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生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自强之星”徐辰杰:灵魂坚韧不屈,思想永远自由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31日 08:00  点击次数:

在同龄人都背上书包上小学的那一年,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的徐辰杰只能待在家里,被极易骨折的身体状况困扰。一年后,他近乎固执地坚持要上学,排除万难,终于实现愿望。此后求学路漫漫,病情反复,负面情绪席卷,当年的那份执着却不曾消弭。志气和韧性叠加,热爱和专注相辅,灵魂的不屈火光已然映彻天际,思想则生出翅膀,翻过千重山万重浪。

徐辰杰,山东大学文学院闻一多班2020级本科生。先后获得“山东省美德少年”、2020年度山东大学“自强之星”、2022年度“交通银行残疾大学生励志奖”、“建行杯”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金奖等奖项和荣誉称号。现已推免至山东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元明清文学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业之余,他还考取了葫芦丝十级证书,连续三年参加公益活动。

文学院里三载过,华章待续

2020年夏天,徐辰杰以654分的高考成绩为十二年的求学之路交上优秀答卷。在随之而来的志愿填报中,徐辰杰综合医生、高中班主任、境遇相似的学长学姐等各方人士的建议,考虑到自身不适于久坐面对屏幕的身体状况,最终在计算机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中选择了后者。自此,徐辰杰与山东大学文学院的故事拉开序幕。

刚进大学时,徐辰杰对学习文学的想象浪漫而自由,“像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一样,大家聚在一起聊聊诗,一群文艺青年一起探讨文学话题”。这样的畅想在学院举办的读书会中得以实现,徐辰杰在其中受到了莫大的启发,“同学们都在各自感兴趣的领域默默努力,看的书都非常多,有时聊到一些书,我闻所未闻,这对我是很大的激励”。而随着学习的愈进愈深,他对文学的原初印象增添了另一层底色——文学不仅有自由肆意的灵感碰撞,也有严谨清晰的理论体系与学术规范。

通过层层选拔,徐辰杰成为文学院特色培养项目——闻一多班的一员。闻一多班主要以学术为导向,实行导师制,需要完成学年论文。大二学期,课程安排增加,又因疫情原因,课程改为线上教学,期末考试多改为论文考核。最初,徐辰杰还保留着高中作文思维,认为一篇文章里要有排比句、名人名言和固定的结构,对论文的格式要求也是懵懵懂懂。“一个月之内要交七八篇论文,而且以老师那种高度的学术视野来看,我的论文可能就比较‘幼稚’。这种感觉非常焦虑,让人心里很没底。”

一路跌跌撞撞中,徐辰杰为不少老师扎实严谨的治学作风而惊叹。他的导师曾从他八千多字的论文中指出某句话的出处,提醒他应该有所标注。“我觉得非常震撼,自己也读过这本书,但没什么印象。”而在一次讲座上,徐辰杰见证了82岁的马瑞芳老师对《聊斋志异》惊人的熟稔,她对其中的人物、情节甚至是原文都信手拈来,“这种扎实地把一本书读烂读透的精神真的深深感染到我”。

此外,得益于文学院的特色培养模式,徐辰杰获得了更多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积极将理论和生活实际、文学经典结合起来。他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上逐渐有所领悟,形成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一个是要回归文学作品,发现新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另一个是看别人论文时,不能只关注他人的思想成果,更应学习研究方法,学习如何阐释前人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

除了体会到文学研究的严谨之风,徐辰杰对文学有另一番感受,“文学不只是一门文字的学问,更是一门人和社会的学问”。风花雪月、华美词句自可存在于包容的文学世界,却不能因执着于此而忽视文学对时代的思考、人文的关怀,这种想法贯彻在他对未来研究方向的选择中。大三时,从小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徐辰杰选择了自己的深造方向——古代文学专业的元明清文学方向。在学习外国文学时,徐辰杰不禁将15世纪以来的西方与那时的中国进行对比,他希望通过对文化的研究,探寻封建社会思想对民族性格的影响,既解答心中疑惑,也使文学之光烛照现实社会。

如今,徐辰杰已成功推免至山东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元明清文学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他与文学院的故事还未落幕,只待行而不辍,再续华章。

回首书香盈漫天,一生之友

由于病情特殊,从童年起,徐辰杰稍不留意就会骨折,经历三次康复手术后,身体条件才有较大改善。肢体的不便对各种活动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局限,儿时的徐辰杰除上学之外,大部分时光在家里和医院度过,文学阅读便成为他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它是我成长路上最好的朋友,对我的性格塑造、人生选择都有很大的影响。”

上大学后,徐辰杰拥有更多阅读的时间,仅豆瓣上标注已读的书籍就有近160本。书籍之海浩渺广阔,徐辰杰行舟其上,虽可赏百代光阴之璀璨思想,览千秋人物之形形色色,但难免在无边无际中迷失方向。人的时间和精力终究有限,自身的知识空白、思想空缺却如无底洞般亟需填补,更莫提思考途中的迷障重重、挣扎颠覆。徐辰杰曾为理论书籍的生涩难懂而烦恼,也为读完一本书却似乎收获空空而困惑,“有时候读完书我会去听老师或网上的讲解,发现自己连一些情节都不记得了,别说更深入的分析了”。

在不断摸索与尝试中,徐辰杰改进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徐辰杰开始做读书笔记。他认为若给自己设置太复杂的标准,一件事情往往很难坚持下来,因此并不追求将笔记做得尽善尽美。他会在阅读小说时自己概括情节、记录人物,在阅读理论书时则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

虽如此,徐辰杰并不以记住的知识点数量为阅读收获的衡量标准。“有些书只要认真阅读一遍,能带给我新的认识和思考,潜移默化地重塑我的三观,这也是很大的收获”。读完《悲惨世界》后,徐辰杰对具体情节和人物的印象慢慢模糊,但阅读时体会到的对人文的关怀、法律的思考,已鲜明而厚重地烙印在他的脑海,在往后人生路上,或仍有回音绵长。

常与书籍交游,敲响人类闪耀群星门,徐辰杰遇到了不少喜爱的作家。他从高中时就开始阅读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作品,认为其作品中的多义性和隐喻性尤为可贵,带给他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争鸣、思考;他也欣赏鲁迅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与批判,常从生于变革动荡、浸满血与泪的文字中,获得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索启发。面对自己的研究方向,除了阅读经典著作,徐辰杰还会读一些评分不高的作品,“只读经典的话,就像只读满分作文,会有审美疲劳,不知道这个‘满分作文’它到底好在哪里”。今年,徐辰杰着重读了一些豆瓣评分只有五六分的古代小说,这一对比,才切实具体地体会到四大名著在情节构建、人物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的妙处,加深了自己的理解。

过去的本科三年里,徐辰杰阅读涉猎多为文学领域。在为保研奔波努力后,终于尘埃落定的当下,他想读一些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书籍,在文学之外寻找更多可能性,或许是抽象思维对文学具象的补充,或许是理性角度对人类行为的探讨。“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文学能带给我很多,但总吃营养的东西,再有营养,也会偏食。”

无谓悲观或乐观,韧性为上

不久前,徐辰杰外出购物,被人询问是否上学,当对方得知他是山大的学生后,惊讶之情溢于言表。看似善意的关心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偏见——这样的身体状况如何能坚持接受教育?徐辰杰的家乡甚至流传着一种极其荒谬的说法,他作为家里的长子,身患残疾,是不吉利的象征,是祖上没做好事的报应。

这些有心无心的偏见恶言或轻或重地刺痛了徐辰杰,而身体的疾病也使他错过了许多本属于自己的机会,“可能对于健全人来说,不成问题的问题,在我这里都很难度过”。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由于身体原因,徐辰杰遭到了许多学校的拒绝;上学后又常因骨折、手术请假,无法及时跟进课业,高三那段时间尤为苦恼,甚至担心不能正常参加考试。

面对诸多困境,徐辰杰难免滋生出灰暗情绪,而身边人少有相似境遇,“我告诉别人,除了给别人增加忧愁,他们也没有办法提供很好的安慰”,大多数时候,徐辰杰只是一人消化沮丧难过,整装重新出发。他会在海伦·凯勒、史铁生的故事里获取勇气,多关注自己拥有的,而不看自己没有的。“我也谈不上悲观或乐观,我是一个比较有韧性的人”,他将自己比作皮筋,无论遇到何种困难,被按下去后总会弹回来,且按下去越深,弹起来的力度越大。

磨难与挫折没有将徐辰杰击败,家中满墙的奖状见证了他一路上的优秀闪耀,654分的高考成绩是十二年苦读的圆满句号。进入大学后,徐辰杰在竞争激烈的闻一多班依旧名列前茅,并成功保研到本校心仪的专业与方向。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他走到如今闪闪发光?“希望自己在力所能及的领域里能做得更好一些,能够回到健全人的生活领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获他人发自内心的赞扬,而不是更多地被怜悯同情。”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徐辰杰给自己的未来定下了关键词——从自立谋求自强。上大学以来,徐辰杰有意训练独立能力,一项项攻克穿衣、洗漱、打饭、出行等环节,如今生活已经能够半自理。他也盼望将来能找到工作自食其力,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进一步在热爱的领域有所发展,深耕笃行。

人生价值公益寻,温暖传递

从小到大,家人给予了徐辰杰无微不至的照顾。爷爷向单位提前申请退休,每日用轮椅接送徐辰杰读书求学,无论风霜雨雪,爷孙俩未曾迟到过一次。爷爷还亲手给他做了一张课桌,桌子四周都有木板隔档,可防止同学打闹误伤。一路陪同,一路守护,徐辰杰的大学时光里,爷爷也没有缺席。

家人之外,其他人的帮助也带来了温暖曙光。徐辰杰请假时,小学的一位李老师会专门到家里为他补课。中学时,学校实行选课制度,课间十分钟要前往另外的班级,一位同学每次都推着徐辰杰到教室,给他省下很多时间。大学时,学校给徐辰杰和爷爷提供了单独住宿,并在宿舍楼一侧加装斜坡,方便他坐着轮椅出入宿舍,并根据他的实际需求调整上课地点。此外,辅导员总是热心地帮他解决问题,遇到情况复杂的,还会主动帮他联系、协调相关人员,这让他的学习生活方便许多。

承接着如此盛大的善意,感激之余,徐辰杰会感到内疚羞愧,“总是麻烦别人,时间长了,不免就会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存在意义感到迷惘”。做公益,是徐辰杰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高考后,徐辰杰通过网课辅导河南的一位病友语文。小学五年级时,徐辰杰通过吹葫芦丝增加肢体灵活度,锻炼心肺功能,目前已取得葫芦丝十级水平,“和文学不同,吹葫芦丝经过几天的练习就能看出效果,反馈性强,很有成就感”。来到济南后,徐辰杰为病友们进行葫芦丝特长培训。其中,一位8岁的男孩由于瘫痪,没能继续完成学业,终日在家自怨自艾。在徐辰杰的帮助下,小男孩学会了吹奏葫芦丝,今年8月份,主动登上全国罕见病大会的舞台表演。“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窝在家里见不得光的人,也可以在聚光灯下给大家表演,也可以收获鲜花和掌声”,徐辰杰为小男孩的变化由衷高兴,也为自己的发光发热无比欣喜。

“最好的无障碍,是让残障者能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徐辰杰投身公益,还是小男孩登台表演,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构建与他人的联系,找寻人生意义。

回首大学生活,徐辰杰收获满满,既扩宽了文学视野,对未来的规划也逐步清晰,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但也有一些遗憾,他认为自己应该多出去走走,认识更多的人,而不是龟缩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也为因过于关注结果,浪费很多时间在焦虑上而懊悔,“不知道将来学什么时,就多去听听公开课,觉得保研不能成功时,就多去打磨论文。行动起来更重要。”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白语宸 陈诗榕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