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无情人有情 开拓创新学者风
发布日期:2009年02月08日 07:30 点击次数:
[本站讯]工作上,他思路开阔,极具开拓型;学术上,他潜心研究,硕果累累;生活中,他谦和热情,很有亲和力。他,就是山东大学2008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土建与水利学院院长李术才教授。
开拓创新 团结协作 使岩土工程中心更具“战斗力”
李术才教授作为岩土工程中心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对中心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提倡资源共享和团队协作,吸引岩土界的精英加盟山东大学岩土中心团队。中心成立之初,面临着资金、人员、设备和办公条件等种种困难。作为学科带头人,李术才教授想尽一切办法招贤纳才,使岩土中心由成立之初的4人发展到16人的规模,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2人,兼职特聘教授2人。短短几年间,中心从无到有,获得2个博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创办1个本科专业,使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有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岩土中心学术研究队伍年龄和专业分布合理,在读博士生、硕士生60多人。2008年山东省工程力学重点学科和山东省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获准建设,大型地下洞室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准筹建。
岩土中心开创了四个前沿研究方向:岩体力学特性和施工过程力学、岩体锚固特性和优化、海底隧道设计理论和隧道施工期超前预报。岩土中心建立以来,先后获得863计划课题1项、973课题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重点基金2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项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研纵向经费达1000多万元,横向课题达3000多万。
加强国内外交流 使山大岩土学科更具“国际竞争力”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环境,李术才教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岩土工程领域前沿的研究方向与国际接轨。为提高山大岩土学科在国内外岩土界的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2008年成功举办了400人规模的“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和260人规模的“第七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大会”。
为加强交流合作力度,山大岩土中心已与国内外岩石力学界顶尖专家和研究单位建立了广泛联系。邀请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John.A.Hudson教授和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来华讲学团R.Zimmerman教授等访问山大。2008年,钱七虎院士、顾金才院士、郑颖人院士、周福霖院士等20多位知名学者来岩土中心进行学术交流。目前,岩土中心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长崎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等8所海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科研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8人。
潜心研究 超越自我 使科研工作更具“创新性”
在提高团队竞争力和科研能力的同时,李术才教授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近年来,在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及具有重大工程应用背景的项目支持下,李术才教授发展完善了岩体施工过程力学分析方法和体系,建立了可分析裂隙对岩体弱化作用和锚杆对裂隙加固作用的断续节理岩体断裂损伤模型,并开发了计算程序,克服了以往分析中无法有效计算裂隙岩体中裂隙和锚固效应的缺陷,能够较好地反映锚杆与围岩的共同作用及锚杆在节理岩体中的加固作用和岩体的渐进破坏过程。研究成果成功地解决了三峡永久船闸中隔墩和闸室直立墙裂隙岩体深部变形的预测分析问题,结束了国内关于三峡船闸变形的争论,避免了增打大量锚杆和锚索,节约了大量投资,得到三峡总公司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李术才教授提出了我国海底隧道最小岩石厚度分析方法和体系,成功确定了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和第二条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并被设计院和业主采纳;主持了宁波象山港海底隧道的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研究、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灌门水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研究;提出了不良地质超前预报“三结合”原则,即物探与地质相结合,洞内与洞外相结合,长距离探测与短距离探测相结合,建立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在沪蓉西国道主干线湖北宜昌至恩施段及锦屏二级水电站和青岛海底隧道开展了大量地质超前预报,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利用地质和综合物探(TSP203,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测,陆地声纳等)方法多次在上述隧道中预报成功,避免了工程灾害,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国内同行和施工单位的充分肯定和业主的好评。
近5年来,李术才教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发表文章200多篇,其中SCI收录21篇,EI收录122篇,ISTP收录9篇。李术才教授目前主持863课题1项、973课题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面上基金2项、企事业委托项目20余项,在研项目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
谦和热情 诲人不倦 使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亲和力”
李术才教授谦和、热情,脸上流露出的总是智慧和精干,在他身上,治学的严谨与为人处事的随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初识他的人会觉得他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谈话中总是面带微笑,尤其在指导学生方面,更是诲人不倦。李术才教授作风严谨,他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同时又热情、耐心地指导本科、硕士、博士生。他对待科研工作非常严肃,他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之成才,非一日功夫”,平时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今后他们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很多学生毕业后,才感到跟李术才教授学到了真知识,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受益匪浅。生活中,他总是和蔼可亲地对待学生,学生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他交谈,并且每年他都和他的研究生们共同联欢庆元旦,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李术才教授在山大南新区多次结合自己科研经历给土建与水利学院学生作报告。他生动地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研究小组作科学研究的经历。同学们从他们的研究过程中学到了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从那一项项的科研成果中,看到了自己专业的美好未来。李术才教授希望同学们扩大视野,扩展知识面;学会学习,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生活,同时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李术才教授的报告激发了同学们对学好自己专业的信心,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许多同学反应:“李院长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听了他的报告,受益匪浅。同时,面对面与他院长交流,感觉他非常随和、非常亲切,有朋友的感觉。”
2009年,李术才教授将带领他的学术团队致力于解决岩溶地区隧道建设中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和突水机理治理方法的研究,力争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国家西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并将山大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声誉逐步推向世界。
李术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人选。近年来,负责承担了科技部863和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大型水利、水电、矿山、交通等领域的重大岩土工程课题。]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王莉莉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张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