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史本康教授、李岩教授和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李石洋教授联合在Cell Reports杂志(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表题为“ILC2-derived CGRP triggers acute inflammation and nociceptive responses in bacterial cystitis”的研究论文。山东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子卓为本论文的独立第一作者,史本康教授、李岩教授、李石洋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独立第一作者单位和独立通讯作者单位。
细菌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下尿路感染,影响着相当一部分女性患者的一生。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是细菌性膀胱炎的主要病原体,约占报告病例的70%至80%。在细菌性膀胱炎期间,宿主免疫和炎症过程的严格调控对于限制UPEC的致病性至关重要。
2型先天淋巴细胞(ILC2s)以表达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GATA3)和分泌IL-5和IL-13等2型细胞因子为特征,在IL-25或IL-33的刺激下,在稳态和病原体侵害期间调节免疫中起关键作用。然而,ILC2s在膀胱UPEC导致的细菌感染中的具体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发现,在膀胱UPEC感染的早期阶段,ILC2s中Calca(编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CGRP是一种由37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肽,与伤害感受神经元功能有关,导致神经炎症和疼痛。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相当一部分膀胱感觉神经元表达CGRP。
本研究发现膀胱ILC2s而非神经元是UPEC感染初期CGRP的主要来源。这些产生CGRP的ILC2s在调节UPEC感染期间的膀胱炎症、排尿行为和盆腔痛觉过敏中起着关键作用。此外,研究表明,尿路上皮细胞释放的IL-33触发了膀胱ILC2s中CGRP的产生。值得注意的是,RAMP1+单核细胞介导了ILC2来源CGRP的促炎效应。总之,本研究强调了免疫细胞来源的神经肽在UPEC感染病理中的重要性,表明针对IL-33-ILC2-CGRP轴的治疗方法有望用于治疗细菌性膀胱炎患者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症状。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临床研究项目和深圳市科技计划等项目基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