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领域是各国都极其重视的高地。拓扑半金属拥有奇异的磁输运性质和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以用作没有能量耗散的理想导线,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是可能改变世界材料领域格局的“新星”。对拓扑半金属的研究就像一场世界性的竞速赛跑,跑得快、跑得稳,则掌握前沿科技的发言权。晶体材料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郗淑萌就是在此赛道上奋力奔驰的一员。
郗淑萌,晶体材料研究所2017级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张怀金教授和于浩海教授,致力于拓扑半金属晶体的线性及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论文2篇,已授权发明专利一项,累计影响因子54.894。曾获得山东大学校长奖、山东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学生、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在非线性的发展中不低头
初涉拓扑半金属晶体这一领域时,郗淑萌虽然对这个研究方向十分感兴趣,但因为内容与本科时所学的知识相差较大,从拿到入场券到真正入门的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一路走来,郗淑萌自认为不是一位天赋型选手,做研究靠的是一股不低头的劲儿。
刚进入研究生活的郗淑萌,需要快速学会操作全然陌生的仪器设备,通晓当时让她一头雾水的物理专业词汇,并阅读大量晦涩的英文文献……面对重重挑战,郗淑萌的应战策略便是勤奋。她给自己制定计划和时间表以保持专注,每天早晨都会根据情况规划自己的任务,并且估算出每个任务的时间节点。郗淑萌阅读文献有自己的一套习惯,她认为文献不能读一次就过,而是需要多次阅读,记录重点和问题,后期带着问题再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读多了,对文献越来越熟悉,不同文献之间就建起了桥梁,能更清晰地看出联系,好的观点和感悟也由此而生。
当对专业有了进一步了解后,郗淑萌就开始着手准备论文。论文的发表是对研究者的极大认可,但郗淑萌坦言,得到这些认可的路程却十分曲折。周围的同学在攻读博士生的早期就已经发表了文章,而郗淑萌的文章却迟迟没有得到机会发表,和同学的对比以及论文上的困难让她觉得焦虑。习惯不低头的她,经历了一段低落的时候。而导师于浩海告诉她:“事物是非线性发展的,人也是如此。”在郗淑萌迷茫的时候,张怀金和于浩海两位教授逐字逐句地为她分析论文,提出详细的修改建议。在导师的指导下,郗淑萌重新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查阅了众多文献资料,在每一次回答审稿意见的过程中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并找到了更佳的表达方式。经过几十甚至上百个修改版本后,论文最终得到了发表。回想起等待论文发表的时光,郗淑萌觉得,不断修改论文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每个意见都让她受益匪浅。
随着时间的推进,人的发展并非是稳定的、可预期的,郗淑萌认为,研究者要做的是“不要着急,慢慢来,把事情做细做实;一定要相信好事多磨,努力不会白费的”。
建好论文骨架,讲好科研“故事”
论文写作和操作实验是科研工作者的生活日常。谈及论文与实验,郗淑萌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实验是论文的核心,巧妙的实验设计和好的实验结果是支撑一篇论文的骨架。”郗淑萌对待实验总是习惯较真,而这个习惯的养成,源于一次不成功的实验经历。在她读研究生一年级时,有一次光学实验接二连三遭遇失败,后来发现问题的原因是光路与仪器导轨并未达到一个绝对的水平。这个一开始忽略的细节导致了与满意结果一次次失之交臂,这次实验让郗淑萌深刻认识到,科研实验的关键就在于细节,每个细节都做好了,才能期待有精确的结果。除了实验细节之外,科研中遇到瓶颈也是兵家常事,作为研究者需要克服内心的不良情绪,与前辈们讨论,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大胆尝试能想到的各种角度和方法,在不断的试验中往往能获得绝佳的想法。
郗淑萌记得,自己得到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后,在写作第一篇论文时却因为写作经验不足,在文章的逻辑思路、插图绘制和表达等多方面都出现了错误,直接影响了成果的呈现。之后郗淑萌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总结,形成了自己的写作心得。
“好的论文,不仅要有好的实验结果,还要构思好科研‘故事’,使论文更具有吸引力。”郗淑萌认为,一篇能够吸引读者阅读的论文,首先需要“知己”。郗淑萌在进行论文写作时,会先认清自己这项工作最大的亮点,以亮点为中心展开写作,通过叙述研究的背景和现有研究所面临的难题,逐步告诉读者自己是如何破除困境的、通过实验和研究总结出了什么结论,最后向读者介绍本项研究的应用潜力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这样读来结构清晰、一气呵成的论文,更能引人入胜,让读者有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一篇出色的论文,还需要“律己”。科学是严谨的,作为科学工作者,郗淑萌要求自己的态度严谨认真,工作细致,叙述客观真实,避免犯错。细节影响着文章的质量,更体现了作为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态度。郗淑萌的导师常常告诫学生们:“虽然能力有高低,但是对待科研的态度一定要端正。”郗淑萌牢记于心,她始终将科研精神贯穿于实验和论文写作中,从未敢忘记自己身为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
从兴趣的土壤中培养热爱
2015年,拓扑半金属里的外尔半金属首次被实验证实;在2014年,郗淑萌来到山东大学参加夏令营。在山大晶体材料研究所第一次看见晶体时,她就对这些形状各异、晶莹剔透的晶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怀着对前沿科学的好奇心,以及对张怀金、于浩海两位教授的崇敬,郗淑萌毫不犹豫地在保研时选择了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
在山大的生活,是郗淑萌不舍又难忘的回忆。细数来时路,郗淑萌说,导师张怀金教授和于浩海教授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深刻影响着她,她今天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两位恩师的指导和关怀。与她朝夕相处的课题组师兄师姐与同学们无私地为她答疑解惑,师弟师妹在她受挫时鼓励她,这样的氛围让郗淑萌感到课题组便是自己的另一个家。
相较于最初的兴趣,经过几年的研究,郗淑萌对这个方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拓扑半金属的研究已经演变为她的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习惯,她从兴趣的土壤中培养出了对晶体研究的热爱。在山大的科研生活中,让她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有坚持的勇气和毅力,科研必定要经历枯燥乏味的路径,体验屡战屡败的挫败感,但咬牙经过冗长的山路,屡败屡战,便能柳暗花明又一村,遇见新的想法。山大教给她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锻炼的强大内心,都是郗淑萌一生的财富。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是郗淑萌的座右铭。钻研得越深,她越发觉,无论是文献、实验还是论文都是深奥的学问。“同样的东西,一百个人的研究可能会有一千种思路”,科研的迷人之处便在于在思想交锋中推动科学的发展。郗淑萌坚定地决定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她希望自己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仍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坚持学习,在丰富的科研世界中探寻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