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不常用栏目 > 教学科研 > 正文

文学院文学生活馆:魏新讲述“古人年少时”

发布日期:2014年05月26日 10:29 点击次数:

  [本站讯]5月16日晚,著名作家、学者魏新做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第13期文学生活馆,为听众带来一场题为“古人年少时——从未远逝的青春”的讲座,讲述了与读书、游历和理想等有关的故事。
  魏新首先与听众分享了自己对于读书和成功的一些见解。他独到地指出,古人“悬梁刺股”的学习方式虽励志,却并不真正值得敬佩。苏秦后来能够掌六国相印,关键在于他转变了思路,对当时历史发展的形势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而非“锥刺股”起的作用。而苏秦衣锦还乡却令亲人惧怕,也引发了魏新对于“成功”的反思。他认为所谓成功,不能只看结果,而是要看过程,而且这种过程要用时间去衡量。
  关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魏新说,在交通发达的今天,行万里路看似比读万卷书更为简单,但他认为“行万里路”时也决不能盲目,“要心存万卷书,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他援引东汉名将马援的例子来说明“行万里路”对人生的意义。马援胸怀鸿鹄之志,年少放牧边疆,锻炼了非凡的观察力,从而在“遨游二帝”时慧眼识君,做出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因此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理想在人生中不可或缺。魏新说,目睹秦始皇的巡游车队,项羽和刘邦分别表达了“彼可取而代之”和“大丈夫当如此也”的不同理想,显示出他们不同的性格。与刘邦和项羽的理想相比,刘秀年少时的理想更加实际,也更接近生活。魏新认为,理想若过于空泛,则不能真正把它当成一种奋斗的目标去实现,只有当理想与自身有关系时,人们才会奔着它去努力。魏新还鼓励在场的学生朋友,趁着年轻,珍惜自己周围的人,多交朋友。他认为,人在年轻时交的朋友特别重要,并用“管鲍之交”的故事告诉观众对待朋友应当宽容。
  讲座最后,魏新用一句话与在座听众共勉:理想的青春就是要有书,有情,有朋友在近处,有理想在远方。
  魏新,笔名老了,青年作家、诗人、学者,山东社科院特邀研究员,《百家讲坛》开播以来最年轻的主讲人。倾心于历史研究,尤其对光武帝刘秀和东汉史的研究颇有建树。著有长篇小说《动物学》、《我将青春付给了你》《历史教我变魔术》,历史文学《东汉开国》《东汉那些事儿》等。

\ \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张婵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最新发布

新闻排行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您是本站的第:64104994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