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16日,山东大学“鑫士铭法律实务大讲堂”第十二期于青岛校区举行。中国法学会环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张梓太以“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为题作学术报告。讲座由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付本超主持。

讲座伊始,张梓太从当下全国人大关于环境法典的编纂工作出发,指出生态环境法的体系化、法典化对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助力。接着,他从环境法典的体例结构、编纂过程、责任体系整合等方面,深度解读了生态环境法典的创新意义。随后,张梓太指出环境案件的裁判需结合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判断,并强调了责任体系整合问题的复杂性。最后,他详尽阐述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众生平等”等理念,进一步探讨了将“敬畏自然”“顺应天时”等文化基因融入法典编撰的可能性。
与谈环节,付本超对讲座内容作总结。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式军表示,当前生态环境法典编纂面临两大核心矛盾:稳定性与环境保护动态性的冲突以及综合性与部门协调的冲突。山东鑫士铭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刘学信律师提出,要培养民族意识与法典生命力,呼吁大家关注自发秩序与职业蓝海。提问环节,张梓太就同学提出的生态环境法法典化与单行法可能的地方立法冲突问题,以及公益诉讼中检察工作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