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者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方雷:具有担当与情怀的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0日 15:54  点击次数:

  自以为,作为一名政治学的从业者,重要的职责是开启民智、启蒙思想,培育公共关怀的精神,追求优良的政治秩序。
  自以为,无论志向是否高远,人总要有一定的境界、良知、责任和情怀,努力做到认真做事,淡定做人,无愧良心。

——方雷

\

  方雷,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地方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首批专家,教育部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委组织部“名师送教”专家;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一个温暖的午后,阳光洒进方雷教授的办公室。他放松地坐在椅子上,向记者悠悠讲述起自1984年进入山大32年来学习、学术生涯的点点滴滴。没有想象中的纵横捭阖、壮怀激烈,有的只是一位学者阅尽千帆后的淡然和永远不会磨灭的研究热情。

心怀梦想,做出真正有中国特色的东西

  古往今来的中外思想家对于什么是政治见仁见智,对于什么是政治学,自然不同的学者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方雷说:“在我看来,政治学是一个围绕公共权力的追求、组织和运用而产生的学问,是一门古老的、基础的、位阶比较高而且正在科学化的学科。”
  方雷最初是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出身,是我国科社专业培养的较早的博士研究生。求学期间,他对马克思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2001年以来,方雷多次前往欧洲访学,仅是德国就去过7次,累计长达3年多。连续的国外访学拓宽了他的研究领域和学术视野,使他开始涉猎政治学理论和方法、欧洲政治等专业,也因此对“夹缝中”的中东欧政治转轨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7年之后,方雷又将目光转向了地方政府与政治的研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方雷在研究方向的选择和转变上有些随意,甚至任性,但于他个人来说,每次的转变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
方雷在欧洲访学

  现在方雷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地方治理与政党政治的关系上,当被问起研究方向时,方雷笑着说:“在我看来,有不少人研究地方政府和地方治理,也有不少人研究党史党建和政党政治,但很少有人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中国是党建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而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落实到地方层面,所以,我觉得把政党政治和地方治理结合起来研究,在咱们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方雷认为,作为一名政治学研究人员,还应该有强烈的公共关怀精神和创新意识。公共关怀的精神就是古人讲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追求优良的政治秩序;而创新意识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至关重要,中国的发展必然带来一次“典范”的变革,或者说是一次“文明范式”的转换,当前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无法完整解读中国,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在方雷看来,“中国的政治学者,应该有这种理论自觉、理论勇气和理论智慧,去打造一种新的范畴,推动中国文明重新确立在全球文明中的地位”。
  他坦言,现在我国的政治学研究无论思想还是方法,主要还是对西方的“移借”,或者表现为“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的方式,这种现状导致中国学者要做出自己的东西非常难。如何才能做出真正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方雷说这是自己的学术追求。

心态平和,时时人生“修炼”

  得知自己获评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时,方雷很开心,却也很平静。“虽然这么说有点俗,但是真的,它只是我学术志业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已是知天命年纪的方雷,对所有事情都有着很好的心态,在他看来只要心态调整好了,什么都不是事儿。
  现在方雷工作很繁重,除了日常的教学科研,他还要承担一些管理工作以及外出讲学的任务。前不久,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入选全国九所首批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这将使方雷以及学院同事的工作更加艰巨。方雷的工作需要频繁出差,他倒没有觉得厌烦或劳累,“对我来说出差就是一个办公环境的移动,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不坐在办公室里,该做的事情也都可以完成。”
  方雷经常谈及自己人生的“修炼”,“自以为,无论志向是否高远,人总要有一定的境界、良知、责任和情怀,努力做到认真做事,淡定做人,无愧良心”。一个人有了比较高的思想境界、高度的责任感和公心,明确自己的行为不是为了个人私利,也就不会将名利看得太重,也就有了一个平和的心态,自然就有了一颗安静做研究的心。
  秉承这样的理念和追求,方雷还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2013年,他被中共中央组织部遴选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首批专家(山东省共二位)。近两年,他为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作学术报告、时政报告累计百余场次。他还多次参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咨政活动,2011年受聘为济南市政协特邀委员,2013年受聘为山东省委组织部“名师送教”专家,2015年受聘为山东省政协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亦师亦友,打造“精彩一课”

  采访中,当记者提到他曾经获得山东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这一称号的时候,方雷脸上绽开了大大的笑容。他说,尽管这只是校内的一个奖,但却是自己“最看重”的奖项,因为这代表着学生们对他的肯定。
  迄今为止,方雷共培养科学学位硕士生55名,专业学位硕士生62名,博士研究生16名。他指导的研究生曾两次获评山东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和一次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多人荣获国家级等各类奖学金及荣誉称号。目前,在他所指导过的研究生中,有继续深造的,先后被国内外诸多知名学府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分布在美国、德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也有参加工作的,涉及政府、企业、高校等各行各业,因其良好的品行能力获得不错的个人发展。方雷说,他最喜欢听到来自学生们的好消息。
  在方雷的学生们看来,自己的老师是这样的一个人:“方老师大气儒雅”“幽默风趣”“从他身上看到了师范之道”……听到这些评价,方雷笑着回应:“我只是在力所能及地指导学生。”他深知,学生求学不易,“如果能给他们一些点拨,让他们少走弯路,对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他们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方雷自述的“举手之劳”,在学生眼里却是另一番感受。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感慨说:“作为我的学问之师,方老师严谨的学术精神彰显在为我批改论文时的审慎之中。”更多的学生们说:“方老师上课旁征博引,理论的讲解深入浅出,还会举很多实际的例子方便我们理解。”“老师对我们就像对朋友一样,每次看到和我们专业相关的好文章,都会在微信上分享给我们,大家一起品鉴。”也有人说:“方老师时常教诲我们做人当‘以大气对待小气’、‘以宽容对待狭隘’,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
方雷外出讲学

  无论是指导学生时的严谨还是上课时的旁征博引,这都得益于方雷深厚的知识积累。他一直喜欢随时记录,看到经典词句都会记下来,这让他在课堂上可以引经据典、信手拈来。除了有知识储备作为后盾,方雷对于如何授课也有一番自己的体会。“说相声的有贯口,老师讲课也应该有自己的‘贯口’。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讲课时每过十几分钟就要有一个‘包袱性’的东西,来重新将大家的注意力拉回课堂。”
  古人称做学问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方雷那里,“万卷书还没有读了,万里路算是行了”。十几年来,他于访学之际游历了欧洲众多著名学府、名城古堡、山川湖海,感悟各国人文风情,领略自然风貌,留下了深刻记忆,丰富了人生阅历。外出访学的这些经历,让他得以实地考察欧洲各国的政治制度。每次访学归来,他的课堂上总能增添一些新的事例,而这些都来自他的亲身经历。
  在欧洲做访问学者带给方雷的还有教学方式的转变。长久以来,我国教学尤其是文科类学科的教学,大都是传统的灌输式模式,但欧洲教学非常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方雷结合自己在欧洲的经历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方式。他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4-5人,由学生自主选择展示题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并以绩点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这种方式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无论平时多忙,他从未耽误过本科生的课,都是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去年,他讲授的“政治学概论”获得了教育部首批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精彩一课”,这也是山大唯一入选的课程。

山大“土著”,感恩成长

  做学术的时候,方雷严谨到“抠门”,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都会“斤斤计较”,但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率性之人。对此方雷总结道,在生活中要做到“正派、仁义、善良、真诚”,用一颗赤子之心去对待生活,那么生活自然不会亏待你。
  闲暇之余,方雷喜欢旅游,尤其喜欢自驾车外出,将车内的音乐调大,欣赏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无论什么都影响不了开车的好心情,颇有几分美国西部的味道,这对他来说,其实就是放松的最好方式。他还特别喜欢“攒钱”(收集硬币),在欧洲访学的时候,他每次买东西都会仔细查看手中的欧元,分辨是哪个国家的,是一个典型的“硬币控”。
  作为从本科到现在一直学习、工作、生活在山大的 “土著居民”,方雷笑言,他在山大有很多“欢乐”,也有些“纠结”,山大促进了他的成就,自然也见证了他的挫折,一路走来甘苦自知,值得庆幸的是,在学术志业的道路上不断得到许多老师、前辈、同事的教诲和帮助。他始终认为,恩情浩荡,应铭记在心。谈及对山大的情感,他最想说的还是感谢,不只感谢山大培养了自己,也感谢百年山大养成的勤奋、厚实、严谨的风气对自己的浸染。身为一名山大人,他深感骄傲与自豪。
  “大学是最宝贵的、不可逆的、单纯的学习时光。”方雷对所有山大学子有着最简单却也最深刻的期盼,“做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将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作为学者的方雷严谨、严厉,作为教师的方雷温和、无私,生活中的他却又善良、真诚,这几种气质在方雷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当代学者应有的气度,这样的方雷,无愧于学生给他的评价——“具有知识分子的担当与情怀”。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杨璇 图/于晴 资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