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黄文博在辛艳青、曹海军两位教师指导下,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上发表题为“Mineralogical Diversity in the Upper Fan Campaign at Jezero Crater, Mars”的研究论文,黄文博为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图1: 三角洲上部单元地图,白线为毅力号火星车的巡视路线。(A)~(G)为7个探测目标。

图2: Dragon’s Egg Rock(7个目标之一)的探测结果
自2021年成功着陆以来,美国毅力号(Perseverance)火星车已圆满完成为期四年的科学探测任务。其搭载的SHERLOC光谱载荷依托拉曼“指纹光谱”技术的独特优势,在行星表面物质探测中展现出强大的探测能力。本研究聚焦于毅力号在Jezero撞击坑西部三角洲(该区域形成于晚诺亚纪至早西方纪,是由河流注入古湖泊构成的典型三角洲沉积系统,可能是火星早期湖泊环境的遗迹)区域采集的七个探测目标(图 1),获取并分析了其拉曼光谱与图像数据。结果显示,多个探测目标中识别出种类丰富的矿物组合,包括碳酸盐、硫酸盐、高氯酸盐/磷酸盐及硅酸盐类(如橄榄石和辉石)(图 2)。与撞击坑坑底相比,三角洲中碳酸盐的大面积分布暗示该区域可能存在与液态水相关的沉积矿床,反映了成岩或热液活动的地质过程。从河流注入、洪水沉积到风成搬运,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深刻塑造了Jezero撞击坑的地貌与矿物组成,导致撞击坑底部与三角洲之间呈现出高度异质性的矿物分布特征。研究成果不仅进一步增强了火星早期存在液态水的证据,也为未来寻找火星潜在生命迹象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与线索。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公共技术平台仪器改进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行四年一贯制的本科生导师制,构建了“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协同创新机制,旨在构建科研与教学融合、协同共促的育人体系。学院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鼓励本科生加入导师研究团队,通过科研立项等科研素养训练活动,给本科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科研机会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助力成长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是国际地球物理学领域学术水准最高、发行最广泛的国际学术期刊之一,致力于出版行星科学领域的创新性研究,包括行星地质学、行星物理学、行星地球化学、行星内部结构和动力学等,旨在深入理解太阳系和行星的起源和演化。近五年平均影响因子为4.8,在WOS(Web of Science)期刊SCI分区中为Q1,在2024年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中为地球科学1区TOP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