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1月4日和7日,“山东大学2008年度爱岗敬业模范人物”和“山东大学2008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作为山大人的杰出代表,他们或者工作在第一线,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敬业奉献,热情为师生服务,做出突出成绩,赢得师生的尊敬和赞誉;或者在校内外新闻媒体公开报道并产生广泛影响,有重大成就或新承担重大教学科研项目或其他重要工作,因业绩突出当年度获国家及山东省重要表彰奖励,受到全校师生及社会广泛关注。他们为提升山东大学的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必将激励更多的山大人为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从今日起,山东大学新闻网——“山大视点”网站将陆续把他们介绍给大家,并以此向他们表示节日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今天为大家推出的是山东大学2008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获得者傅有德教授。
[本站讯]在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有这样一位教授,他由于偶然的机遇“半路出家”,从西方哲学改行犹太学,经过十几年持久不懈的辛勤耕耘,他的犹太哲学与宗教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外同行中也有广泛影响。培养学生,他走的是“土洋结合”之路,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对待生活,他“少说多做,对任何人满面春风。”他,就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2008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获得者傅有德教授。
独辟蹊径:从西方哲学转到犹太研究
傅有德于1977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是“文革”后第一批跨进大学门槛的“天之骄子”。1984年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成为山东大学西方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新生力量。1987至1988年,他有幸被国家公派到遥远的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进修,是较早“走出国门”的青年学者。1988年年底,他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是山东大学第一次破格晋升的青年才俊。不久,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巴克莱哲学研究》。该书于1993年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又被人民出版社收入《哲学史家文库》再版。正当傅有德在西方哲学领域潜心钻研,奋力进取之际,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方向,也开启了他正在从事的犹太研究事业。
1992年初,傅有德的老师谭鑫田教授和北京的斯宾诺莎学者们欲把《斯宾诺莎全集》译成中文,邀请傅有德翻译其中的《希伯来语法》一书。恰在这个时刻,英国牛津大学的希伯来与犹太研究中心寄来了研究生班的招生简章。喜出望外的傅有德马上寄去了求学申请并很快被录取。当年10月,傅有德又一次“背井离乡”,只身前往英国牛津,成为犹太学研究生班的学生。在那里,他接受了犹太宗教、伦理、历史、政治、古典希伯来语等课程的训练。翌年,他又转到伦敦的犹太学院——Leo Baeck College继续深造,特别侧重于犹太哲学。1994年暑假,他从英伦直飞以色列,参加了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的犹太教暑期学校。在海外的学习过程中,傅有德强烈地意识到:犹太文明不仅是古老的,而且是常新的。作为“两希文明”之一,她对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估量的独特贡献;虽然犹太教在西方早已家喻户晓,犹太研究也是多数大学的必开科目,但对于中国,她却是崭新的学科,是一片足以在其中遨游终生的知识海洋。他相信,在中国开展犹太研究,不仅具有学科建设方面的意义,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很有价值的。志向已明,目标已定,他决心回国后在中国的犹太研究领域干一番事业。
筚路蓝缕:在犹太哲学与宗教领域垦荒
1994年,踌躇满志的傅有德回国后立即创建了山东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这是我国唯一一家以犹太宗教和哲学为研究方向的科研机构,也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犹太研究机构之一。2003年,以犹太研究所为主的校内宗教研究机构整合为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傅有德任主任。2004年,该中心通过了教育部的层层评审而成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傅有德于2002年创办的《犹太研究》集刊,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犹太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刊物,2007年底该刊物入选CSSCI期刊(集刊类)。
研究所成立后进行的第一项重大工程就是组织“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的翻译和出版。傅有德延聘英国著名学者海姆马克比为学术顾问,请他帮助确定翻译书目。这套丛书包括《迷途指津》、《大众塔木德》等10部犹太哲学与宗教名著,是了解犹太哲学与宗教的权威性著作。丛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好评,已再版、重印数次。目前,该丛书又扩大了规模,变为开放的、连续不断的翻译书系。这套翻译丛书是傅有德及其犹太研究机构的开山扛鼎之作,也是对中国犹太哲学与宗教研究的突出贡献之一。
1998年,傅有德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西方犹太人本哲学”结题,从而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犹太哲学的专著《现代犹太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紧接着,傅有德又分别申请到了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课题“犹太哲学研究”和“犹太哲学史(古代部分)”。经过数年努力,该课题以“优秀”结项,与之相伴随,《犹太哲学史》(上下卷)也已出版发行(傅有德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除犹太哲学研究之外,傅有德还在犹太宗教、犹太教与儒学比较领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十多年来,他出版著作、译著10几部,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文史哲》以及以色列、美国、英国、香港的书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伴随着一批犹太研究著作和论文的发表,傅有德在国内犹太宗教与哲学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立和巩固,在国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英国、以色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电台、电视台、报刊多次录制节目或发表文章,介绍他的犹太研究经历、成绩和观点。从1997年至今,已有美国的凯斯大学、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布蓝戴斯大学,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以色列的海法大学等许多高校邀请傅有德讲学或作学术报告。鉴于傅有德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广泛的学术影响,他被山东省省委省政府评为首批“泰山学者”(2005年),目前是山东大学屈指可数的几位人文学特聘教授之一。
请进来送出去:土洋结合培养人才
1999年,山东大学的宗教学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傅有德申报了宗教学本科专业并获教育部批准,翌年建立宗教学系并招收本科生。2005年宗教学专业获得博士授予权。作为多次出国留学的直接受益者,傅有德深知,国外古老而中国新兴的宗教学专业必须走开放式办学的道路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他的思路和做法是:请进来,送出去,土洋结合育人才。
在山东大学宗教学系,本科和研究生的许多课程都是由国外专家讲授的。在过去的七八年中,每个学期都有外籍长期专家在教学第一线系统讲授相关课程,另有数名短期外籍学者来开设讲座。为了加强宗教学教学与研究的师资队伍,傅有德于2004至2008年延聘以色列和澳大利亚著名学府毕业的艾理克(Avrum Erhlich)作为全职教授;2005年至今,在美国学习、工作达13年之久的谢文郁教授加盟;2004至2007年,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毕业的诺安(Noam Urbach)自愿前来参与教学和图书募集;2008年,美国犹太学院毕业的韦伯(David Weber)被聘为长期专家。此外,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希伯来大学、布蓝戴斯大学、波士顿大学等世界名牌大学的一些一流学者,都曾来讲授密集型课程或学术讲座。傅有德不余遗力地创造条件,目的是让学生不出国门即可接受外籍学者的教育,尽可能使后起的宗教学专业建立在高起点、高水平、前沿性的基础上。傅有德不仅把国外的教授请进来,还把国内的著名学者请来作学术讲座。不仅为本专业的学生讲,还心系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2007年,他和同事们创办了“天人讲堂”,邀请了赵敦华、朱学勤、刘小枫、何光沪等学界名家为全校的学生开设系列讲座,迄今已举办13讲,成为山东大学品牌文化活动之一,深受学生欢迎。
傅有德不仅把国外的学者请进来讲课,还把学生送出去,或攻读学位,或短期联合培养。傅有德利用出国研究或讲学的机会,与欧美、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的不少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有的签署了长期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和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建立学术关系的学校有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英国伦敦的犹太学院、挪威奥斯陆神学院等等。迄今,已有5人到以色列,3人到加拿大,4人到美国,2人到澳大利亚,4人到挪威,1人到英国,10多人到香港学习,或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或访学一年、半年。粗略统计,几乎所有攻读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博士生和半数硕士生都有境外留学的机会。海外留学经历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接触到学术的前沿,收集到充分的资料,接受到著名教授的指导,学业和英语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完成学业和未来的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傅有德长期坚持用英语或双语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课。一开始学生们听不懂,理解起来有困难,他就耐心地解释关键的词汇和概念。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们反映双语教学对提高英语和专业都很有帮助。2008年,他主讲的Introduction to Judaism被教育部评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做事严谨、一丝不苟是傅有德的特点。他常对学生们说:“做学问和做人一样,一定要诚实”。“写文章可以借鉴别人的成果,但一定注明出处。”“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的论文总是严谨规范。生活上,傅有德对学生倍加关心。他常询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力所能及地为帮助同学克服困难。在傅有德的努力下,宗教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包括定向在职的研究生)每人都享有一份2400元、3000元或3600元不等的助学金。傅有德为学生所做的一切学生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他表现出由衷地感激和尊敬。
某犹太圣哲说:“少说多做,对任何人满面春风。”傅有德欣赏这句名言。
傅有德,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985工程”二期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创新基地负责人。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学系主任。曾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1999-2006)。兼任全国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宗教学会理事、山东省哲学学会会长、国际巴克莱学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兼职教授。曾获“山东省拔尖人才”、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荣誉或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