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李延青:敬业创新的年轻消化内科专家

发布日期:2008年09月18日 11:03  点击次数:


     医师简介:李延青同志1984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现山东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即山大齐鲁医院工作,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他凭着对医学事业的无比热爱,严谨治学,敬业创新,不断开拓,取得了显著成就。1999年担任消化内科主任,2002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并承担博士后工作站的指导工作,2003年任内科主任。多次被医院和山东大学评为先进科主任、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他的不懈努力也得到了消化界老一辈和同行们的首肯,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全国常务委员,胃肠动力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全国常务委员,《中华消化杂志》、《胃肠病学杂志》、《胰腺病杂志》等全国性专业刊物的编委,成为国内消化病学界著名的中青年专家。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有一位蜚声全国消化内科界的年轻专家,他就是消化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延青。在20多年的从医生涯里,李延青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锐意创新的进取心被同行钦佩,受导师器重;他更以一颗医者的仁心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赢得广大患者的信任。
    创新——学者的魂
    李延青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学习勤奋刻苦,善于创新的人。从成为一名医科大学生到现在作为一名知名学者,在他的履历上创造了不少的第一。197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东医科大学(今山东大学医学院),1984年又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住院医师;1995年他参加了国家教委雅思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中澳优秀青年奖学金被选送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深造,1999年博士毕业后毅然回国;2002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同年当选为山东省消化学会主任委员,是当时全国消化学界最年轻的主任委员;2006年7月他领导的齐鲁医院消化内镜室成为中国内镜医师协会首批内镜培训基地,2007年消化内科成为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和泰山学者岗位。
    为了跟上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李延青坚持不懈地在从医、求学、科研的道路上充实自己,不断开拓创新。他一方面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每天用大量的时间诊治病人,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他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留学期间,他利用国外先进的科研条件,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考试通过了维多利亚州医师资格认证,被墨尔本大学附属医院聘为消化科医师并从事临床工作。在肝脏葡萄醛酸转移酶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得到导师PaulDesmond教授的称赞。
    1999年,李延青博士毕业回国后,成为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从此带领科室跑在山东消化界的前沿。他始终坚持通过开展新技术来提高科室临床医疗水平。每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他都紧盯着消化领域新技术发展的动向。在李延青的带领下,齐鲁医院消化内科陆续开展了胃肠动力检测、超声内镜、胆道介入治疗、激光共聚集显微内窥镜、胶囊内镜、放大内镜、肝癌介入射频治疗、门脉高压介入治疗、内镜消化道支架术等大大小小63项新技术。开展工作范围之广,应用技术之新,发展速度之快,为全国消化界所瞩目。尤其在激光共聚集显微内窥镜、超声内镜等方面,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慕名前来的病人络绎不绝,李延青也多次应邀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作该领域的专题报告。
    李延青认为,科研成果是衡量一个科室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担任科主任伊始,他就把功能性消化道疾病和胃肠道肿瘤作为科研工作的突破点。多年来,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始终围绕这一方向,开展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系列研究,先后三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及大肠癌领域做出了国际一流的科研成绩。
    敬业——医者的心
    古人说:心不近佛者不可为医,艺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李延青认为,首先要敬业,敬业是一个好医生必备的素质,爱岗敬业,不断学习实践,方可达到德与技的统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熟悉李延青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对工作对病人极端负责的医生,对自己要求严,标准高,技术精益求精,工作一丝不苟。凡是李延青主管的病人,无论再忙他都要挤时间定期巡视,即使出国刚回来,都立刻赶往病房,对危重疑难的住院病人,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及时治疗。在长期的接触中,患者评价他看病耐心谦和,待人诚恳;同事公认他勤勉敬业,无私奉献;他的学生们评价老师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而他自己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不可重复性使得医生的责任重大,做医生时时刻刻不敢有丝毫懈怠。
    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是李延青一以贯之的态度。如询问病史是医生的日常工作,简单询问后,开单做各种检查,是一些医生最常见的工作方式。同样是询问病史,李延青却做得很认真、很细致。在他看来,询问病史,不是简单的只听病人讲述,医生要学会问,根据一些疾病的症状询问病人,这样诊断病症才有根有据。一次,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因血氨升高拟诊肝昏迷,李延青教授通过病史及简单查体,迅速明确了血氨升高原因系消化道应激出血所致;还有一次,通过仔细询问,一个误诊为肝结核、肝硬化长达十年之久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得到正确诊断与治疗。数不清类似的例子使他赢得了患者的青睐和信任,在门诊,找他看病的队伍总是最长;在病房,常常“遭”到患者及家属们的“围追堵截”。患者们用三个字概括李教授看病的特点:准、快、省。
    李延青常说:一个有经验的医生,不仅知道患者病情的差异,还应知道患者心理状况的不同,知道如何为不同的患者服务,如何使患者相信自己的服务,这就是服务的艺术。在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医生的工作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重视的是“病”,而如今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把“病”和“人”看作一个整体,既重视“病”,更重视看病的人。
    一天早上,一对年轻夫妇来就诊。他们未进诊室前,已“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了,经过询问,李延青方知这个女病人是一个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一年内已是十几次来看病了,几乎看遍了所有的专家,吃遍了所有的药,可丝毫都没有效果,已对治疗失去信心,患者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面对这样的病人,李延青认为单纯药物治疗是绝对不够的,需要建立多方面、多步骤治疗。为此,李延青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社会背景等情况,详细解释肠易激综合征的良性本质,以解除患者的顾虑和提高对治疗的信心。在此基础上,为彻底打消其“恐癌”心理,李延青给病人做了胃镜以及结肠镜检查,再次向病人证实,她的确没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没有“不治之症”。其次,考虑到病人严重的精神心理症状,李延青嘱病人配合应用一段时间的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一个月之后,当这位病人再次复诊时,人们目睹了上述治疗对患者所产生的效果:症状明显缓解,彬彬有礼,神情愉快。他的丈夫连声道谢:“大夫,谢谢您!真是太神了!在您的治疗下,我妻子像变了一个人!”
    今天的李延青,既要拿出大部分时间坐门诊、查房和做内镜检查,又要进行学术研究,还有给山大医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上课,全国重要的学术会议也少不了他的身影。“忙得几乎不过周末,学习的时间也很少,只好挤出早晨或深夜的时间学习”,李延青说。
    在带领科室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李延青个人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更是取得了不菲的业绩。他是功能性胃肠病、胃肠道肿瘤和胰腺疾病领域的全国知名专家,在消化系统疑难病例诊断、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内镜诊断治疗方面,以技术精湛和全面而闻名。但李延青没有丝毫的满足,他说:“没办法,选择了这样一个手握人们健康和生命的职业,本着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就必须不断学习、思考,不断实践、创新,提高自己。”]

【供稿单位:《齐鲁晚报》(2008-07-28 B06)    作者:奚道贤 谢静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俊 郭鹏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