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灯塔与发动机”
发布日期:2009年02月20日 09:29 点击次数:
[本站讯]他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等课题十余项;他获国家发明四等奖一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他发表论文180余篇,专利3项,负责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于2007年获批山东省精品课程。他曾于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当记者感叹赵军教授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和科研成果时,赵军教授摇摇头,微笑着说:“这些成绩不仅属于我,它们属于大家。获得爱岗敬业人物这个荣誉我也感到非常惭愧,因为这些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是为人师者的本分。”赵军教授坦言,自己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学校和老师多年的培养。科研上的成果,“首先要归功于山东大学良好的学术氛围;科研的成果与领导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这种支持使我不能、不敢也不愿懈怠;同事们之间的协作互助对我科研工作也有巨大的帮助,搞科研光凭自己是不够的,要汇聚多种力量,也要善于利用这种力量,团队的合作往往会使我们双赢,因此,与同事相交,应以互助协作为准则,以开放的胸襟交流科研过程中取得的感悟和理解。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学生,他们对我的帮助也不可忽视。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创新意识,这是每一个有科研理想的人所必需的。”
明确学生阶段特征 因时而教
赵军教授1989年7月参加工作,到如今已整整20年,他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一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在他看来,学生教育应该“因时而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以不同的教学理念给予不同的教授。以赵军教授自己所教的课程为例,他认为,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学生应以掌握“先进制造技术、专业英语、金属切削理论”为主;而在本科教育阶段,学生则应以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先进制造技术、专业英语”为主。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阶段的学习和教学目标,既要坚持“因材施教”,也应掌握教学规律,“因时而教”。
赵军教授还针对所从事学科本科教学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体会做了总结。赵教授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程内容与国家经济建设、重大产品的关系,体现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我们才能确保接下来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其次,根据工科特点,教学应该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第三,教师应该尽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术思维;最后,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穿插介绍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针对性学习的习惯,而不至于陷入盲目啃书本的状态。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赵军教授也有独到的教学体会。赵军教授说,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但是,具体到每个教学细节,如何根据这种不同把握不同的教育方向,却并不是个简单的问题。研究生阶段的工科课程教学应多举实例,从国家经济建设重大需求产品的设计、制造出发,引出课程内容,使抽象的理论具体、生动;在此基础上,导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前沿,使研究生课题能够“定好位”;另外,导师应该注意加强研究生的基本学术素养教育,培养适合个人的科研方法。赵教授说,导师一路带出来的研究生未必就是好的研究生,导师应该注意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这是研究生个人长久发展的保证;至于毕业论文,导师择要严格把好文献综述、开题、论文写作、预答辩、答辩等各个培养环节,引导学生保证学术规范,开拓创新。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要先学会做人
赵军教授先后在新加坡理工学院和德国汉堡工业大学进行过合作研究。在他看来,在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他收获更多的是来自国外同行的种种启发:制订合理的目标,周密的工作计划,严谨的工作作风,高效的工作方法,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急功近利和重在落实、注重实效的态度。赵军教授说,这些话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人人都能说,但事实上我们在很多领域与高水平的国外同行还有差距。赵教授悉心钻研,有很多交流合作得到的启发已经用于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效果很好,收获颇丰。
当谈到20年的工作和教学中印象最深、对他触动最大的事情时候,赵军教授说:“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要先学会做人。我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和缺点。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山东大学的学科建设、科研和教学贡献力量。”
你们是来学习的 不是来给我帮忙的
赵军教授渊博的学识和对己严格要求、对人细心周到的学者风范,让身边的人、尤其是他的学生为之感动。赵军教授的研究生王维,作为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名普通的研究生,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很幸运的,因为导师赵军教授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对学生无尽的关爱。王维说,在专业知识的海洋里有赵老师这座巍峨灯塔的不断指引,在课题研究上有导师“这台强大发动机”的全力助推,在日常生活中有赵老师这位细心前辈的真心关爱,他心中充满动力和感激。王维说,在南校区西配楼的大厅里,总能看到赵军教授早到晚归的身影,他仿佛早已习惯了为学生日夜操劳。王维不无感慨地说:“可不知他是否知道,他的鬓角已依稀可见早生的华发。”
王维说,无论工作多忙,赵军教授自己的事情他都会自己去做,有时候学生们想为他分担一些,他总是说:“我自己的事再多也不用你们帮忙,你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给我帮忙的,你们抓紧时间做好自己的课题,三年时间不长,不能耽误。”不仅如此,赵军教授对待工作非常认真细致,每一件事情都争取一次做到最好。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赵军教授经常到实验室了解他们的课题进展,而不是让学生去他的办公室。当学生的课题遇到瓶颈时,赵军教授总是耐心地提出他自己的意见,帮助学生找到突破点,甚至帮助学生收集文献资料。赵军教授对待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他的学生们。]
【供稿单位:宣传部 校报 作者:马龙 孟晗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白杨 志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