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山大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丨在服务山东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山大担当

发布时间:2024-04-13

[本站讯]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在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山东大学心怀“国之大者”,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充分认识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办好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统一性,深刻理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服务山东战略就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山东发展就是服务国家发展,扎根齐鲁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旗帜鲜明地确立了服务山东战略,着力打造社会服务“山大系”品牌,致力于提供强劲的智力、科技、人才支撑,全力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彰显了新时代山东大学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

提高站位、完善机制,实施服务山东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把服务山东工作放到国际大势中审视,放到新时代的大背景中考虑,放到民族复兴、科技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

2018年6月,学校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将服务山东战略确立为学校的发展战略之一。同年,学校成立了服务山东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置专门机构——服务山东办公室,全面加强服务山东工作的统筹协调。

为进一步回答好“谁来服务”、“服务谁”和“怎么服务”等问题,学校坚持需求导向,以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及乡村振兴、海洋强省、军民融合等战略为总抓手,制定《山东大学服务山东行动方案》,规划了服务“智造山东”“经济山东”“健康山东”“文化山东”“海洋山东”“教育山东”六条路径;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服务山东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服务山东工作的五大原则、九大机制、十大计划,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精准化、订单式服务,有力强化了一校三地服务山东协调联动;制定《推动产教融合、构建院企合作社会服务体系行动计划》,明确了新时代学校服务山东工作的模式、内容。

学校组织第二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大会和部属高校服务山东闭门会议,成立服务山东联盟,发表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宣言。

以百廿校庆为契机,学校举办服务山东高层论坛暨山东大学社会服务成就展;召开山东大学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制定《山东大学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围绕服务党建引领、经济社会治理等十大领域,谋划设计35个项目,以期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作出更大贡献。

学校紧盯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山大特色”,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在山东交汇叠加机遇,推动形成“三核引领、多点突破”的服务山东“山大系”空间服务布局。山大与济南市政府签署深化校地合作协议,发布《打造“山大系”品牌 服务济南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规划服务济南高质量发展“1+5”空间布局和“10+8”服务体系,推动谋划重大项目合作,举行2021山大校友泉城行活动,积极推动济南市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落实落地;与青岛市政府签署共建青岛校区二期协议,并发布《打造“山大系”品牌 服务青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打造“1+6”服务空间布局,实施“十大服务计划”,重点推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蓝谷)、山东大学科技产业园青岛园区、中国海洋健康产业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与威海市政府签署《市校聚力精致城市与一流大学建设深化校地合作协议》,编制《服务胶东经济圈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依托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大学威海发展研究院、高水平基础教育学校以及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等重点平台有序推进多个重点项目协议,合作广结硕果。

在加快推进服务济青威发展的同时,学校继续深化与其他地市的合作,已与淄博、泰安、德州、日照、济宁、滕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具体项目协议;与潍坊保税区谋划共建跨境电商研究院;与日照、东营、泰安谋划推动合作平台转型发展。同时,苏州研究院、深圳研究院充分借助各自区位优势,创造性开展工作,推动自身转型升级,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

学校深入对接国家需求,落实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深化与重庆市合作,与黑龙江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云南省商讨推进合作;先后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等签署合作协议,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智库、精品旅游产业智库、新材料行业协会积极作用持续发挥,受到一致好评。

山东大学出真招,求实效,以需求集聚融合力量,精准对接行业需求,积极引导学院与中国中铁、中国联通、山东能源、山东高速、比亚迪、中广核、齐鲁制药、京博集团等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深入、全面的合作关系,促进学校科教资源与山东省域内外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形成学科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激活要素、提升能力,履行科技自强自立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的作用,聚焦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瓶颈和突出问题,新建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努力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力量。

2022年9月17日,智能盾构下线暨“智慧一号”盾构始发仪式在济南地铁6号线凤凰路站举行,标志着整体搭载学校研发的“五官一脑”的智能盾构正式进入工程应用阶段。由于济南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项目全面实施,施工面临泉水保护、穿越断裂带、下穿采空区、超大规模孤石群等重大难题,对盾构安全施工与灾害防控提出更高要求。为攻克建设期间面临的诸多难题,学校联合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围绕盾构智慧掘进领域,共同设计制造了“五官一脑”高端智能系列化搭载装备,为盾构机装上眼睛、耳朵、鼻子,全面提升盾构机的智能感知与认知能力,通过盾构中枢的智能决策,将大幅降低盾构施工安全风险,更有效适应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和高标准的技术要求,提升盾构装备智能化水平。

作为我国最早建设的十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力支撑国家神光系列重大装置建设,生长出国际先进水平的KDP和DKDP系列大尺寸晶体,打破国际禁运,实现自主可控。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微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为核心,围绕微生物基因组编辑与分子改造技术、微生物生态与资源利用技术、微生物生物催化与生物合成技术三个研究方向进行整体布局,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建设为国际领先的微生物技术研究平台和科技交流合作基地。

山东大学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是教育部首批支持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在半导体材料研究领域的已有优势,通过整合校内微电子、物理等优势学科力量,在宽禁带、超宽禁带半导体单晶材料及器件研究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

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作为科技部首批13家支持建设的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0月,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揭牌,彭实戈院士分别与多家单位签定了实质性项目合作协议。目前,电卫士、环链收付等项目已在多地市节能减碳、金融安全、环境食品评测、医疗健康等领域取得阶段性落地成果。

岩土工程中心团队在隧道掘进机(TBM)施工隧洞灾害源预报关键理论、技术与装备取得原创性突破,实现了我国TBM预报技术由“跟踪模仿”到“国际引领”的跨越。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川藏铁路、滇中引水、世界最大TBM集群新疆某引水工程、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的230余条隧道中。

学校深入参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水动力平台项目建设,以国家海洋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海洋科学前沿技术领域研究,致力于与合作单位共同打造尖端的水动力系统科研测试体系。

学校在主动强化与国家战略任务的对接中,积极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持续推进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建设,通过校地企合作形式实现联合科技攻关,与齐鲁交通集团共建齐鲁交通学院,新建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校地校企合作平台超200个,成功孵化多家上市企业,创新“股权+货币资金”模式。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股权+货币资金”模式,“氮化镓单晶衬底生长与加工”“氧化铝特种陶瓷材料”“地下工程突涌水、塌方等灾害治理技术”“电池储能系统智能测试与高效并网控制技术”等一大批千万元级项目落地转化;“桥隧工程空天地一体化地质探测及检测新技术”专利群转让额超亿元,多项“千万元级”专利群成果成功转化,成果转化效果显著。

学校进一步推进校属企业高质量发展,召开山大产业系赋能济南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系统总结“十三五”山大产业系服务山东成就,谋划部署山大产业系服务山东“1234”战略举措。联合多家企业单位共同发起设立山东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确定低空高光谱摇杆产业化等首批五个投资项目。山大资本运营公司联合十余家校友企业成立山大产业系联盟。

山大地纬作为中国区块链企业百强、人工智能企业百强企业,2020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同年携手济南共建“泉城链i”,全国首创数据可信共享新模式。山大鸥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教育考试与测评领域的领军企业。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电力行业知名优质供应商,主导产品广泛应用于特高压工程。

多措并举、深耕细作,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一直以来,学校不断提升“强校兴国”使命自觉,深刻认识和把握在“两个大局”交汇背景下山东大学的历史使命,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导向,努力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作出积极贡献。

山东大学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调整优化学科、学位点、本科专业结构。顺应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建设要求,对专业体系“瘦身、长高、变强”,大力促进人才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强化科教、产教、医教协同育人,提升专业内涵发展能力,为山东省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校新获批1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增设2个交叉融合专业,8个专业通过认证申请;开展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相关企业联合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

2021年,学校召开博士后工作会议,回顾学校博士后工作30年发展历程,实现博士后队伍建设提质增效。会议参加者姚文昌曾是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科研流动站特别资助类博士后,他在山大日记中讲述,自己作为学校博士后工作改革的受益者之一,深感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重任在肩,更应全神贯注,精进不休。

2018年以来,学校已举办四届服务山东十六地市人才引进专场招聘会,先后邀请和吸引了1750余家重点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岗位数55100余个,涵盖能源制造、信息通讯、科研服务、金融保险、生物医疗、教育培训、建筑地产、批发零售等多个领域,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引进作出积极贡献。

学校充分发挥学术优势资源,为地方培养急需人才,构建覆盖全省的教育培训网络,努力为省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员工提供个性化、精准化、订单式教育服务。

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专家引领下的十二年一贯制课程建设成果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赢得社会的广泛好评。按照山东大学的统一部署,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充分发挥集团教育理念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着力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帮扶市县整体办学质量,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子,促进校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推动山东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

截至目前,与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以及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合作办学的学校有山大辅仁学校(济南,小学到初中九年一贯制)、山大附中奥体中路学校(济南,小学到初中九年一贯制)、山大附中实验学校(定陶,小学到高中十二年一贯制)、山东大学实验学校(青岛,小学到高中十二年一贯制)等。

弘扬传统、守正创新,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直以来,山东大学厚植齐鲁文化沃土,发挥文史见长优势,建设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大学取得显著成效,为支撑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独特贡献。特别是在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重要回信中,为山东大学继续弘扬中华文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助力济南市民更深入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山东大学、市委宣传部、历城区委区政府联合创建“文史哲阅读馆”,融展览、阅读、研讨于一体,充分展示“文科学报之王”《文史哲》的独特魅力。

学校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大部署,加快建设服务“国之大者”的新型智库。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山东强省建设需要,布局建设国家治理研究院、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院以及山东省精品旅游、新材料、医养健康等一批重点智库;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治理研究院等14家智库平台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近百篇智库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批示或被中央有关部委、山东省委省政府采用。

学校作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理事会成员单位,深度参与历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筹备工作,为论坛的举办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

学校现承担全球汉籍合璧、《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研究、新编中国通史纂修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与国家文物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签署合作加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框架协议,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全球汉籍合璧工程获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立项支持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目前已调查境外藏书单位1988个,完成1600余种缺藏汉籍的数字化回归。正是得益于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才使得我们有机会一步步揭开流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珍稀汉籍的神秘面纱。山东大学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团队在俄罗斯发现并遴选出了国内已失传的古籍珍本《铁冶志》。2019年6月6日,圣彼得堡大学将其复制本赠送给赴俄罗斯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山东大学为推动中俄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价值引领,围绕新文科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文科人才。

作为山东大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中华美德教育学院自2019年6月建立以来,便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山大继续教育培训品牌。近期,学校与历城区委区政府就聚力建设“美德历城”合作事宜达成共识,落实中央文件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要求,围绕“传统节日与中华美德”系列专题,在“文史哲阅读馆”等场所举办了多场相关讲座。

学校深入实施“儒学重大基础研究工程”,着力打造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儒学高地,儒学研究“山大学派”初见端倪。“乡村儒学”建设项目通过在山东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用传统文化反哺儒学故土,唤醒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智力支持,已辐射3500多个村镇、社区,促进了文明乡风形成,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学校与曾子家乡——济宁嘉祥县合建曾子研究院,定期出版《曾子学刊》,主办“曾子讲堂”,出版《孝经文献丛刊》等。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常年开展文化普及与社会服务。

情系祖国、永葆初心,用心用情绘就民生底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内涵的进一步深入概括和科学总结。山东大学面向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高品质生活的重大需求,在医疗救助和对口帮扶方面搭建起高校联通社会的坚实“桥梁”,在推进高标准高效率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中显现社会担当和深厚情谊。

齐鲁医学享誉海内外,是我国四大医学教育品牌之一,用高水平的医学教育和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山东乃至全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山东大学深入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医学学科,为山东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创新驱动,为健康中国和健康山东战略实施作出积极贡献。

山大生殖课题攻关项目组部分成员与国内首例阻断重度耳聋发生的PGD健康试管婴儿

陈子江院士团队在生殖医学领域作出系统性、原创性贡献,牵头系列多中心临床研究,解决了辅助生殖应用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张运院士(左五)进行心血管疑难病例查房会诊及教学

张运院士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治病救人的临床实践,创造了数十种复杂和疑难心脏病诊断的记录,使数十万计临床患者受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大学两家附属医院——齐鲁医院、第二医院分别派出四批医疗队,共计295名队员奔赴抗疫一线,救治患者1571人,及时总结发布新冠肺炎防控诊治“齐鲁经验”,为“武汉保卫战”和全国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山东大学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凝聚全校力量支持医学改革发展。学校制定实施《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医学发展委员会,推动山东省、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建齐鲁医学院,深化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医教研协同发展,理顺齐鲁医学院组织架构与管理体制,推进“Med+X”工程,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组建国内首家创新体制的护理与康复学院,成立零磁医学研究院、第一和第二临床学院,与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济南市儿童医院等医院建立委校、校地共建的新型直属附属医院,积极打造校院共同体,构建新型附属医院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医学学科,为健康中国和健康山东战略实施作出积极贡献。

学校依托四家直属附属医院,借助“互联网+”推进远程医疗建设,形成辐射全省的医院协作就诊网。医联体成员医院超150家,牵头成立20多个专科联盟,覆盖山东省十六地市。与国家卫健委签署协议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为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和主体建设单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成为落户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学校与济南市人民政府签署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合作共建协议,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利用槐荫区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部分空间建设美里湖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高标准建设具有齐鲁医学特色的医学转化研究高地、医学人才引育高地和医教研协同创新高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学校为脱贫攻坚贡献山大力量,成立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并与河南省确山县签署定点扶贫协议。在学校的支持和精准帮扶下,确山县委县政府团结全县53万人民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各项行动,2020年2月26日,经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研究认定,确山县符合贫困县脱贫退出条件,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确山县退出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

学校积极响应山东省委、省政府从省直单位和中央驻鲁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到农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号召,选派第一书记在确山县扶贫一线工作,帮扶郯城县泉南村。多年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抓党建、美乡村、固根本,聚焦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关注民生改善,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发力乡村振兴,使帮扶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新景象。

由学校选派在确山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宋尧玉,工作期间带领村民们搞产业振兴,争取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圆梦项目”、青年创业就业扶持项目,紧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凭借其优异成果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他忙碌在田间农户中的身影,是山大人服务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厚植为民情怀的闪亮代表。

同时,山东大学将对口支援西部高校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责任,立足学校实际,遵循“务实、高效”原则,与对口支援高校建立起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人才培养、课题合作、资源支持等多种方式形成重点支援、以点带面的多层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工作格局,效果显著。

“鲁青论坛”是学校和青海师范大学联合打造的交流平台,现已成为促进山东、青海两地交流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具有国际影响、彰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和交流展示平台。山东大学对口支援宁夏医科大10年,在专家学者互访、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学生访学等方面成绩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今年是山东大学持续发力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起步之年。学校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准把握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立足山东,放眼全国,紧盯世界,争创一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扎实推进服务山东战略,不断增强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自省自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山大贡献。


【供稿单位:服务山东办    作者:范晓晗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谢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