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0月26至27日,教育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美学、文学与传媒”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暨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曾繁仁教授,台湾中山大学黄心雅教授、中兴大学阮秀莉教授、淡江大学蔡振兴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梁一萍教授、厦门大学王诺教授、山东大学(威海)张红军教授等海峡两岸知名学者为论坛作主题报告并担任点评嘉宾。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好哲教授和中心程相占教授主持讨论。来自全国各高校多个专业的五十余名博士生就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生态美学和环境审美、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文艺作品解读及传媒现象研究等若干方向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刘杨指出,当下中国环境文学与环境批评存在作家环境意识薄弱、文体发展不平衡、艺术表现手段单一及“泛生态化”等问题,应通过环境文学与环境批评的良性互动、环保理念与艺术精神的有机融合来解决。武汉大学哲学院博士生杨黎以生态人文主义的视角解读儒家经典,指出先秦儒家人性思想富有鲜明的生态存在之思。淡江大学英语系博士生林国浒考察了电影《可可西里》的生命哲学观,认为作品建立在对生命真谛的领悟之上,超越了生死及人与自然的对立,赋予了生命伦理学崭新的内涵。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李柏霖以《庄子》与《瓦尔登湖》为文本,探寻庄子与梭罗所阐发的自然与生命真谛的相通点,指出二人无所依待地用文字书写心灵,虽时空相隔却皆有返朴归真与复返自然之心。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齐艳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审视汪曾祺笔下的大淖乡野世界,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态审美意识,认为作品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景象与诗意家园。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路程以哈维的生态正义思想为中心,探讨了全球化视阈下生态批评的伦理基础,为生态问题重新引入“人”的维度。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博士生赵卿以中国山水画论的自然真实性问题为切入点,指出山水画在描绘自然外观的同时,更关注其所内蕴的生命和生机。此外,其他博士生以浪漫主义音乐的自然审美意识、作为假扮游戏的环境审美感知体验、数字艺术文本的生态德性及生态美育的理论建构为主题作了学术展演。
论坛学术风气扎实活跃,讨论氛围自由热烈。与会博士生立足各自的专业知识,抱持共同的生态关怀,对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审美活动、文艺作品与传媒现象作了多元化的阐发,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力、创新力、建构力与思辩力,受到点评嘉宾的鼓励与认可。论坛期间,主办方还组织全体参会人员旁听了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