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学生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尹林:清词丽句必为邻,转益多师是汝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03日 15:09  点击次数:

编者按:近日,2019年度山东大学“学术之星”评选结果揭晓。该奖项的设立旨在激励学校研究生开展原创性和引领性科学研究,争创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推动“学术兴校”发展战略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其评选结果充分体现了目前学校研究生的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每年全校不超过十人获此殊荣,你将在这里见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风景。山大视点网站山大人物栏目特推出2019年度山东大学“学术之星”系列报道,以鼓励广大学子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在科研创新道路上砥砺前行。

尹林,山东大学文学院201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博士入学以来连续两年综合测评年级第一,荣获2017、2018年度山东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2019年度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奖、臧克家奖学金,论文、评论、小说、翻译四十余篇散见于顶级、核心刊物《文学评论》《文艺争鸣》等以及部分高校学报。2019年11月,作为全校八位获奖者之一,荣获山东大学“学术之星”奖。

结实累累,措置裕如

“学术之星”是山东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最高科研水平的学术认可。今年是“学术之星”评选的第二届,而早在第一届的时候,尹林便接触了解了这个奖项。“但那时候觉得自己希望不大,因为当时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成果不够多。”尹林说。但是首届“学术之星”获奖名单上那八个闪亮的名字就在时时刻刻在激励着尹林,他决心在这一年继续潜心研究,以更好的自己和成果迎接第二年的评选。

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努力,2019年至今,尹林在CSSCI源刊上发布了4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是独作,更有一篇发布于文学顶级期刊《文学评论》。这一年的学术成果证明了他的学术能力,在最终的评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非之前的发文经历积累了经验,一年之内在核心期刊上接连发表数篇论文的难度着实很大。在文学相关方向上,尹林在硕士期间便已经在CSSCI源刊《当代文坛》上发表独作论文,此后再接再厉,相继在《小说评论》《当代文坛》《延河》《时代文学》《当代作家评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等文学期刊及高校学报上发布了40余篇作品。

发表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人文社科类的博士研究生来说,期刊数量少,档期又紧,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发表两篇C刊论文已经十分不易。尹林在投稿和发表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到其中的难度。针对这一难题,尹林的经验是通过改善文章质量来提高发刊率。首先便是开好论文的题,对文献进行章节化、结构化的广泛阅读,同时关注学术前沿,将文献内容、自身观点和学科现状三者进行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论题;其次便是敢于打破学科壁垒,深入挖掘自己的想法,创造多种写作的可能性,当灵感出现时也一定要坚持,相信自己的想法并坚持做下去;最后便是多写,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并逐渐在行文风格、题目构思上形成适合自己的体系。

勤写多写,合理规划

鉴于尹林丰富的学术写作发文经历,尹林常常受邀为文学院的师弟师妹讲授经验,“勤写多写”“合理规划”是他总结出的最重要的两点经验。

“勤写多写”是指在平常生活中多读多写,重在积累中体现成果。余华的一句话“写作唯一的捷径就是写”一直被尹林记在心里。从本科开始,尹林便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将青春的悸动一股脑都写进校园小说中。那时候“披星戴月”地写作,让他练就了快速结构文章的能力,写出的文章也具有了一种“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魄。读研读博期间,他也坚持写作,一直向各种文学期刊投作品。在持续不懈的写作中,他的论文框架设计得越来越具有系统性、递进性,全面兼顾了自己研究的文学特色和整个文学史之间的逻辑性,这种后天形成的写作思维程序成了他能够写出优质论文的基础。

“合理规划”既指根据研究生期间的不同阶段,规划自己想要达到的学术目标,又指在生活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规划自己的时间。回顾博士生涯之初,尹林说:“刚刚成为博士时,总觉得自己缺乏一种目的性。”在导师黄发有教授的帮助下,尹林通过对八十年代《文艺报》的探索,确定了研究八十年代文学史的方向,规划出了博士阶段的目标。在生活中,尹林想把每一个环节都变成积累的机会,把垃圾时间都变成有效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效率。

递相祖述,转益多师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戏为六绝句(其六)》——杜甫

在杜甫的生活时期,诗坛上“好古遗近”者对“初唐四杰”的批评日益加剧。面对这种现象,杜甫创作了《戏为六绝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首诗对尹林的影响很大,他的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便是《论杜诗的“追忆”倾向》。尹林从中学到了做文学的三个道理,一是谦虚,二是清醒,三是灵活。

尹林告诉记者,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讲到“自古文人相轻”,而谦虚可以避免这种现象,让我们得以去学习和理解前人,以建构一段学术或者文化史;清醒能够让我们提高分辨能力,知道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时代值得去学习,不至于走歪路耽误功夫;而灵活可以让我们在不同的学术阶段选择不同的学术目标,在成功的路上循序渐进。

当今时代,文学教育得到推广,人们的知识不断提高,“一些过于具有个人特色的东西,可能难以‘以理服人’了”。尹林有着清晰的思考。他认为,当今文科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脉络就是“经典化”,也就是现代版的“递相祖述”,必须谦虚地去了解古人的基本言行,以及这其中所包含的基本逻辑,才能够获得做学术所必需的经验。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觉得对文学史的研究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只有了解了我们现在处于发展史的什么阶段,我们个人在这个阶段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才能够对自己的下一步工作一目了然。”

名师为领,虚心受教

2017年,刚刚考上博士的尹林并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路在何方。在博一的时候,由于缺乏方向感,尹林过得很迷茫。在博二的时候,尹林主动找到黄发有教授请教,导师使他在迷途中悬崖勒马,并且指引他找到了一口“井”——八十年代的《文艺报》,让他去挖掘。起初,尹林的研究进展并不太顺利,但在坚持了许久之后,他从《文艺报》意外地地发现了八十年代的文学矿藏,一下子发表了两篇C刊。在今年的学术成果中,发表在《文学评论》上题为《“改革文学”的个人权利书写与文学转型》的论文也正是在此方向上研究的成果。每次尹林拿着刚写好的论文去找黄老师,黄老师都会当场批阅,不厌其烦,认真地提出批评性意见,言必有据、言之有物。在黄发有教授严谨治学风格的影响下,尹林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说黄发有教授是尹林整个博士生涯的领路人。

尹林谈到,在为人处世方面,导师也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从面试的时候就一再告诫他:“你知道的就说,不知道的就别说。”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尹林身上难消“书生意气”,有时候说话会不假思索,黄老师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你的问题就是话太多,这样对你是没有好处的。”后来尹林也渐渐地开始学习黄老师身上行高于言的品质。

风气育人,环境育人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造就了人。”尹林在博士阶段能够取得这样的学术成果,和山东大学文学院的环境密不可分。

尹林感慨,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文学院更是拥有百年的悠久历史传统,长久以来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山大“学术兴校”政策的提出激励了整个文学院,杜泽逊院长带领领导班子成员提出冲击A+学科的雄心时,所有文学院的师生都为之精神一振。近年来,学院成功预聘温儒敏教授为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叶国良教授、龚鹏程教授受聘讲席教授,赵生群教授、黄发有教授、李桂奎教授受聘特聘教授,每周2到3场国内一线学者的讲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立项……文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励着师生向更高的学术成就奋斗。从2017年9月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师生齐心协力,已发表12篇《文学评论》。尹林认为,能代表整个人文科学学部获得“学术之星”的荣誉,既是自己个人的成功,更是整个文学院学术发展的缩影。

结束了七年的省外求学,作为自己新的起点,尹林在博士阶段选择了家乡的山东大学。在博士生涯中,他明确了关于未来的志向,坚定了继续从事学术工作的信念。在山大,一次又一次的获奖是对他不断进步的最好证明。

时代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新时代里更加讲究实干精神,响亮的口号少了,但默默耕耘的人多了。在山大,很多跟尹林一样寒窗冷月、负笈苦行读到最高学位的人必定都是如此,在他们心里,一定有一个信念不断支撑着他们:强院兴校、强校兴国。尹林相信,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将会保持学术的专注和热情,在国家、社会、学校的发展进程中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宋广鑫    摄影:资料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李皖宁 谢婷婷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