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文彦,2020级体育学院本科生,2021年“自强之星”获得者,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两项特长奖学金;山东大学三好学生、山东大学优秀团员、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体育学院年度榜样人物、山东大学青马工程团校优秀学员;山东省第三届“泉城论剑”武术冠军赛自选剑术冠军、螳螂拳冠军,体彩杯“武动泉城”武术大赛传统拳冠军、传统器械冠军等多项荣誉。
兴隆山体育馆前,远远就看见阴文彦清瘦劲健的身影向我们走来。寒暄中,她带我们走进教室,桌上是她正学习着的一本厚厚的书。我们就在她开朗的笑声中开启了交谈……
武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热爱
“我在看电影《摔跤吧爸爸》的时候,真的泪目了,感觉主人公就和自己完全一样。”5岁的阴文彦被爸爸剪成短发送去学武术,目的是改善多病的体质。刚开始,父亲严苛的要求让她十分抵触,别人练2个小时她就要练4个小时,父亲的要求永远是要训练别人训练量的两倍。“父亲真的很严厉,但也一直陪着我们,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全都用在我们两个女儿身上了。”付出总有回报,武术渐渐成了阴文彦的一个闪光点,也给她带来了很多荣誉。无论小学还是初中,周围很多人都知道她武术很厉害。“所以那时我渐渐体会到武术带来的自豪,但却也不是真正的热爱”。
高二的时候,阴文彦因为身体素质的原因无法实现自己考军校的梦想,未来到底要干什么,成了那段时间她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坚定地前行离不开对自我的发掘,她发现武术已经成为她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热爱”的火苗变得越来越明亮。她想要进入高校接受更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武术训练,更加深入地了解武术文化,因此,阴文彦坚定地选择了一条当时老师和同学都不理解的体育道路——武术。“武术对我来说绝不是升学的一条捷径、一个跳板,而是人生道路的坚定选择”,阴文彦说。
阴文彦的高中学校只有她一名武术专项体育生,没有专业老师的科学指导,她就尽己所能加大训练量以达到效果;没有同行的训练伙伴,她就在空旷的操场上与夜色为伴努力奔跑。同时兼顾学业学习和武术训练,高考的紧张压力与周围异样的眼光让她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高考在即,疫情肆虐,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但训练不能停止。那段时间,她想要拼命地努力学习和训练,但大大小小的各种突发情况让她的前进道路坎坷丛生。疫情稍缓之时,阴文彦在操场上练习一个腾空的动作,落地时不幸扭伤,在空无一人的操场上,她只能自己一点一点爬出去求救……如此处境中,她始终坚守初心,经历过泪水与汗水的梦想,才会变成真正的热爱。
最终,阴文彦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山东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一路走来,从父亲的严厉要求和被动训练,到自己的主动选择和坚守热爱,从高中到大学,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已经成为融在阴文彦血液中、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内核。
放下是非评价,坚持做好自己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这是阴文彦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她一直以来努力践行的。
面对外界对她大学二年级就取得如此多成就的赞誉,阴文彦并没有自满和骄傲,她说:“荣誉和金钱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我想要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大二的她已经实现了经济的完全独立,兼顾学习与兼职,阴文彦表示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合作还是竞争,都不能太功利,努力到了足够的程度,收获是自然而然到来的。相比于外在的荣誉,阴文彦更注重的是自己内在学识和品格的养成,而这也深受她成长环境的影响。她口中的严父一直以来节俭朴实,对自己身边的人都是能帮尽帮,也希望女儿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质朴的理念和言传身教给阴文彦带来很大的影响,对她而言,父亲是就是自己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阴文彦曾在山大日记中写道,在竞选“自强之星”时,优秀的学长姐让她很有压力,但她又说:“虽然我现在大二,但我比学长姐们多出一两年的时间,我还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努力和超越。”
阴文彦对自己的未来有很清晰的规划,无论是长期的人生道路规划还是短期的时间安排,她都会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这个寒假,她计划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体育理论和英语的学习、科研中,相应地压缩兼职时间。而关于长远目标,阴文彦说自己想成为“复合型体育人才”,在大学中尽可能地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充分丰富自己,硕博阶段也会持续奋斗。她说,自己现在已经有时间上的紧迫感了,以后正式工作之后肯定没有像现在这么多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因此她十分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
她的日常时间安排非常紧凑,早七晚十二是她的作息常态。只有睡觉的时间她是在宿舍的,其他时间除了上课和必要的活动外,都是在图书馆。对于碎片化时间,她也能合理规划、有效利用,每天晚上在图书馆闭馆前的5-10分钟时间,她会用来安排第二天该做的事。小小日记本,每晚列一页的计划,第二天跟着计划表来做。日复一日,几乎没有例外。
在分享自己的经验时,阴文彦说,当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时,就要好好学习把基础打牢,这样在以后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时才有“资本”去干。同时要主动适应环境,及时调整规划,这样才能一步步达到既定的梦想。
使命与担当:传承弘扬中华武术精神
“能文能武,德才兼备”。当阴文彦说到自己的这一追求与自我要求时,眼中闪烁着光芒。
阴文彦说,只掌握技能是片面的,只懂得理论是空虚的,只有同时具备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理用融合,古今贯通,才能将中华武术很好地传承好、传播好。而这两方面的能力,就是她计划在未来两年的大学学习中着重掌握的。
习武先习德,德才兼备是阴文彦在武术学习中放在首位的。她说,习武尤其是武术是非常讲武德的,这种“德”也体现在武艺人身上的各个方面。武术本身就融合了武术文化,只有自身具备高尚的品质,才能真正把武术练好,同时把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做好。武术修养包括相互尊重、包容、谦虚,缺了这些,武术技能是练不好的。
传统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练的人越来越少,推动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努力虽然给武术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也让武术趋于西方式的体育化和竞技化,在观赏性增强、融入了更多的体操文化的同时,却流失了传统武术最本质的东西:对抗搏击。阴文彦现在致力于研究的重点就是齐鲁传统武术拳种的发掘。她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去搜集、探索,积极联系自己以前的教练和一些资深的武术家,以采访和纪录片的形式,让更多人看到真正的中华传统武术。同时她也立足当代,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各个角度推动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的融合发展,古新结合,使之焕发新生。
武术的精髓不仅在于它的搏击技艺,更在于其蕴含的武术精神。除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等精神以外,武术所承载的中华气质和品格也需要充分地传承和传播,使其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闪光。“武术真的很哲学,它的深层文化内涵还有很多是需要我去学习和理解的。”作为体育学院首个入选山东大学仿吾英才班的学生,阴文彦在专业之外还辅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将哲学理论与武术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她也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与资深的教授,能够取长补短,虚心请教,为更好地理解武术、融合武术、传播武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阴文彦还担任着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武术特色课程老师,以及元旦文艺汇演武术节目的指导老师,以己之所学,把她认为中华武术中最宝贵和最重要的部分传授给他们,指导他们武术基本功和简单技能的训练。同时,阴文彦十分重视孩子们对于每个动作内涵的理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内化武术精神。“原来的自己站在操场还是个拼命训练的学生,现在的我站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老师了”。阴文彦笑着感慨道。
她说,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只有让他们学习武术,了解武术,热爱武术,武术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作为山东大学的学子,我有责任把我们有齐鲁特色的、值得研究的武术技艺和精神发掘出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