导师联系比较密切,选择这份职业也受导师的影响,“我们那一级生物系研究生只有七个学生,老师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关心,不仅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在生活上也处处帮助”。当时老师鼓励他们用比较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去解决分类学问题,在老师的支持下,王金星接触了一些先进的实验技术,为后面的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出于对科研的热爱和对教师职业的情怀,在研究生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干就是40年。

王金星(右三)和同学们为导师周才武教授祝寿

教育,不止于三尺讲台

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王金星对学生关怀备至,严格要求却又不严厉对待。刚工作那会,带的学生比较少,他会请新生和毕业生到家里做客吃饭,聊学习,也聊人生。后来学生多了,他依旧非常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方面是经常与学生交流,另一方面就是设身处地地多为学生考虑”。每年到毕业季的时候,学生论文答辩完之后,王金星会组织召开总结会,毕业生和低年级的学生都会参加。他会让自己带的每一位毕业生谈一下在研究生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对实验室、对师弟师妹的期望等,“这对刚加入的新生来说很有帮助”。平时,王金星也会每周定期召开组会,跟同学们聊一聊学习和研究进展,如果发现学生遇到问题,他也会尽全力去帮助他们解决。

2002年,王金星(前排右三)与学生合影

教学中,王金星注重细节,一丝不苟。指导学生论文时,他会从头到尾细细阅读,大到整个文章的逻辑思路,小到字词表达、标点符号和文章格式。一篇论文最多能改到十几版。虽然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过程,但就是在这样精益求精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收获成长。在实验教学中,他特别注重设计的全面和操作的规范,变量是否单一,对照是否合理,方案是否可行等等。“学生物学比较苦,因为做实验要花费好多时间,特别是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光靠正常上课、上班时间做实验是不够的,有时还要加上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拿到实验结果之后,他会督促学生及时总结,“有了结果要及时整理,赶紧梳理写文章,在写的过程中也能发现一些问题,思路也会逐渐清晰”。虽然已年近七十,但王金星依然以身作则,早上不到八点就到实验室,一直到晚上才离开,就这样用自己勤奋自律的身影影响着周围的学生。

王金星与学生讨论工作

三尺讲台,两袖清风,回首只闻桃李香。在学生们的眼里,“王老师平时非常淡泊名利,他就是纯粹地扑在学术上”,除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王金星将尽可能多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学生。谈起教学生涯中获得的众多荣誉,他也只是低调地说:“这都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其实是老师沾了学生的光。”正是受王金星老师平时为人处世方式的影响,整个课题组的学生身上也渐渐有了低调且踏实的气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山大精神,师承相传

“高山不语,静水流深;智者无言,心有日月”,谈到自己的教学特点,王金星说:“实际上我的说教不多,主要还是想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学生。”在教学方面,他尤其注重“身教”,“在我要求学生之前,我一定会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做到、愿不愿意去做”。王金星还主张实行鼓励式教育,“我喜欢正面地进行教育鼓励,及时发现孩子们的进步,哪怕是一点优点、一点进步,我都会鼓励,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

2019年,王金星(右四)与毕业生、出站博士后合影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杜欣军,是当年生命科学学院2002级硕博连读的学生,他对二十多年前王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依旧印象深刻,“王老师教给我的除了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对待工作的精神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让我能够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挫折和未来,让我受益终身。在我五年的研究生求学过程中,从未见过王老师严厉批评过哪一个学生,即使犯了错误、走了弯路,受到的也往往是鼓励。记得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实验不顺利,接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实质性进展,这让本来就较为内向的我变得更加自卑,一度失去信心、接近崩溃,在这种情况下,王老师不但没有责备,反而给了我更多鼓励,还让我参与实验室管理,成为别人口中的‘大师兄’,这种信任和鼓舞给予了我莫大的动力,使我成功度过了那段挫折。我相信每个博士研究生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煎熬,但我是幸运的,王老师的指导让我经历挫折的日子并不昏暗,反而收获了更多的平和、坚韧与自信。”

2009年,王金星(前排右二)与博士毕业生在实验室合影

谈到对青年教师的嘱托,王金星郑重地说:“当老师,对学生要有责任心,要对得起大家对教师的尊敬。”他还关注青年教师的人生规划,希望用自己多年的经验感悟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要不断激励自己,挑战自我,同时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清晰的自我定位,然后脚踏实地,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王金星从学生时代就在山大求学,成为教师后也一直留在山大教书育人,在这40多年的岁月里,他是山大发展的“见证者”,是生命科学学院发展的“亲历人”。作为一位资深“山大人”,王金星的学生也已经成为了他的同事,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金星2006级的学生王显伟回忆说:“王老师认真负责、踏实努力的教学和生活方式对我影响很大,现在我自己当老师,去教导学生,仍然跟王老师采用了同样的方式。”

吾辈笔耕于纸上,师者笔耕于吾辈心间。王金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四十年人生,比起“蜡炬成灰”的“烛”,更像一支暂时由他擎举的“炬”,他把“炬”燃得灿比日月,然后再交给下一代人。山大人精神的传承就如这支越燃越耀眼的炬火,岁月不语,也被它燃得滚烫。

王金星(右四)在荣休仪式上与老师们的合影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今年是王金星教学的第四十年,也是第四十个教师节,四十载风,四十载雨,四十载的春晖遍洒,又培育出几多栋梁。讲台上,书桌旁,有多少个寒来暑往记录了他的坚守,又有几多春夏秋冬留下了他的初心。他是王金星,也是千千万万老师中的一员,他用四十载的光阴,交上了一份属于教师的不悔答卷。

【供稿单位:青岛校区融媒体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崔钰璇 刘铭杰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刘怡康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