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讨室接受采访的路上,苏雯菁被树下打盹的猫咪“绊”住了脚步,她上前摸了摸小猫的脑袋,被阳光笼罩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虽然科研、学业任务较重,但苏雯菁善于用这种生活中的小美好给自己松松绑、减减压,以松弛、乐观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天。
苏雯菁,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医学工程专业2020级本科生,中共党员。连续三学年成绩位列专业第一,总成绩位列学院年级第一,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学业奖一等、山东大学特长奖,荣获小米特等奖学金,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山东大学校级三好学生和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担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学生负责人、2020级智能医学工程班团支书、年级分会党团部部长和辅导员助理。保研至复旦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兴趣发芽 沉潜智能医学
从高中开始,苏雯菁便与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对生命体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充满好奇;由于理科背景,她也被人工智能所吸引,希望能利用高科技解决问题。填报志愿时,医工融合的趋势指引了苏雯菁的未来之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张文宏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公共卫生体系的资源调度和智能化运营方面的强大能力。此外,钟南山团队等研发咽拭子采样机器人取得进展,既可以避免医务人员感染,还能提升生物样本采集的规范性、保证标本质量……于是,苏雯菁在了解了医工结合的广阔前景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成为山东大学该专业的首届学生。
经过三年多的学习,苏雯菁对专业的认识从最初的“机器人做手术”逐渐深化。作为“医理工”高度交叉的学科,智能医学工程涵盖了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多个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医学研究的重心也渐渐从‘怎么治’过渡到‘怎么防’的阶段。我们尝试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疾病的早期防治,希望能帮助人们延长生命时间,提高生命质量。”苏雯菁说道。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国家A类学科,又背靠齐鲁医学百年品牌,学习方式深度创新、跨学院协同授课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涵盖信息丰富,内容艰深,学起来颇具难度。老师授课前,苏雯菁会提前预习,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带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热情投入课程学习。此外,坚持良好学习习惯帮助苏雯菁在大学求学的“马拉松”中一直向前。三年来,她坚持每天复习预习、记录疑难,每周创建思维导图、系统回顾,每月总结内化、定点提升……虽然任务繁重,但苏雯菁并没有把这些看作负担,她将之比作滚一个“优势雪球”:“花时间去学习,产生新的想法,和老师沟通,和同学讨论,自身能力会获得提升。随着能力、成绩提升,就更主动地花时间去学习,最后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的循环。”
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苏雯菁释放压力的方式便是运动,大一时每天都会早起在操场跑两圈,大二大三时,她也坚持晚上跑步。耳畔的风声伴着呼吸,没有外界的纷扰,时间也渐渐慢下来。待情绪稳定后,她会对本阶段学习进行反思,找出失误原因,并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如果把困难置之不理,那它一直是绊脚石。但如果从中积累经验,那它就是前进路上的一枚勋章。只有直面它,从痛苦中升华,才能做得更好。”
情怀生花 深耕科研项目
进入大学,苏雯菁就明确了自己深耕科研的目标,并在实践中为之奋斗。学研互促,以赛代练,苏雯菁共获各级科创奖项27项,也完成了由项目的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转变。大一时,苏雯菁多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项目,积累经验、总结教训。随着经验的积累,苏雯菁渐渐以引领者的身份吸引着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团队、完成项目。
谈到如何做好一个团队的leader,苏雯菁认为团队激励、以身作则、合理分工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最关键的是“勇敢地去做先行者”。只有迈出第一步,才能不断地积累经验。“虽然一开始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但随着任务分配明晰,大家慢慢磨合,最终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参加生物医学工程创业设计竞赛时,苏雯菁和另外两名本科生组建团队,一切几乎从零开始。经验的空白没有阻碍他们,相反,为他们挥洒创造力提供了空间:经过分析学习、统筹规划,苏雯菁依据团队成员优势进行分工,制定了详细的任务提交时间。团队交流合作,共同努力,不仅完成了这个项目,而且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生物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国家三等奖的好成绩。
智能医学与人类生命健康接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之前的科研项目中,苏雯菁已经接触过儿童自闭症、胃癌、肺癌以及虚拟现实治疗等方向,积累了大量经验。在确定科研方向时,《项目驱动式创新实践》这节必修课为她提供了新的选择:脑疾病。虽然此前从未接触过,但苏雯菁勇于尝试,以其分支阿尔兹海默症为切入点,开展项目研究。“脑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器官,它实在太精密了,它的构造也特别漂亮的,脑疾病诊疗更是全身疾病诊疗的明珠所在。”
脑疾病的研究内容激起了苏雯菁的探索欲,老龄化的社会趋势也使她坚定了开展阿尔兹海默症诊断治疗项目的决心。利用智能医学方法进行阿尔兹海默症的前期筛查干预,对于缓解病患疾病症状、进程和关爱老年人群体都有重要意义。政策扶持快马加鞭,民生所需一往无前。苏雯菁希望能够以自身兴趣为桨,以时代需求为帆,让研究的船驶向更广阔的海洋。
热忱为灯,点亮美好未来
履践致远,笃行不怠。作为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学生负责人,苏雯菁参加了山东大学学生骨干红色教育实践井冈山研学班,在红色土地上感悟信仰的力量。讲起这段经历,苏雯菁兴奋地连说了好几次“太棒了”。她不仅收获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更亲历了让她震撼的革命文化情境。她跟着大队伍沿着红军走过的崎岖的小路,寻找当年设下的地标;穿草鞋、打麻绳,回忆井冈山上的生活;中午在老乡家做饭,感受了红军和百姓之间的鱼水情深……“我们来到了一个传承红色精神的家庭,老奶奶拿出入党 50 年的纪念章给我们看,还看了她爷爷和毛爷爷的合影。”这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让同学们印象深刻。
苏雯菁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参加了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其中,“书信陪伴留守儿童”活动深深触动了她。她和同学们通过书信与留守儿童们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喜乐悲忧,为孩子们提供精神上的关爱和陪伴。一封封信件串联千里情思,孩子们稚嫩的笔迹满怀着天真、善良和热情。“今天天空真的很蓝,能开心一天。”孩子们纯粹的快乐让苏雯菁记忆犹新。活动并非她提供单向陪伴和帮助,孩子们的纯真和童心也指引着她不断地寻找自己的赤子之心,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开阔明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苏雯菁的座右铭。以初心为指引,奋斗向前;以努力筑根基,行稳致远。如何成为新时代的医工人,苏雯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将追寻着目标,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