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梁作堂:在粒子物理学领域不断探索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11日 10:16  点击次数:


    梁作堂教授近年来在QCD研究领域,特别是高能反应意外自旋效应的起源、强子化过程的自旋效应、重子产生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工作,2004年又在重离子碰撞过程自旋效应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与王教授合作提出的“高能重离子碰撞中整体极化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思想,得到国际同行重视。因其在粒子物理研究领域的出色表现,2005年申报的《高能反应过程的自旋效应与强相互作用性质的研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引起学界同行关注。
         粒子物理学是国际性的大科学,梁作堂教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在粒子物理国际大舞台上锻炼成长。他在1987年硕士研究生期间,就担任Shandong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particle Production学术秘书,2000年担任“两岸中高能物理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秘书,2002年担任“QCD Theory and RHIC Physics”国际讲习班和研讨会组织委员会联合主席,2004年担任“全国RHIC物理与中高能物理研讨会”组织委员会联合主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20多次,并多次到德国、瑞典、意大利、俄罗斯杜布纳联合研究所、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进行科研合作。
         梁作堂教授自97年回国以来,一方面积极参与教学工作,承担本科生主干基础课《量子力学》等,指导的博士生多次获山东大学和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同时已承担或完成国家和教育部资助的“强子的自旋结构和强相互作用过程的自旋依赖性”、“高能碰撞衍射分解机制与自旋效应”、“夸克轨道运动及强子反应过程的自旋效应”等9项科研课题;1999年获中国高能物理学会首届晨光杯优秀青年学术论文一等奖,2001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梁作堂,1964年出生于山东日照,1980年入山东大学物理系学习,1987年获硕士学位,1994年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获博士学位,1988年起先后在德国工作学习7年多,1997年1月回山大工作,2001年起担任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副院长,2003年起兼任威海分校空间科学与应用物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粒子物理理论和高能核物理理论。先后在权威学术期刊与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包括《Phys.Rev.Lett》3篇、《Phys.Rev.D》24篇和应邀为世界科学出版社的《Inter.J.Mod.Phys.A》撰写的50多页综合评述一篇。]

【作者:苏红燕 来自: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俊】

【作者:苏红燕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俊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