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近年来,山东大学坚持“三新一高”工作要求,深入践行新时期学校共青团“1146”工作模式,打造“为党育人、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工作体系,坚持党建带团建,引导全校广大青年紧紧跟随党的旗帜,在时代舞台上展现青春力量,用青春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靓丽篇章。
立鸿鹄之志,心怀家国更加笃定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积极用好线上线下两个阵地,持续强化对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切实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国之大者”。
举旗跟党走,“走新”又“走心”。五年来,学校先后召开11次党建带团建工作推进会议,形成由党组织领导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工作机制;开展“书记有约”“校长思政课”等品牌活动,推动团组织深度融入“大思政”工作体系,并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学校第一时间成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师生宣讲团”,共青团山东大学委员会联合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发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规划》,以“学习党的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工作主题,确定六个重点阶段性任务,制定工作流程图,形成组织架构,落实工作责任分工,推动校级院级宣讲工作流程可视、时序明晰,充分发挥学校学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宣讲活动,服务社会需要。
由94支青年菁英宣讲团、6支青年志愿者宣讲团和30支青年“轻骑兵”宣讲团组成的“青年宣讲团”,多点合力打造了“百天百队百场讲百年党史”特色做法,并被《光明日报》专题报道。“青年宣讲团”的成员们身体力行地用青年化语言向朋辈讲述党的百年征程、精神谱系、创新理论、为民初心,将所学、所思、所感转化为富有真情的实践行动,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强音。
知行结合,创新形式。在长期思想引领实践中,学校逐步构建起以“青马工程”团校为主阵地,五四评比荣誉体系为主抓手,“升国旗”“校长有约”等主题团日活动为主旋律的工作体系。依托覆盖校院班的“一校三堂四班”分层分类培养体系,每年有1300余名青年政治骨干在成仿吾英才班、青年媒体菁英班、经纬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班等专题班参与20余场次的学习研讨,一批批团学青年骨干不断锤炼品德修为,持续提升能力素养,带领更多青年担当奉献、建功立业。
学校在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1万余场具有时代性与青年味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生动活泼、富于创造性地组织“青年说”“升国旗”“书记有约”“校长有约”“五四青年节”“与信仰对话”“新生团员第一课”“我为学校做好事”“我与祖国共奋进”等系列活动,实现一校三地团支部100%覆盖。自2018年起同步推行青年化理论学习活动“青年大学习”,现已组织157期,学习人次高达600万。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举办“青春共筑战疫长城”主题教育活动,将青年战疫主题搬进线上展厅,从青年担当、五四精神、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抗疫心声五个角度搭建起了共青团在疫情防控中的思想引领阵地。正如成仿吾英才班第六期学员季宏甜在分享交流会上谈到的那样:“历史的笔已经落在我们手中,时代的责任已经落到了我们肩上,仿吾青年将主动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担当,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用奋斗与奉献点亮人生之火。”
百花齐放讲山大,青年之声入人心。热烈的行动在实践中沉淀着思想共鸣,文化传媒的力量更是实现了与青年思维的合拍共情。青年工作以“智慧团建”为抓手,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以“青春山大”为中心,推介青年文化产品,上线云答题、说唱歌曲、专题栏目、新版网站,《建党百年、立校百廿里的山大故事》系列党史学习教育视频播放量超100万次,粉丝量由2万增长至16万,获评“全国百强校园媒体”,影响力和引领力不断提升;以“战‘疫’大考+青春‘答卷’”为主题的10期线上战疫团课,总观看量超900万,《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先后作专题报道。
“青春共话党的二十大”、“团·采·荟”、《青年园》电子团刊、“山大有诗”专栏……5万余名青年在不同平台一同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以青年视角推出的《转存!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笔记》《燃!山大青年惊艳了五四的清晨》等近百篇公众号推文,吸引粉丝超15万,累计阅读量超100万。山大青年结合山大实际、发挥山大特色,用青年化语言把理论及热点问题讲得更准、更透、更好,让新时代山大故事越传越广。
青年有朝气,榜样扬锐气。在“榜样的力量”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五四”青年科学奖、“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同学们身边的优秀榜样,他们有走在学术科研前列的领头羊,有热心公益事业的奉献者,更有毅然从军为国为家的排头兵。五年来,2个基层团支部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3个团支部被团中央评为“全国活力团支部”,学校连年荣获“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青年学子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1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1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人,多人次获得山东青年五四奖章、山东战“疫”最美青年等称号,6个团队和个人荣获首批山东青年创新突击队”“山东青年创新榜样”称号。他们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引领广大青年提高自身素质,传承山大基因,助力强校兴国,生动诠释青年一代的闯劲、锐气和担当。
乘时代之风,青春风貌更加昂扬
——扎根广大青年是中国共青团的活力之源,服务青年是中国共青团的工作生命线。近年来,学校以深化共青团改革为统领,以从严治团、作风整改为推动力,以服务青年全面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共青团服务效能不断迈上新台阶。越来越多的山大青年从改革中受益,高扬理想主义的风帆,心境澄明,自信昂扬。
“青鸟计划”助推青年就业
夯基凝力,促改革纵横延展。17场青年座谈会、3303份调研问卷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问诊把脉。截至2022年5月,27项共青团作风整顿举措得到全面落实,其中12项被确定为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在基层一线,请示报告制度、动态提醒机制、分级督导机制逐步完善,一本本团支部工作日志为团的“最小单元格”指明了方向,全面从严治团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作风要严,工作更要实。学校持续深化团学组织改革,强化团组织、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工作联动。此前校院学生会之间“缺乏沟通联系”“缺少工作经验交流和对接平台”等问题,随着“青年圆桌会”“Youth Talk”品牌项目的开展迎刃而解。“讲人生”名师讲座、校园吉尼斯挑战赛等全校性品牌活动由院级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班级等竞标承办。组织的覆盖面变广了,校园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院级组织加入到为全校同学服务的行列中。
同心同行,青鸟展翅丰羽翼。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始终是学校不断拉近与青年之间距离的关键所在。学校聚焦“我为学生办实事”,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整合组织优势、阵地优势,深化密切联系青年机制,服务青年“急难愁盼”问题。依托“青鸟计划”招才引智工作,校团委与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积极联动,举办保资支教、出国留学、考公就业等各方面优秀毕业生系列分享会,帮助青年合理制定职业规划,提升就业竞争力。
“权小益”致力于解决青年切身问题
求真求实,解青年切身之困。“权小益”工作室收集学生诉求并积极联系解决,目前学生权益服务平台关注人数已超10万,“权小益”“权小威”等权益平台的总访客量已突破230万,累计收集学业学习、生活服务、成长发展等关乎青年切身问题的建议近万条。同时,“权小益”工作室构建起快速高效的青年诉求沟通反馈和协调解决机制,年均问题回应及解决率达95%以上。如今,“权小益”越来越成为青年学习生活里温馨的存在、青年成长成才路上坚强的港湾。
聚焦青年需求,坚持刀刃向内,锐意改革进取。近年来,学校一系列暖心举措解决不少青年的“急难愁盼”问题,激发山大青年成长活力,为青年追梦保驾护航。山大青年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不断提高,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正浸润校园每个角落。
展奋斗之姿,建功立业更加有为
——新时代赋予青年新使命,新使命呼唤青年新作为。广大青年奋力走在时代前列,立足专业、行而不辍,在躬身实践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自信和担当,蹄疾步稳、接续奋斗,将青春之小我融入祖国之大我、民族之大我中。
青云之志,惟愿躬行。围绕“人人都做志愿者”育人目标,学校多维度搭建志愿服务实践平台,打造“星愿行动”和谐校园建设计划、“青春耀齐鲁”服务社区行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品牌项目。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大学生拓展培养综合管理系统与志愿者需求管理终端有效衔接,设计开发山东大学志愿服务工作平台,实现了对一校三地5万名青年注册志愿者的全覆盖,初步形成志愿育人工作的完整闭环。广大青年通过技术赋能和平台供给得以更好更全面地在服务中淬炼志愿服务精神,在助人为乐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获得者宋浦文
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获得者、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宋浦文正是这5万名青年志愿者之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宋浦文了解到上海正进行帮扶医务工作者子女项目试点,便同老师们一起,积极倡议实施“手拉手”关爱援鄂医务工作人员子女活动,带动500余名志愿者,精准对接山东大学295名援鄂医护工作者家庭需求,为这些孩子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和心灵陪护,努力为前线奋战的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这些充满大爱的志愿行动经常出现在校园里,更是时时发生在山大青年的身上。在疫情防控期间,青年师生以“青春出列,战疫有我”为口号,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线,“弘志”退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Office Hour青年教师学涯职涯指导志愿服务队、Health Time青年医务工作者志愿服务队等队伍先后成立,冲锋在服务一线,守护师生安全。师生志愿互助的“一起助未来”技能互助、物品互助有序开展,“志愿红”描绘了战疫“同心圆”。
在黄河发展论坛会议期间,在学校百廿校庆系列活动中……山东大学青年志愿者们的“红马甲”奔波在校园内外服务一线,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立足学校、走进社会、面向世界,共同构筑一道青春靓丽的风景线。他们努力做到“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用自身的行动践行青春奉献的誓言,用赤诚奉献诠释着山大人的使命担当。
路迢以赴,履践致远。学校积极推动青年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需求深度融合,搭建社会实践育人平台,掀起新时代“三下乡”学生实践开展热潮,引导青年们深入基层、扎根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殷切嘱托。构筑“一种经历、一门课程、一个载体、一项活动”的社会实践格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多维互动,搭建满足青年通识化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的组合式实践平台。学校根据学子成长阶段确定分层次、分阶段的实践模块,打造“阶梯式”实践平台,保障育人之“实”;按照学生培养目标开展分结构、分重点的实践活动体系,打造“自助式”实践模式,保障育人之“新”;最大化使用学生实践基地资源,校院联动共建设青年学生实践基地近400处。
山大青年在川藏铁路建设工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雪域高原,一群山大青年深入国家重大工程一线,建立实践基地,采用学校自主研发的探测装备,对主要不良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用专业知识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卡脖子”难题,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贡献山大智慧、展现青年力量。在“服务山东·山大方案”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的走访中,川藏铁路工程临时党支部郭伟东博士表示,作为有幸参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川藏铁路建设的工作人员,深感重任在肩,将持续深耕工程一线,发挥山大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毅力,攻克国家重大工程难题,贡献山大人的一份力量。
近年来,学校配合新时代希望工程,积极联络社会资源,共捐建“希望小屋”近40处;开展为期十年的“校友回访”,激发爱校荣校情怀;组织开展“美丽新丝路”“乡村振兴”“服务山东”“战疫情”等专项实践,有效提高了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五年来近15万人次青年学生、1万余支队伍奔赴全国256座城市,获20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躬身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潮创青春,航向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学校始终将服务青年创新创业作为重点工作,深入实施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工程,整合联动校内外优质“双创”资源并积极转化为育人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赛事、孵化”多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助推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素质能力提升,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受益于学校政策,山大青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服务人民,奋力走在创新创业创优的前列。4金8银,山大青年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佳绩;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一封封喜报不断传递着山大青年师生创新创业的优异成绩。
学校在读博士生赫威创办了匠之心表面功能化技术(济南)有限公司,依托学校培育的“双创”沃土,将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其自主研发的螯合化功能膜产品打破德国、日本在此高端领域的市场垄断;2021届博士毕业生许浩然创办可达鸭青少年编程品牌,率领团队在济南、泰安、淄博等地联合近百所公办院校开展免费的编程试点教学,在山东省内共举办公益讲座超过100场;本科生程昊自大一入学就加入医工交叉实验室,与团队共同研发EIR双通道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颠覆传统ESD手术方式,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赛场上,获得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此外,诸如越疆科技创始人刘培超、编程猫创始人李天驰、木木西里CEO崔远驰、芯合科技CEO王相伟等青年校友立志创新、锐意进取,带领团队活跃在科技攻关最前沿、创新创业第一线、脱贫攻坚主战场、社会服务各领域。各优秀校友企业积极加强与学校合作,主动帮助在校创业学子的项目发展、团队成长,“山大系”青创品牌不断走深走实。
如今,山东大学青年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已形成面向青年、项目、团队三大主体的服务闭环系统,聚合了创新创业工作的全链条、全流程、全环节、全方位的优质资源,主动服务了近2万个校内创新创业团队,累计获130项国家级荣誉、524项省级荣誉。学校成立大学生科协、开设“青创班”、建设青年会客厅平台、成立青年创新创业服务联盟、打造校内外创业孵化联合体、筹设青年创业孵化成长基金,一系列有效举措逐步成为青年学子勇于创新、主动创业的底气,全面培育提升青年创业新动能。
山高志远,艺展风华。学校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和个体全面发展,组织开展“四点半课堂”等十余项主题立项建设,年均支持200余个精品项目,发布《山东大学学生素质拓展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推行“山东大学学生素质拓展培养认证单”,客观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使其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完善学生素质拓展培养综合管理系统,从体制机制上衔接融合一二课堂,有效发挥思想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近年来,学校遵循美育工作规律,紧跟时代潮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建设多元多层次的“五美”教育体系。营造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育氛围,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文化品牌。创新校园艺术文化节内容,年均开展合唱节、迎新晚会、毕业歌会、大家讲坛、星光达人秀、社团风景线、育贤校友讲坛、才艺新星大赛、校园十大歌手等各类专场演出品牌活动百余场,与艺术学院合办艺术节,举办“舜歌”十周年美育汇报演出,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柳子戏、舞剧、歌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迭次上演。由许多热爱文艺、传播文艺的优秀学子组成的山东大学大学生艺术团,“舜歌”合唱团、“舜逸”舞团和60余个院级艺术团鳞次栉比,广泛组织参与青年美育活动,成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活跃学生文化生活的中坚力量。200余个风采各异、活力四射的学生社团齐放争鸣,推出了千余项思想性、艺术性、参与性俱佳的精品活动,不断丰富广大青年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培育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增添了青年色彩。学校推动学生社团创新发展、优化评级、校院联动、定向培育,七年共开展活动1万余次,参与人数累积达30万人次。
2021年10月15日,庆祝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举行。“凡我在处,便是山大。百廿山大,强校有我!百廿山大,强国有我!”青年献词团的学生代表许下了强校兴国的铿锵誓言。“首届中国沿海城市合唱艺术节金奖”“‘改革颂中国梦——山东省群众合唱展演’最佳演唱奖”“‘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大赛优秀奖”……这些荣誉的背后,是青年学生用无言汗水书写的多彩青春。
这些故事是一代代山大青年人接续奋斗的缩影,他们在不同行业领域中投身建功立业的洪流,彰显着新时代“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青年担当。走在充满荣光和梦想的征途上,山东大学将一以贯之落实各项举措,为广大青年搭建施展才干的舞台,勾勒实现梦想的蓝图。广大青年学子也必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以新时代山大青年应有姿态,奋进新征程,诠释新使命,创造新成就,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