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济南市第7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山东大学“髓缘”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是2018年度山东大学优秀志愿者。她叫宋丹,山东大学药学院2017级的一名本科生。初见宋丹,是在一个风轻日暖的午后,正是眼前这个笑容腼腆、纤细柔弱的姑娘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随着采访的深入,更多故事逐渐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关于干细胞捐献,关于“髓缘”,也关于志愿者们。
大爱无言 静水流深
早在2018年5月20日,宋丹通过学校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9年寒假期间,一通来自济南市红十字会电话在她的生活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电话中宋丹得知自己和一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在征得父亲同意后,她当即同意捐献。由于对方病情危急,不能耽搁,宋丹从老家赶回济南,配合医院进行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
造血干细胞捐献不是一件小事,红十字会方面也有着严格的流程。为确保捐献能够顺利进行,红十字会反复与宋丹进行沟通与确认,同时也给宋丹充分的时间考虑,留给她后悔的余地。由于宋丹平时在“干细胞捐献”方面做过许多志愿工作,所以与平常人相比,她更清楚地知道干细胞捐献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她坦言,自己一开始就考虑清楚,下定决心,从来没有犹豫、动摇和害怕。在等待捐献的时间里,萦绕在宋丹脑海中更多的是“能救人一命”,这个念头也在默默激励着她。
随后,她在齐鲁医院志愿者的陪护下开始注射动员剂,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并释放到外周血中,以便采集。动员剂注射历时四天,总共要打九针,医院里的护士们都认识了这位勇敢的姑娘。注射动员剂期间,宋丹会有些不良反应,但她会主动安慰身边照顾自己的志愿者说:“这是正常反应,没事,吃点药就好。”宋丹笑着说:“自己不是孩子了,能忍的都能忍。”
最后的捐献环节持续了近六个小时,宋丹躺在床上,全身的血液在机器与身体之间一遍遍地循环。捐献过程并不那么顺畅,期间经历了患者感染推迟,一度她也非常担心,幸好最后还算圆满。谈起那段记忆,宋丹说得很平常:“对我来说,我付出的不过是几天时间,和一些对身体的暂时耗损,对患者来说可能就是他的一生。”
据宋丹介绍,在她高考前夕,自己的妹妹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当时家人都瞒着她。后来在妹妹的病房里,她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捐献的相关事宜,知道配型成功的概率是多么渺茫,造血干细胞对于患者而言是多么珍贵。作为妹妹最亲近的家人,宋丹时常做着为妹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准备,也看了不少相关资料,改变了最初对骨髓捐献的认知。渐渐地,宋丹深刻地理解了那些患者及家人的想法,也明白造血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从初配成功,到体检、住院打动员剂,再到最后的捐献,这一年多的经历,宋丹说来风轻云淡,做起来也是从容笃定。除了最开始与父亲的通话和确认,她没有向其他人提及自己参与捐献的事情。当她拖着稍有不适的身体穿梭于医院和学校之间时,却没有人知道这个女孩正用自己的血挽救另一个不相识的生命。
“我到现在也没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特别伟大的事,只是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人。”当她沉稳舒徐地回忆这段过程时,朴实的语言和真诚的表达都让眼前这位女孩的形象显得格外高大。
健康所系,性命所托
当被问及自己如何结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宋丹提到了山大的一个学生组织——“髓缘”志愿服务队,她自己正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据了解,整个济南市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共有七例,其中三例都是由“髓缘”服务队牵线完成。提及这些,宋丹的语气也不由得轻快了起来,满是骄傲地告诉我们:“健康所系,性命所托,我们‘髓缘’的工作再辛苦也是有意义的!”
“成绩取得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宋丹在为我们介绍平日里“髓缘”进行的科普工作时如是说。“摆展台的时候我们要联系各个部门,还要一间间宿舍地发传单,一遍遍地向同学们科普相关知识,前前后后花费了大量精力,但最后真正加入骨髓库的也只有寥寥几十个人。”面对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境况,宋丹与“髓缘”的志愿者们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我们就是尽自己所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假如有一个同学因为我们的科普去加入骨髓库,也许未来就能救人一命。不论加入骨髓库的同学数量是多还是少,都是希望,都有意义。”
对待生命,宋丹有着自己的原则,时刻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同为志愿者的马晓博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关于宋丹的故事:在一次“髓缘”宣传活动中,一名同学前来询问听闻采样是否可以记入志愿时长,其他人作出肯定回答后也并未多想,但是宋丹出于担心,又向这名同学说道:“如果只是为了志愿时长来报名,我建议你不要这样做,我们希望每一名通过髓缘入库的志愿者在与患者配型成功的时候都能坚定地捐献,而不是给患者希望之后继之以无尽的绝望。”朴实有力的话语里,宋丹对生命的敬畏与呵护一览无遗。
鲁迅曾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由于人们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了解不够,许多人依然心存犹疑。但在宋丹眼里,科普工作艰难却很有必要。笃行之外,宋丹也时时反思着“髓缘”的工作,比如志愿者们的专业培训不足,尚不能完整解答同学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比如科普工作还没有成体系;比如活动范围还是有限。“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人们明白骨髓捐献究竟是什么,鼓励他们愿意去捐献,愿意救人性命。” 在宋丹看来,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完成学业,找到自己的方向,做好“髓缘”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骨髓捐献活动,让血液病患者这个群体能得到更多关注。尽管道阻且长,但宋丹与“髓缘”依旧坚持着,以自己的举动发出一点光,照亮身边的人。
笃实坚定,行之弥远
“髓缘”之外,宋丹也是志工部的骨干成员。她去过社区回收过期药品,也曾向居民科普过相关知识,也积极参与举办雷锋月活动,倡导大家做志愿服务。在众多志愿活动中,少不了宋丹辛勤忙碌的身影,但她自己却乐在其中。谈起近期的志愿活动,她与我们聊起了在脑瘫康复中心陪伴孩子们的时光:“尽管那些孩子没办法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是你能感受到他们的情绪。他们会拉着你的袖子,会抓住你的手指,会无声地告诉你他们的依恋与亲近。而小孩子画画的时候,你也可以陪着他们一起画。这其实并没有多复杂,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爱的存在。”伴随着宋丹的介绍,我们看到了她眼里流淌出来的浓浓关爱。“爱是我们时常感受到的,但对于康复中心那些孤单的孩子们来讲,也许就是稀罕的、少有的。”像宋丹一样的志愿者们,便是要带给需要爱的人一份温暖,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陪伴。
志愿活动大都在周末或节假日,会占用不少休息时间。但在宋丹眼里,志愿活动却能给她带来更多幸福感与获得感:“做志愿是在帮助别人,而帮助别人本身就是幸福的,它能让我收获很多快乐。这并不比我去逛街或者游玩来得少,何况我在其中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对志愿活动,宋丹甘之如饴并能持之以恒,话语里折射出的是一颗炽热的真心。
山大附中的学生们听说了宋丹捐献干细胞的事迹之后,给她写信、画画、寄明信片。“礼物有一百多份呢,我到现在还没有看完。”宋丹说起这些真诚而又温馨的礼物时,脸上流露出止不住的喜悦,笑容中透出幸福和欣慰。孩子们会写什么呢?在他们纯白的纸上,也许只是几句简单的赞美,也许是孩子气的“我也要像你一样!”……宋丹通过自己的奉献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温暖纯良的种子,这颗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就能破土萌芽,抽叶开花。
宋丹调侃自己,说自己是个“佛系”的人;可是在我们看来,她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充满了对他人的关爱之心。没有轰轰烈烈,却踏踏实实地付出自己的努力;没有呼风唤雨的能量,却默默为社会积蓄起行善的动力。其实若要真正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总归需要这样沉稳细实的功夫。宋丹深谙其中道理,懂得与其见之空言,不如踏实行事,所以把热血都化作了默默的奉献。
“很幸运,人生路上有这样一段特别的缘分。生命是易碎的,而这世界之所以生生不息,一定是因为我们相互关爱吧。”宋丹在山大日记网站用平实的话语记录了对这段捐献经历的感想。她像是一捧缓慢燃烧的火焰,平缓温和,却一直燃着,使你发自内心地相信她会一直燃烧下去,使每一个被关怀者不禁想拥抱这样的温暖。在以后的路途里,想起宋丹便能想起春天,便能想起那样一群目光温和却笃定的志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