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传统文化与科学”座谈会在山东省文化厅会议室举行。座谈会由省文化厅办公室和《人文天下》杂志主办,办公室主任王炳春主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马来平教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何中华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祝世讷教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佰莲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常春兰副教授应邀出席。山东演艺集团办公室主任、山东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凡军、省文化厅办公室副主任王衍良、省科协学会部副调研员王晶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王炳春谈到,山东省作为孔子诞生地和中华文化的“定型地”,肩负着新的定型之责。当下,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迫切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传统文化与科学、民主的关系。这是实现“两创”的重要切入点和基本路径。他表示,此次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前段时间马来平教授组织的山东省科协第三期“泰山学术沙龙”的相关学术成果,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与科技的关系,为推动传统文化“两创”探寻理论支撑、寻找实现路径。
马来平表示,自己和本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们关注科学与儒学领域已十余年,深深地感觉到“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而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不可避免地要求儒学的复兴。”然而,儒学与科学相排斥的观点一直大有市场。2014年11月10日山东省科协主办的第三期泰山学术沙龙“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的命运”的召开可谓恰逢其时,此次沙龙既是一场多学科的思想碰撞和交锋,也是一次对传统文化与科学关系问题的联合攻关。虽然沙龙时间短、规模小,但成果丰硕。学者们在科学与儒学关系问题上的探讨进一步深化,科学与儒学的相容性观点得到初步阐发。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还需要从澄清儒学与科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儒学与科学发展历史、儒学各侧面和科学的关系、儒学与科学的精神气质分析、增进科学与儒学相容性的基本途径等方面下大力气,加强研究,在学理上为儒学与科学的相容性提供充分根据。何中华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两大课题都十分重要。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与儒学存在差异十分正常。但二者在对实践的强调、对辩证法的重视、对合规律性的追求等方面有明显的一致性。因此,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根本上具有同构性和亲和性。在传统文化与科学关系上,何中华认为,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由于缺乏“主-客”架构、追求德性、表达方式上的模糊性和隐喻性等原因,对科学的发展有阻碍作用,但当科学发展至今面临许多问题时,传统文化对于科学又有补偏救弊之功效。祝世讷则从中医与传统文化的角度指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结晶,是体现传统文化与科学关系的标本。中医作为自然国学的最高精华,是从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它和传统文化是“母子关系”。此外,祝教授指出阴阳学说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许多可以汲取营养的地方。马佰莲和常春兰分别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理论思考、中国现代数学教育改革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与科学的相互作用问题,一致认可当前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有诸多可资利用的优秀资源。
省文化厅各处室干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部分博硕研究生和中新社、《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人民网、山东网、《人文天下》杂志社等媒体记者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