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25日上午,中国古典文献和古籍整理领域内的专家、学者齐聚山东大学,见证中国古籍整理的一项浩大宏伟工程——《十三经注疏》整理与研究工程的开启。该工程作为山东大学新的儒学高等研究院的破题和开局之作,最终的标志性成果是出版一种与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相匹配的《十三经注疏》的定本,结束迄今为止《十三经注疏》没有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平的权威定本的历史。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会见了出席启动仪式的各方专家。山东大学副校长、儒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樊丽明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樊丽明首先代表山东大学对各位专家学者专程前来参加《十三经注疏》整理与研究工程的启动仪式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在简要介绍了山东大学和儒学高等研究院的情况后,樊丽明表示,《十三经注疏》整理与研究工程是一个大课题,也是需要一个很好的团队持续不懈的努力并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程。今后还请各位专家对这项工作给予精心的指导和大力的支持。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先秦秦汉史专家、古文献学专家安作璋,山东大学教授、经学专家、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专家董治安,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易学专家刘大钧,台湾大学教授、经学专家、小学专家、金石学专家叶国良,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虞万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格平,北京大学教授辛德勇、漆永祥,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李国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锷以及山东大学教授吉发涵、王承略、周广璜等校内外专家学者在仪式上发言。他们充分肯定了《十三经注疏》整理与研究工程的重大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大家认为,此项工程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嘉惠学林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功德无量的大手笔、大担当,学术价值巨大,学术影响深远。同时,大家表示,由山东大学承担这一工程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乃责无旁贷。因为《十三经注疏》的校勘或者《十三经》部分传统学问的根底本身就在齐鲁大地、孔孟故里,同时山东大学在文献学、目录版本学、经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和实力,有一支治学严谨、成果丰硕的专治中国古典学术的队伍,具备了承担这一工程的基本条件。专家们希望山东大学通过这一工程能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创新做出新的贡献。同时与会专家对《十三经注疏》整理与研究工程也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包括底本的选择、汇校和点校的关系、全和精的关系、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学术成果的展示、工程的时间长短等诸多的真知灼见,显示出与会专家对该项工程寄予了厚望。
仪式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主持。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副部长方辉、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巴金文等参加仪式。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十三经注疏》汇校主持人杜泽逊就《十三经注疏》整理与研究工程整体计划作了介绍。
《十三经注疏》是我国古籍中的基本典籍,是中国经学史上汉唐经学成就的代表,与《二十四史》构成传统典籍的骨干,历来受到研究学习中国传统学术者的最大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二十四史》已经由国家组织优秀学者整理出版了迄今最好的点校本,并由中华书局出版,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通行本。遗憾的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代表当代最高学术水准的《十三经注疏》的版本没有和《二十四史》同时产生。近年来学术界和出版界虽然做出了不少努力,出版了若干《十三经注疏》点校本,但是要达到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的水平,仍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山东大学的《十三经注疏》整理与研究工程就是希望通过发挥儒学高等研究院古典学术研究的优势,尤其是在古籍整理领域的学术优势,去填补这一学术空白。该工程作为重大学术工程将由山东大学与中华书局全面合作完成。
《十三经注疏》整理与研究工程作为一个系统的学术工程,包括《十三经注疏》汇校、《十三经注疏》标点通行本和《十三经注疏》专题研究等内容。其中《十三经注疏》汇校是基础性工作。《十三经注疏》汇校将以北监本与单疏本、八行本、十行本、李元阳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四库》本、阮元本分头对校,形成八份校勘记,最终将八份校勘记合成一份校勘记。在汇校的基础上,还将组织《十三经注疏》点校工作。《十三经注疏》点校工作将根据中华书局点校《二十四史》的体例,各经注疏选择内容较全、错误较少的版本为底本,其他版本为校本,最终形成一部错误最少、附有简明校勘记的通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